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翻閱《軍旅詩稿》,原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詩人肖克(亦寫做蕭克)的一首詩《葉赤戰役》,映入我的眼簾,那躍動的詩行,讓我的思緒又飛到了戰火紛飛的熱河戰場,詩中寫道: 老哈河畔炮聲隆,魑魅昏昏在夢中。 勁旅直前摧敵壘,奇兵斷后竟全功。 連天大漠南而北,策馬長城西復東。 欲射天狼光禹甸,軍民協同共彎弓。 這首詩寫于肖克所領導的冀熱遼軍區于1946年5月剛剛勝利結束的“五月戰斗”即“古山戰役”不久,也是專為紀念古山戰役而做。詩中寥寥數語卻又豪情萬丈,生動、真實地記錄了當年將軍在熱遼古山戰場,點將布陣,勁旅摧敵射天狼,軍民協手共彎弓的戰斗場景,筆端里充滿了對革命勝利的無限期待和決戰必勝的雄心。 就讓我們再一次把歷史的目光聚焦,再一次把酣暢的筆墨揮灑,去展現、去復原在赤峰元寶山古山鎮發生的那場驚天動地的戰斗吧! ? ![]() 1946年初,中國共產黨代表同國民黨政府代表簽署了停戰協定并開始執行停戰令。但是蔣介石卻在美國主子授意幫助下,堅持在停戰協定中將東北排除在協議之外,其目的是欲在東北放手大打并占有東北,然后再把戰火燒向關內和全國各地。蔣介石還在下達停戰令的前后,密令國民黨軍隊迅速“搶占戰略要點”。有鑒于此,中國共產黨針鋒相對地揭露了美蔣反動派的陰謀,人民解放軍也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在自衛反擊中擊退了敵多個方向“搶占戰略要點”的國民黨軍隊。 在東北,我東北民主聯軍全殲了長春偽滿軍警部隊18000余人,解放了長春。接著又于4月18日至5月18日,進行歷時一個多月的四平街保衛戰,殲敵10000余人。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練兵問題的指示》,指出:“國民黨反動派除在東北擴大內戰外,現正準備發動全面內戰。在此情況下,我黨必須有充分準備,能夠于國民黨發動內戰時堅決徹底粉碎之。”中共中央又發出了《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要求各解放區廣大農民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退租、退息斗爭中,直接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同時,中共中央把黨在抗戰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要求“各地黨委必須明確認識,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我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環節。”各解放區根據《五四指示》,迅速開展了土地制度改革運動。不久,國民黨反動派不顧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的建議和全國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悍然撕毀國共《停戰協議》,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國民黨軍隊也向熱河解放區發動了猖狂進攻。冀熱遼中央分局發出了《關于保衛承德、赤峰緊急動員的指示》,號召全體軍民要“誓死保衛承德、赤峰,誓死保衛熱河,誓死保衛冀熱遼”。 