從第一個古猿學會直立解放雙手開始,命運的齒輪便開始轉動了。 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和現代人類四個階段,人類與自然的一切,便都共存在了這顆藍色星球上。 在生物學上,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類都屬于智人這一個物種,但是其中的體征又不盡相同,例如膚色、顏色、發(fā)色、身高、頭型、體型等。 這些特征差異是由于人類在一定地域內長期適應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又經過滄海桑田的人種與人種之間的隔離形成的。 因而,一些特別的體征是一個種族或者一個民族所獨有的,例如:天生紅發(fā)在全球人口所占比例不到2%,其中大多集中在愛爾蘭、威爾士和蘇格蘭。 綠色的瞳孔在全球人口所占比例只有2%,大多分布在歐洲中部、中東和南亞。 那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我們,作為文明從未中斷過的文明,何為“華夏子孫”,而我們“華夏子孫”又有哪些獨有的特征呢? 《尚書·周書·武成》中有言:“華夏蠻貊,罔不率俾。”這雖然是對周武王姬發(fā)推翻商國所具備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描述,但也是“華夏”二字最早出現的文獻記載。 另有史料表明,華夏族本是漢族的前身,華夏自古又稱“夏”“諸夏”“中夏”“華”“諸華”等等。 那為何漢族的先民會自稱為“華夏”呢? 其中一個解讀得追溯到遠古時期。那時候,在居住于中原地區(qū)的漢民族的先人們,為了區(qū)別“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夷的稱呼,取稱為“中華”。到了西周時,天下分為“四夷”,周朝領地便自稱為“華夏”。 第二個解讀是其中“夏”一字取之于夏水(位于湖北省長江支流,早期稱為夏水,漢代稱之為漢水),“華”一字取之于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作為五岳之一又稱為太華山。)。 經過深層文化的沉積、地理方面的碰撞和兩字的契合,顧將“華夏”二字作為了中原地區(qū)漢民族先民的自稱。 所以,我們華人稱自己為“華夏子孫”或者“炎黃子孫”是自古生活在華夏土地上之情起的名,其中蘊含了濃重的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民族情懷。 因為古代的交通閉塞,基因顯現的一部分特征往往集中于一片區(qū)域,而這樣的特征往往象征著這片區(qū)域的人群特點。 華夏子孫有些體征的占比和世界各族中的占比相對較中,占比比例大,從而被標榜為華夏子孫的特殊印記。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鏟形門牙、內眥褶和瓣狀腳趾甲。 牙齒,是人類最硬的器官。作為沒有有機物的牙齒,從屬于人類骨頭的一員,在人死后,并不會隨著身體腐化而分解。 這不僅僅方便了對鏟形門牙的探索,也有了鏟形門牙研究支撐和國內外研究的對比依據。 1959年,隨著北京猿人的發(fā)現,專家組便對其展開了研究,其中便發(fā)現了鏟形門牙。 在后來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將北京猿人與發(fā)現的其他頭骨對比中得出,不管是北京猿人還是元謀猿人,亦或是藍田猿人,無一例外都是鏟形門牙。 鏟形門牙,顧名思義,是指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端邊緣翻卷,形成兩邊高,中間低。這樣的門牙因為像一把鏟子,所以被取名為:“鏟形門牙”。 如果說人們的身體構造像是一臺精密的儀器,那經常使用的那部分便會越來越強,越來越適合,而用不到的便會越來越退化,直至消失。 所以人體的每個構造和特征,都或多或少地在某一段時間中存在著不一樣的意義。例如鏟形門牙這樣的牙齒構造,主要是為了啃咬和撕裂食物。 在先祖早期生活的黃河流域,長期啃咬堅硬外殼的果實和肉類,讓其擁有了這一特征。也是這一特征,讓我們具備更強的啃咬能力和撕裂食物纖維的能力。 