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夏季時,我一再向家長們強調,孩子容易'外熱內寒’,但到了秋冬,隨著陽氣內斂,孩子就會變成'外寒內熱’,時常出現喉嚨紅、喉嚨腫、便秘、口干舌燥、煩躁易怒、發燒等'上火’癥狀。若不及時地清內熱,久而久之,還會導致扁桃體腫大、扁桃體發炎、腺樣體肥大的出現。如何才能預防內熱重,孩子內熱重時又應如何清熱?這個問題非常關鍵,我今天就來詳細講講。 有句話說:“小兒內熱是百病之源”,其實不為過。《幼科要略》曰:“襁褓小兒,體屬純陽,所患熱病最多”;《宣明方論》曰:“大概小兒病者純陽,熱多冷少也。”意思是說,孩子是“純陽之體”,一旦生病,病邪易從熱化。臨床上,孩子往往比成人更容易發燒。 其實,家長平時帶孩子的時候也不難發現,孩子一有內熱,很快就會生病,而且有些疾病反復發作,如扁桃體炎、鼻竇炎、麥粒腫等,大多也是內熱引起的。因此,想讓孩子少生病,家長就要及時察覺孩子內熱的癥狀,在疾病的萌芽期及時干預,并且了解清楚內熱的根源,才能真正地強健孩子的體質。 ![]() 孩子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內熱導致的 孩子內熱重,最常見的就是脾胃積熱。小兒“脾常不足”,他們的脾胃功能是幼稚之中更幼稚,稍微吃多了,脾胃就會滿負荷,很容易積滯,蘊而生熱,繼而化火。 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有舌質紅、舌苔黃、舌面有芒刺、口氣大、大便酸臭、大便色深、大便干硬或便秘、入睡困難、夜間盜汗、脾氣暴躁、氣池發紅、嘴唇發紅、眼屎量多色黃等癥狀。當孩子出現積熱的癥狀,家長要及時地幫他消積清熱,否則很快就會外感發燒。 一些脾虛、體質差的孩子,在外感發燒后,體內陽氣不足,無力清除余邪,內熱就會久蘊于肺。一旦再遇外邪,與內熱勾結,就會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問題,感冒、咳嗽、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屢見不鮮。而當中最難纏的情況就是,內熱蘊結,向上熏蒸扁桃體、腺樣體,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腺樣體肥大、反復扁桃體炎等慢性病。 另一方面,孩子的體質特點是“三不足兩有余”,具體表現為脾、肺、腎不足,心肝有余,因此孩子也很容易出現脾氣暴躁、精神亢奮、口舌生瘡等心肝有熱(心肝火旺)的癥狀。這類孩子大多都是舌質紅、舌邊紅、舌尖紅的。 而到了秋冬季節,天氣干燥,燥邪易傷陰津,孩子也更容易陰虛內熱,出現嘴唇干紅、口鼻干癢、口干舌燥、口舌生瘡、流鼻血等癥狀。還有的孩子容易口渴、喜歡喝冷飲、手足心熱、入睡困難、出汗多等,也要警惕陰虛內熱。 ![]() 脾胃淤堵,是內熱的根源 每個臟腑都有氣的運動,且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才能保證臟腑的功能正常發揮,物質代謝正常進行。五臟六腑氣的運動,是互相配合協調的過程,如果有一個臟腑氣機亂來,那么一定會影響到其它臟腑的氣機運作,身體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孩子老是內熱,其實就是氣機升降出了問題。 ![]() 五臟六腑氣機運作規律圖 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體的氣機是怎么運作的。如上圖,肺氣肅降,肝氣升發,一起維持氣血的上下貫通和氣機調暢。心陽必須下降來溫煦腎水,腎陰必須上濟于心,來制約心火,水火相濟。脾氣主升,胃氣主降,升降相濟,才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布輸,讓各個臟腑得到滋養。 在這張圖里,特別關鍵的點就是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左邊升,右邊降形成一個氣機的圓運動,在這個圓圈里,脾胃就是中心的軸,簡單來說就是氣機運作的樞紐。 家長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為樞紐的脾胃堵了會怎么樣?脾胃是氣機運動的關鍵樞紐,如果一堵,心火下不來,肺氣不容易下降,胃火容易往上走,孩子就會上火。所以,脾胃有淤堵,才是孩子內熱的根源。這種情況下,沒有滅掉火源,沒有疏通脾胃的淤堵,即使吃了“滅火”的食物或藥物,這團火都只會生生不息,孩子就會反復內熱。 ![]() 有效清熱、預防內熱,助消化、健脾胃是關鍵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內熱重,就會著急地給孩子喝涼茶清熱,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孩子內熱重是由于“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幼稚,易擁堵,而不是孩子真的有“熱”。