國民黨軍第11戰區和華北、東北保安司令部集中三個軍八個師,即十三軍(石覺)、九十三軍(盧浚泉)、七十一軍(陳銘仁)九十一師和李守信熱河人民自衛軍、數支保安大隊分東、西、南三路開始向熱河解放區承德、赤峰、通遼、開魯發動進攻。一時間昭烏達盟、卓索圖盟即赤峰市大部地區烏云密布,各路中央軍與反共匪幫相互勾結,蠢蠢欲動,欲吞并熱遼,斗爭形勢異常復雜嚴重。 為遲滯敵人進攻的速度,保證后方黨政機關轉移及人民群眾的安全,并最終終止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我冀熱遼軍區所屬各部隊,接照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總方針,主動放棄中心城市,實行戰略總后退,有計劃地節節設防、步步阻擊消滅來犯之敵。我冀熱遼黨委、軍區先后圍繞拱衛赤峰,組織了著名的古山戰役、華石里溝戰斗、乃林戰斗、寧城戰斗、四道溝梁戰斗等,為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贏得了寶貴時間,也大大牽制了敵人,有力地支援了東北整個戰場。 ? ![]() 肖克題赤峰烈士陵園 古山戰斗,因發生于1946年5月13日至20日,有的史志學家亦把此戰稱為五月戰斗,戰斗發生在古山、平莊和莫里河(美麗河)三地,又是多支部隊、多條戰線、前后歷時一個月的協同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斗,因此元寶山黨史資料還稱此次戰斗為“平古戰役”或古山戰役,后來在總結這段歷史時,時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李運昌還特意強調并題詞“古山戰役”。 古山,位于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境內的古山鎮。這個地區有一座凸出來的敖包山,人們習慣又稱之為孤山、古山,海沷720米,相對高度226米,南可俯瞰平莊鎮;北可朓望莫里河,赤峰城區的建筑城垣隱隱可見;西邊是丘嶺山區,燕長城還在;東臨老哈河,葉赤線從古山和老哈河穿過,赤朝公路從此經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拱衛赤峰的南大門。早在1946年1月,國民黨軍隊就已搶占了元寶山古山,并在山腳下的西六家村(原稱古山村)踞守,同時分兵于平莊、莫里河兩地做為相互呼應。 ![]() 時任中央分局書記、軍區政委的程子華同志 ![]() 五月戰役進攻圖 ![]() ![]() ![]() 敵占據古山的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部隊第十三軍五十四師所屬162團,也是個加強團團長為易惠。該團共有三個營1800多人,全部為美械裝備。另外還有五十四師炮兵營的山炮連、迫擊炮兩個連,配備有山炮、迫擊炮、平射炮等重武器,戰斗力很強,號稱“鐵團”。敵人占領古山后,就在古山構建工事,招撫當地或流竄地主、慣匪武裝,聯合清剿八路軍、共產黨,并擺出要進攻奪取赤峰的架勢。 戰斗打響前,敵162團團長易惠調整了防守作戰部署:敵3營駐扎在莫里河,修筑環村工事,守住熱水車站,監視赤峰方向。黑水鎮是古山162團外圍據點,駐有國民黨熱遼自衛軍300多人騎兵。黑水鎮西橋,敵162團又派3營7連一個加強排守護;敵又派3營9連及300多土匪駐扎在平莊偽旗公署大院,作為古山右翼屏障;敵大本營則駐扎在早年由日本人修筑的古山西六家村舊城內;彈藥庫則置放在村民楊占山家里。古山西六家城內,敵古山守敵1營負責城東車站和南城墻防務,守敵2營負責城北防務,敵炮兵(3個連,含團炮連)則駐在城內制高點和古山山上,憑高警戒城內安全,同時有兩個排負責古山西北黑山洼安全。