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325 期 
作者 / 王德惠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張芊芊 本文內容摘自國家正規醫學圖書、雜志、報刊等,文底有具體來源出處。文章標題為原標題、文中內容提取。無絲毫夸大、誘惑、違背客觀事實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無絲毫惡意煽動、混淆、誤導用戶等內容。一切均為原文展現,追求真實、可靠、權威。可根據來源出處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劉文峰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第4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家政府津貼,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40余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劉教授潛心研究中醫中藥,臨證辨證準確,應用靈活,配伍嚴謹。筆者跟隨劉教授從診多年,茲將其臨床應用中藥石菖蒲配伍經驗介紹如下。石菖蒲,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原名菖蒲。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根莖。本品氣味芳香、濃烈,辛,苦,性溫,歸心、胃經,屬開竅回蘇類藥。《神農本草經》謂石菖蒲“通九竅”,久服“不忘,不迷惑”,為治痰瘀濁邪蒙閉清竅所致健忘、失眠、癡呆、中風等癥之要藥;謂遠志“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二藥均有安神定志、化痰開竅之功,而石菖蒲善于芳香化濁,醒腦開竅,遠志則長于安神益智。合而用之,其寧心安神、醒腦益智豁痰開竅之力大增,是治療健忘、不寐、癡呆、失語、神經及精神類疾病常用的主要對藥。1.1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衰弱:劉教授自擬安神益智湯,藥物組成:石菖蒲15g,遠志10g,茯苓30g,肉蓯蓉10g,黨參15g,枸杞子30g,淫羊藿15g,五味子10g,百合30g,炒酸棗仁20g,黃連10g,阿膠(烊化)15g。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精神抑郁、焦慮、神疲乏力等癥。本方在開心散、蓯蓉散、黃連阿膠湯的基礎上演化而成,具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寒熱兼顧、攻補兼施、藥性平和的特點。1.2治療老年癡呆癥及癡呆為主的中風后遺癥:劉教授自擬醒腦益智湯,藥物組成:熟地黃20g,龜版20g,巴戟天20g,菟絲子20g,肉蓯蓉10g,黃芪60g,丹參30g,當歸15g,川芎20g,紅花10g,石菖蒲30g,遠志10g,茯苓40g。劉教授認為老年癡呆癥的基本病機是腎氣虧虛于下,痰瘀互結,清竅瘀阻于上。腎藏精生髓,腦為髓海,元神之府。腎精不足,腦海空虛,元神失養;痰瘀互結,腦絡瘀阻,氣血不暢,元神失榮,或瘀血內阻,直傷元神;正虛;邪實,損傷清竅,元神失用,神機失靈。可謂腦傷則神亡、神昏、神呆神亂、神弱,皆以腦傷程度而異。此證屬腦傷神呆神弱、神迷不明,故出現健忘、反應遲鈍、焦慮等神志病變,此為虛、痰、瘀所致的下虛上實.本虛標實之虛中夾實證。自擬醒腦益智湯方中熟地黃、龜版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巴戟天、菟絲子、肉蓯蓉溫養真元,固精益腎,五藥陰陽濟和,補肝腎,益精髓,健腦益智。黃芪、丹參、當歸、紅花益氣養血,活血化瘀,除腦脈之瘀阻,暢腦脈之氣血;川芎活血化瘀,善達巔頂,可透過血腦屏障,帥眾藥直達病所,為治腦絡瘀阻之要藥;石菖蒲、遠志、茯苓化痰濁,通神明,開清竅。全方共奏填精益氣、除痰消瘀、安神益智、醒腦開竅之功。醒腦益智湯補精髓,益氣血,化痰瘀,醒腦益智,攻補兼施。





 石菖蒲善于開竅,為治耳聾之要藥。耳為空清之竅,以通為用。不論虛實耳聾,皆可加用石菖蒲。石菖蒲,辛溫芳香,氣昧濃烈,化濁祛痰、通竅作用較強。虛證漸聾,石菖蒲用之,意在開竅防塞。開竅則能改善耳神經功能,防塞是防止滋補藥的滋膩滯塞。石菖蒲用于實證暴聾,重在化濁開竅。另有突發性耳聾,多由氣滯血瘀、耳竅閉塞所致,也宜在行氣化瘀中加石菖蒲以開耳竅。石菖蒲、骨碎補葛根三藥皆有利竅聰耳之效,石菖蒲長于化痰開竅聰耳,骨碎補長于益腎化瘀聰耳,葛根更長于升陽益氣聰耳。三藥合用,虛實兼顧,優勢互補,相得益彰。配伍適宜可治療各種耳聾耳鳴病癥。劉教授在治療虛證耳聾上多酌情配伍熟地黃、黃柏、枸杞子、五味子、磁石、黃芪、水蛭等以補腎益氣為主,佐以除痰化瘀;實證耳聾多酌情配伍通草、澤瀉、刺蒺藜、香附、川芎地龍、磁石等,以芳香化濁、行氣化瘀而通耳竅;突發性耳聾多酌情配伍香附、黃芪、當歸、赤芍藥、水蛭、地龍、川芎等,以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補腎益氣,使瘀祛脈通,精氣充耳,自然竅開耳聰。
 石菖蒲,芳香化濁,行氣止痛,尤善豁痰開竅;郁金,血中之氣藥,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氣化痰,更長于解郁,是治療氣血痰瘀之要藥。二藥配伍,相互為用,相得益彰,行氣化瘀、豁痰通竅之功倍增。5.1治療痰濁瘀血之心絞痛:可與瓜蔞薤白半夏湯加丹參、三七粉、降香、延胡索等配伍。5.2治療神昏:熱病神昏,可配清宮湯、安宮牛黃丸等;寒濕痰濁蒙蔽清竅之神昏,可配蘇合香丸加膽南星、遠志等;中風昏迷,加遠志、丹參、安宮牛黃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