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先生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閱讀,不僅僅會讓現實的旅行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能讓精神突破現實和身體的桎梏,來一場靈魂長足的旅行。 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你無法到達的地方,文字載你過去。你無法經歷的人生,書籍帶你相遇。每一本書都像一扇任意門,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決定。
一個人書讀得不多,見識難免受限,結果就必須受著眼前世界的禁錮。稍微遇到一點兒不順,就極易消極悲觀,郁郁寡歡,讓自己困在情緒里。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看透人生真相,收獲為人處世的智慧,把日子越過越好。 《生活的藝術》里說:人一定要時時讀書,不然便會鄙吝頑腐,頑見俗見生滿身上,一個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時時讀書所致。只有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修心養性,才能擺脫我們的鄙俗和頑固。這世間,沒有誰的生活沒有煩惱,唯讀書是最好的解藥。
書或許不能解決眼下的難題,但它會給你沖破困難的力量。你在書本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閱讀就像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隨時隨地都能給你提供溫暖和能量。那些讀過的書,會一本本充實你的內心,讓虛無單調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那些書中的人物,會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時,輕聲地呼喚,用他們心懷夢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勵你抵御苦難,勇往直前。堅持讀書,即使深陷泥濘,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周國平說:“一個人但凡有了讀書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于他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許多時候,我們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書讀得越多,心胸越大,視野越寬。既能包容世界的不完美,容忍他人的不足,又能心存善念,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有讀者曾問作家梁曉聲:“讀書的習慣對人究竟有什么好處?”梁曉聲回答:“讀書,可以使人具有特別長期地抵抗孤獨的能力。” 只要能用讀書填滿獨處的時間,就能減輕內心的孤獨感。往后歲月,那些毫無意義的飯局、聚會和活動等,能不去就別去了。把心和時間空出來,倒一杯香茶,捧一本好書。在閱讀贈予的獨處中,與自己面對面,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享受自己的人生。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生活的一切不解與疑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無論是驅趕迷茫,還是對抗平庸,讀書都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法。多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它會一點一滴地滋養你、改變你,讓你收獲更好的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