古山防務形成了古山一一莫里河一一平莊三位一體的聯防機制,進可攻,退可守,可謂固若金湯。 我軍參加古山戰斗的為剛剛整編完的冀熱遼軍區獨立旅。冀熱遼軍區于1945年10月組建熱遼縱隊(黃永勝)第三十旅,旅長張德發,政治委員謝鏜忠(之前為通遼地委書記呂明仁),副旅長幸世修、張蘇,參謀長徐乃斌,政治部主任曹德連(后為副政委)。第三十旅前身是冀東十六軍分區第三十旅的三個團及旅直機關7000人,以及文年生警一旅2團構成。1946年4月底,熱遼縱隊二十二旅、二十七旅、三十旅番號撤消,部隊大部并入第三十旅,并改稱冀熱遼軍區獨立旅,下轄第65團(原熱遼縱隊第二十二旅第65團及第67團一部合編組成)、第66團(原第三十旅第66團和第68團大部及第69團一部合編組成)、第70團(原熱遼縱隊第二十旅第70團的2個營與縱隊特務團一部合編組成)。此次戰役結束后的6月,熱遼區黨委成立,獨立旅改稱冀熱遼軍區獨立第一旅。8月,獨立第一旅改稱獨立第十天旅,下轄第46(原第70團)、第47(原第66團)、第48(原第65團)團。8月底第46團調歸獨立第十七旅(旅長何能彬)建制。10月8日熱遼區黨委撤銷。1947年初冀熱遼軍區警衛團、熱河軍區警衛團合并并入獨立第十六旅,遂改稱第46團,團長兼政委任思忠,曾作為主力參加熱北平叛暨天山保衛戰。 ![]() 國軍13軍軍長石覺與手下合影 1946年5月5日,中央分局書記兼冀熱遼軍區政委程子華、軍區司令員肖克在承德主持召開軍區作戰會議。會議決定成立由熱遼軍區司令員黃永勝、政委朱滌新、副司令文年生(文天祥后代,開國中將,長征時曾保衛毛主席)牽頭的北路指揮部主攻古山之敵;命令冀熱遼軍區其它部隊做好破路、阻擊和追擊之敵的準備;命令楊得志、蘇振華縱隊阻擊平泉增援古山之敵;命令周仁杰冀東獨立第一旅(46年秋為第十七旅長,參加寧城戰斗,官至海軍副司令,中將)阻擊古山南逃之敵。會議決定,任命幸世修為獨立旅副旅長,隨員攜帶攻城所用炸藥等前往赤峰。 ![]() 肖克與賀龍 ![]() 副旅長幸世修 ![]() 旅參謀長 黃永勝、朱滌新等領導領令后,立即在赤峰市區指揮部召開作戰會議,并最終敲定獨立旅于5月13日對古山之敢發起總攻。 5月8日,熱遼獨立旅旅長張德發、政委謝鏜忠率有關一線指揮人員視察古山前沿城防陣地。望遠鏡里,只見古山之敵布防嚴密,三點屯兵,左右聯動,南北呼應,東西一線,對獨立旅而言,此仗是一場硬仗。尤其是古山高地,敵設置了三個制高點修筑有大碉堡,形成弧形陣地。敵炮兵陣地居高設置,幾乎為半永久工事,警戒和確保山下主力安全。山下之敵主力所在大本營西六家城內,為日本人修的依山就勢長方形城,有外溝有內壕,兼有鹿砦、鐵絲網、暗堡及高大城墻,防守甚為嚴密,可謂崗哨林立,戒備森嚴,輕重機槍點構成交叉網,攻打古山不易。對武器裝備相對落后的獨立旅而言,不僅是硬仗,更是一場惡仗,是一場嚴竣考驗鍛煉之仗。在莫里河與平莊,敵3營針對地形平坦特點,強征村民修了防護壕,配有明碉暗堡。易惠不無驕傲地說:“憾山易動我鐵團難”。 張德發等旅領導視察地形后決定,旅指揮部就設在黃安鋪以西高地以方便指揮。同時決定,以主力70團(號稱紅一團)作為主攻,用一部消滅平莊之敵,一部與65團大部聯合消滅古山城內主力。以66團策應古山和攻打黑山洼之敵,團直屬消滅莫里河之敵,以65團一個營攻打黑水之敵。黃永勝、文年生聽取作旅作戰部署后又決定調整為65團主力主攻古山車站,取得黑水后須阻擊朝陽之敵,66團消滅莫里河之敵后再回古山待命。按軍區和旅指要求,獨立旅70團在吳瑞山團長、王星政委主持下在駐地樓子店召開戰斗會議;66團江禮洪團長、任榮政委在西水地召開作戰會議;65團在建昌營子駐地向古山集結,并派副團長董占林率領該團3營準備秘密渡老哈河,偷襲黑水之敵。 5月13日下午,熱遼軍區獨立旅各團秘密行軍,到達預定地點待命。