而且,“兒為虛寒”,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虛寒底的,若盲目給他喝涼茶,只會損傷脾陽,對體質是極大的傷害。 要有效清熱、預防內熱反復出現,關鍵就是要疏通脾胃這個樞紐,這樣才能從根源把內熱清掉,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和反復發作。 ● 及時助消化,避免脾胃積熱 家長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如果有一項或以上出現不正常,就代表孩子積食了。孩子積食時,要及時用新三星湯消食導滯,疏通脾胃的淤堵,1天1次,配合素食,堅持2~3天。日常保健也要一周安排一次新三星湯,并配合素食,預防積食。 新三星湯由山楂、麥芽、萊菔子組成。山楂、麥芽能開胃消食,搭配潤腸通便的萊菔子,能更有效地幫孩子消積食、排積滯。大便通暢,排清體內糟粕,能有效地避免積熱內生的情況,脾胃沒有淤堵,氣機升降有序,孩子就沒那么容易生病。 ● 積極健脾胃,增強運化功能 消積屬于“清”法,不能長時間用,否則會損傷孩子的脾胃。因此,家長不能一味地幫孩子消積而不健脾。等孩子積食癥狀緩解后,就要及時用“補”法,幫孩子健脾補脾。脾胃強健,運化得利,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被運化吸收,孩子就沒那么容易積食;脾胃強健,才能更好地發揮氣機升降樞紐的作用。 在孩子消化好、無病痛時,每周可以安排2~3天的新四神湯。新四神湯由山藥、芡實、白扁豆、南杏仁以及少量的銀耳組成。山藥、芡實、白扁豆能健脾補脾;山藥、南杏仁能補肺;南杏仁、銀耳還能潤燥通便,這些食材搭配起來能起到健脾補肺、潤腸通便的作用。尤其是秋冬容易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在秋冬季節更要積極健脾,要用好新四神湯。 ● 控制飲食,善用家常菜清內熱 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日常飲食時,要盡量選擇易消化、性味平和的食物,同時也要以營養均衡為大原則,避免挑食偏食。另外,孩子要少吃或不吃高熱量的溫燥食物,如炸雞、薯片、燒烤等。這些食物會直接給身體帶來燥熱之氣,也難消化,易產生內熱。 當家長觀察到孩子有內熱,比如嘴唇紅、舌質紅、舌苔上的小紅點增多、舌苔厚、舌尖紅、小便黃、大便干燥等,除了用好消積清熱的食療保健方,還可以多給孩子吃一些清內熱的食物,能溫和清熱。 1、豆腐 豆腐性涼,味甘,歸脾、胃、大腸經,能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豆腐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很高,被譽為“植物肉”,能提供與肉類食品相似的蛋白質與營養,是最好的植物蛋白。孩子有內熱時,不適合多吃肉類,可以用豆腐做菜、煮湯,既有營養,又好消化,還能清內熱。 ![]() 2、白蘿卜 白蘿卜性涼,味辛、甘,歸肺、胃經,能消食下氣、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民間更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孩子吃肉多、積食化熱、燥熱的時候特別適宜吃,可以用白蘿卜煲粥、煲湯、炒菜。但家長要注意,白蘿卜能下氣,不能天天吃、經常吃,每周1~2次為宜。 ![]() 3、大白菜 大白菜性涼,味甘,歸胃、大腸經,能養胃消食、清熱生津、潤腸通便。在古代,有“百菜之王”的美譽。白菜的功效備受古人認可,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就說到:“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白菜能消食清熱,是積食內熱時素食的好選擇。秋冬干燥,吃白菜還能生津潤燥。 ![]() 下面推薦1道家常食療——白蘿卜豆腐湯,它能消積清熱、生津潤燥、化痰止咳。當孩子有內熱、風熱感冒、風熱咳嗽時可以連續吃2~3天。秋冬季節,容易內熱上火的孩子可以每周吃1次,起到消積清熱的作用。 ![]() 白蘿卜豆腐湯 材料:白蘿卜半個,豆腐一塊,生姜2片,蝦皮、香蔥、食鹽、植物油適量 做法: 1. 白蘿卜洗凈、削皮,切一半,切成薄片; 2.豆腐用水沖一下,切成豆腐塊; 3.姜去皮切片; 4. 湯鍋里倒入適量的水,放入姜片和蘿卜,大火燒開,煮8-10分鐘; 5. 蘿卜煮熟之后,倒入豆腐,放一把蝦皮。再煮三五分鐘; 6.香蔥切碎,出鍋之前加食鹽和植物油調味,放入香蔥即可。 功效:消積清熱,生津潤燥,化痰止咳 宜忌: ◆ 2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