生長與衰老的過程中,鏟形門牙會在孩童十二歲左右開始形成,之后并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有研究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鏟形門牙,而白種人有這種門牙的比例只占8.4%,黑人只占11.6%。 即使過去了上千年,即使現在的食物相較于過去,有了天差地別的差別——過去的食物更加堅硬,現在的食物更加適口。 但是鏟形門牙依舊沒有消失且廣泛存在,這意味著,在華夏土地上鏟形門牙的極高占比成了華夏子孫的特征之一。 02 內眥褶內眥褶,是人體內眼角的特殊皮膚褶皺。這塊皮膚褶皺,通常是上眼瞼褶皺的延續(xù),由結膜構成,它或多或少地將眼角的淚阜遮住。 除此之外,內眥褶又被稱為“蒙古褶”。之所以稱之為蒙古褶,是因為在明朝時期,內眥褶在蒙古人中更為常見。 直到明太祖時期,因為蒙古族人民與中原各大民族通婚,這使得內眥褶流傳到了中原,漸漸成了整個華夏人民的體征之一。 擁有內眥褶的人,因為遮擋多少,或讓眼睛看起來可愛又清澈,或讓眼睛看起來高深莫測有韻味。 在古代,內眥褶又被人稱之為“丹鳳眼”,長期作為評選美人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存在著。 ![]() 可以說,內眥褶可以稱之為體現東方美的表現之一。 內眥褶的發(fā)育不僅僅與年齡有關,與鼻梁高度有關系,而且在性別上也有關系。 其一,不同于鏟形門牙,內眥褶多數情況下,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改變。 其二,鼻梁的高度和內眥褶之間在群體內部存在著負相關。 其三,拋開個別地區(qū)來談,女性有內眥褶的概率比同齡男性有內眥褶的概率高。 第一點,一部分人類群體中,一部分人會在兒童時期就缺失內眥褶,另外的人的內眥褶會隨著成年的到來而會徹底消失。 ![]() 例如,在以年齡為變量的同對象研究中,以朝鮮人為例。 在20~25歲的年齡組中,有92%的人具有內眥褶,在26~29歲的年齡組中,有77%的人具有內眥褶,在40~50歲的年齡組中,這個比例下降到了36%,到50歲以上的年齡組中,具有內眥褶的人只占到了15%。 第二點,雖然矮鼻梁不是出現內眥褶的必要條件,但是矮鼻梁的人群確實相對于高鼻梁的人更容易出現內眥褶。 ![]() 第三點,擁有內眥褶的人們通常按地區(qū)聚集分布,其中以成年男性作為比較,哈薩克地區(qū)擁有內眥褶的人不超過25%,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人不超過 5~7%。而比較特別的地區(qū)呢就是有60%以上比例的中亞、東亞和北亞地區(qū)居民。 這種特別的眼睛構成部分,僅有少量的布須曼人有一部分擁有內眥褶。 而俄羅斯人、歐洲人、澳大利亞人、美拉尼西亞、印度、非洲等地區(qū)的成年男性都沒有內眥褶。 ![]() 與世界其他地區(qū)不同的是,我國黎族出現內眥褶的概率達到了48.5%,而在齊魯大地,更是高達90%。 所以,內眥褶成了華夏子孫的獨特之處,也成了歷史長河中不同人種特征比較的重要依據之一。 03 瓣狀腳趾甲趾甲,作為腳趾頭的小小盔甲,是由角蛋白的脆弱纖維物質構成的,它沒日沒夜地保護著甲床血管不受真菌和細菌的侵蝕。 在不同的趾甲中,總有不一樣的存在,例如:瓣狀腳趾甲。 瓣狀腳趾甲,又叫“跰趾”或者“復甲”。 在傳說故事中,瓣狀腳趾甲追溯到明洪武年間,為了避免戰(zhàn)亂導致人口銳減的當下,百姓苦不堪言的現狀。 ![]() 決定將人丁興旺的山西人民移民到人口缺失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qū)。 面對長久的戰(zhàn)亂茫然和悲傷,雜糅了即將離開故鄉(xiāng)的失落與迷茫的心情,誰都不想離開故土。 這時,一個官府告示張貼了出來:愿意遷出山西的,在家中等候,不愿意外遷的三天內趕到洪洞縣的大槐樹集合。 不出三日,大槐樹下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除此之外,這個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就當隨著最后一天的到來,原本看著這么多不愿遷出的同鄉(xiāng)人,懸著的心雖然沒有落下,但也好不容易平靜幾分。 可他們不知道,這都是官府的計策,這份難能可貴的幾分穩(wěn)定一瞬間就被官府官兵打破了。 ![]() “凡到此處者,一律遷走!” 一時間,眾人嘩然。 可不管他們怎么哭喊,怎么撒潑,怎么謾罵,一切都無濟于事。官兵各個手握兵器控制住了所有人后,便開始挨個登記名冊。 每登記完一個就在他們的腳的小拇腳趾甲上割一刀作為記號。 因此,移民的后裔的小母腳趾趾甲便都是兩瓣的,也就是現在看到的瓣狀腳趾甲。 ![]() 另外的兩個說法, 其一,是在自然選擇的研究中推測,小腳趾復趾形態(tài)可能是早期華夏先民因為不穿鞋子勞動,經常摩擦導致基因突變產生,后期由于沒有功能障礙和自然選擇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 其二,便是醫(yī)學上的研究了。瓣狀腳趾甲,又稱作瓣狀甲或小腳趾復形,實際上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 2005年,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邊建超、研究生郝衛(wèi)國等人對瓣狀腳趾甲的分布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 其在大量研究分析中表明,我國的瓣狀腳趾甲分布人群多數集中在山西、陜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和福建。 其中更是呈現了山西占比79.17%、陜西占比79.51%、河南占比63.74%、江蘇占比62.45%、浙江占比62.54%、江西占比36.29%和福建占比37.80%的一個遞減現象。 為何會出現這樣奇妙且有規(guī)律的現象呢? 這便得追溯到山西歷史移民的路線了,也就意味著,板狀腳趾甲的基因原本是北方漢族先民所特有的。 ![]() 但因為移民的原因,各個民族與地區(qū)交融在一起,從而將瓣狀腳趾甲的分布擴展到了整個華夏地區(qū)。 瓣狀腳趾甲的傳說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是也是一定地符合了當時山西移民的歷史事實和瓣狀腳趾甲分布的事實。 在國外,有很大一部分醫(yī)學者都認為,瓣狀腳趾甲是一種趾甲病變,稱之為Lister's corn,甚至有時將這種瓣狀腳趾甲和摩擦產生的繭子混為一談。因此還產出了很多腳部護理和治療瓣狀腳趾甲的產品。 ![]() 不管是鏟形門牙、內眥褶還是瓣狀腳趾甲,都是良性的身體特征。它們都是目前基因的產物,就像當下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一樣,值得被平常化,被了解。 或許在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未來,這些特征或許會慢慢地遍布世界,也或許會慢慢地消失。 就像正在消失的掌長肌(在橈腕屈肌和尺腕屈肌之間的一塊肌肉),因為人類群體對爬樹需求的下降。 作為懸掛空中、攀巖和樹中穿梭的好助手——掌長肌也就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地位。 ![]() 因為現在的食物足夠軟爛,容易咀嚼,所以對鏟形門牙的幫助也不是那么需要的當下,鏟形門牙會不會因為受力不均的弱點逐漸消失呢? 因為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生活不同和習慣不同。內眥褶會不會因為不再需要保護淚阜而逐漸退化呢? 因為基因的融合重組,且沒有太大用途的瓣狀腳趾甲會不會逐漸退出歷史的長河呢? 誰也沒辦法保證未來人類的體征會是怎樣的,就像沒人能百分百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一樣。 ![]() 一些特別的象征和占比很大的特征,是能證明我們是華夏子孫的一員,但是更重要的往往是你對華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只有你打心眼里安心的地方,是有你和你的親人的“小家”,而你打心眼里感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方是我們的“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