黃昏后,70團接近敵人陣地,隱蔽在雨裂溝內,隨時可發起進攻。66團、65團也已是進入陣地,可隨時可發起總攻。 此次戰役,是我冀熱遼部隊首次與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嫡系部隊162團的一次正面作戰,裝備雖落后,但我獨立旅剛剛完成整編,建制完整,尤其是部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70團號稱“紅一團”的老紅軍部隊,敢打硬仗,士氣高漲,是我冀熱遼主力部隊。 總攻之前,部隊都進入各自位置,戰士們緊握鋼槍,屏住呼吸,只待一聲令下,象猛虎般沖向敵古山各陣地。此時,古山、平莊、莫里河之敵似乎也沒有發現我方意圖,大戰前的夜色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安祥。 5月13日23時,古山戰斗正式打響。傾刻間,雙方的槍炮聲響成一片,陣地前火光閃閃,硝煙彌漫,沖殺聲此起彼伏。 在平莊戰場上,我主力70團1營首先對建平縣(平莊)的300名土匪發動突然襲擊,消滅其大部人馬。而后進攻守軍加強連,并將敵包圍在日偽興和合作社一幢樓內。1營后歸建古山待命,由66團2營接防,對敵采取圍而不打策略,以平莊被圍之敵,吸引敵主力增援。 ![]() 65團合影左起副團長董占林、參謀長王向春、政治處主任蘭亦農、團長鄒昌茂、政治處副主任張壽元政委、謝家祥 ![]() 1953年54軍副軍長吳瑞山、政治部主任謝家祥(左) 在黑水戰場,我65團3營及團偵察隊在副團長董占林(建后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帶領下,從劉家店出發,經老哈河南岸,急行軍到達指定位置,對黑水之敵進行了突然打擊。敵老哈河渡口駐扎的一個排正規軍敵人已望風而逃。敵大部騎匪在熱遼自衛軍司令李守信帶領下,沿老哈河東岸南逃退回通遼、開魯。董占林率隊迅速拿下黑水后,也就截斷了古山之敵東退之路,朝陽援敵之路也被切斷。黑水一戰,董占林把所部我軍兵分三路向敵發起攻擊:一路從黑水西南;一路從黑水東北方向;團偵察隊則迂回到黑水西面襲擊橋上的敵人。偵察隊首先迅速攻占黑水橋以截斷黑水之敵人的退路,然后對李守信部黑水之敵進行三面夾擊。奇襲奇效,黑水一戰5月13日凌晨就結束了,此戰共斃傷敵30多人,俘獲敵200多人,繳獲馬300多匹,以及大量武器彈藥。戰畢,董占林又立即率隊向建平前進并打下建平。第三步是阻擊可能從朝陽方向的來的增援之敵。如果朝陽的敵人出來,我部要在老虎山、建平至黑水之間地區阻敵七天,保障旅的主力消滅古山之敵。 在莫里河戰場,66團3營及1營1連和團直部隊組成聯合體,向莫里河守敵發起猛烈進攻。敵莫里河后村3營為162團主力部隊,固守村中堅固工事,阻檔我軍一波又一波進攻。由于炮火不足,援兵未至,為減少犧牲,部隊只好堅守已經奪取的陣地,監視敵人外逃。 ![]() 主戰場古山戰最為慘烈。我66團1營一馬當先,在14日晨就將古山西黑山洼制高點碉堡炸毀,兩個排之敵被殲。爾后我軍沿雨裂溝向古山運動,至城北發起進攻。但由于缺乏協同作戰,再加上沒有火力支援,終未破城垣,我軍傷亡亦很大。66團2營切斷了制高點炮兵與城內聯系電話,敵遂大亂,我趁勢強攻。但敵已將周圍搞得光禿禿,照明彈一升起,進攻部隊全暴露在敵火力下,被迫撤出戰斗。我65團主力攻擊東側古山之敵,也進攻受阻。我主力70團2營在城南、1營在城西北也發起進攻。次日晨3時許,3營終于在城西北突破城防,消滅敵加強排,2營也攻占南門。敵人見狀,組織預備隊反撲,將3營逼出城外,第一次戰斗暫告結束。 ![]() 戰利品展示 古山第一天戰斗雖然進展不大,但我軍已割斷了敵古山三處聯絡,圍住了平莊之敵,使敵各自為戰,不能增援,第一階段戰斗基本達到了戰前確定的戰役目標。敵162團第一天也損失慘重,傷亡300多人。團長易惠一改穩如泰山,一遍又一遍急電敵五十四師請求增援。但由于我冀熱遼其它打援部隊嚴陣以待,五十四師其它部隊亦想前往,但遇打援我軍,增援不成,只好命令162團易惠死守,必要時可放棄平莊、莫里河,確保古山城不失即可。 5月15日夜,經兩天多休整,我攻城部隊發起第二階段進攻。敵人層層設防,據險死守;我則步步為營,奮勇突擊。我66團1營拿下敵古山高炮陣地,數次從西進攻,并搭上云梯,但均被敵炸毀。后部隊組織小股人馬從西門挖交通壕而進入城內,殲敵一部后撤出戰斗。70團在城北再次打開缺口,終于破城。敵我利用院落圍墻做掩護,你來我往,爭奪慘烈,傷亡很大。由于協調不到位,孤掌難鳴,我70團再次被迫撤岀戰斗,古山第二階段戰斗結束。 ![]() 敵162團團長易惠見援兵不到,被迫調整部署:令莫里河3營回援古山;令城內2營接回3營回防;令平莊9連回防古山。17日上午,黃、朱、文三首長召集旅團負責人會議,分析了我軍前二階段炮火不足,兵力分散問題,決定:70團集中攻北門;66團攻西邊和南邊;65團作為預備隊,消滅古山車站之敵。晚,中央分局在程子華書記主持下召開會議,研究了古山戰斗今后發展方向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決定迅速抽楊蘇縱隊炮兵連馳往古山支援。 18日中午,敵南門洞開,兩個連敵人魚貫而岀,準備接應平莊一連之敵收縮回撤。我66團、65團抓住機會,迅速壓縮岀城之敵于新房身,敵丟下大量尸體,倉皇逃回城內。盡管此次戰斗不大,但使敵回師合兵一處計劃流產,大大挫傷了敵人銳氣。當晚,旅首長命令各團鞏固擴大成果,乘勝攻城,一鼓作氣攻下城區,奪取古山戰役最后勝利。 18日晚22時,楊得志、蘇振華縱隊支援古山的炮兵連趕來。戰役之初城堅墻厚,缺的就是重武器炸毀城墻尋找突破點。我楊蘇炮兵連用日式三八野炮猛轟城區,打得城區掩體工事七零八落,一下子彌補了我軍炮火不足問題。借助壓制炮火,19日凌晨我70團在北第三次進入城區,66團奉令迅速北移牽制敵人。這時,敵我雙方爭奪戰己近白熱化,傷亡都很大,敵我雙方可謂拼盡全力,寸土不讓,拼死相爭,來來往往。為協調一致,我70團團長吳瑞山、66團政委任榮組成聯合指揮部,兩個團攜手并肩向敵城中心推進。戰斗中,我66團3營石明朝副營長中彈犧牲。見石副營長犧牲,我軍官兵怒火心燒,戰士們憤怒地吶喊著對敵刺刀見紅,他們挖墻連院,步步為營,終于使敵賴于反抗的資本一一彈藥庫丟失。不久,敵十字街大碉堡也被70團炸毀。我66團趁機攻入敵團部指揮所,70團趁機占領了敵古山榴彈炮陣地。 敵首易惠見古山守敵全線崩潰,遂命殘敵利用城南陣地與我垂死掙扎。最后,敵見大勢己去,我南門圍困兵力又空虛,易惠遂令尖刀連殺開一條血路,敵2營殘敵斷后掩護,突破我防線狼狽竄回葉柏壽。 20日,平莊守敵180人也向我66團2營投降。至此,歷時七天七夜苦戰,我軍完全徹底收復了平莊、古山、莫里河,古山戰役取得重大勝利。 ? ![]() 是役我獨立旅共斃傷俘敵1410人(不含土匪),獨立旅也付出了傷亡1080人、副旅長辛世修身負重傷的沉重代價。 盡管如此,這次古山戰斗的勝利,破除了敵美式武器不可戰勝的神話,提升了部隊攻城打援的戰斗能力,大大地改善了獨立旅部隊的裝備水平,極大地挫傷削弱了國民黨敵頑的囂張氣焰。 古山戰役取得最終勝利,與廣大人民群眾全力支援分不開。戰役開始前,中共建中縣委書記陳光在五家東南山召開會議,動員群眾支援前線。戰斗打響后,各村黨員,干部帶領群眾用車拉、人擔將大批軍用物資運到前線,并將傷病員抬回后方。平莊區共產黨員姚逢春,自從敵人占領平莊后,打探敵人情報,同黨組織保持聯系;戰斗開始后,他置生死于不顧,沖在前面,手持鍘刀砍斷據點的鐵絲網,為解放平莊立下了頭功。整個戰役中,平莊地區有20個村3894名群眾參戰,出動大車、擔架374副。煤礦礦工自動停工參戰,配合部隊消滅敵人,并為部隊補充兵員1000余人,本地群眾有9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與冒死支援,也是古山戰斗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 ![]() 古山戰役距今已是76個春秋。如今,我們已很難找出昔日的古戰場的舊模樣。西六家,一個美麗的小山村,經過十個覆蓋工程的建設,顯得更加楚楚迷人。每天這里的人們往來匆匆,很難再與1946年5月古山那場激烈的戰斗相聯系,昔日的累累彈痕,斑斑血跡,已經被時代的變遷雨打風吹去。唯有那高大雄奇的古山戰役烈士紀念碑,還在向人們敘述著當年那場血與火的戰斗,敘說著熱遼縱隊獨立旅不畏強敵,敢打硬拼的輝煌過去。讓我們永遠記住古山戰役幸世修等一千多傷亡將士,也要記住為打勝這仗付出努力的各級指揮人員,主要是: 程子華:時任冀熱遼中央分局書記、軍區政委,建國后為政協副主席 肖克 :時任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建國后上將、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政協副主席 李運昌:時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建國后轉任司法部黨組代書記 陳奇涵:時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建國后授上將,高院副院長 黃永勝:時任冀熱遼軍區熱遼縱隊司令員,建國后授上將,任總參謀長 文年生:時仼熱遼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后授中將,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沙克:時任冀熱遼軍區參謀長,建國后授少將,任空軍學院副院長 謝鏜忠:時任獨立旅政委,少將,任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 曹德連:時任獨立旅政治部主任,少將,吉林省軍區政委 幸世修:時任獨立旅副旅長,建國后大校,正軍職 張德發:時任獨立旅旅長,建國后在新疆建沒兵團仼職 吳瑞山:時任70團團長,建國后授少將,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江洪禮:時仼66團團長,建國后仼遼寧省軍區獨立師長 任榮:時任66團政委,建國后少將,曾任武漢軍區副政委 韓風:時任66團參謀長,建國后副司令員、貴州省委秘書長 劉云輝:時任66團政治處主任,建國后任江西省軍區政委 謝家祥:時任65團政委,建國后少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董占林:時任65團副團長,建國中將,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蘭亦農:時任65團政治處主任,建國后昆明軍區副政委,貴州省委笫一書記徐乃斌:時任旅參謀長,解放后曾任沈陽防空參謀長 ? (參閱:元寶山區組織部田玉民主編《古山戰役》、《五十四軍軍史摘錄一二》、吳瑞山《古山戰役親歷記》、任榮《古山戰役瑣憶》、董占林《夜襲黑水鎮》、謝家祥《平莊古山戰斗片斷回憶》、《冀熱遼軍區作戰日記》、肖克《葉赤戰役》等,內部資料謹供學習之用,謝絕代發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