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日,床榻上的劉備,對著輔助他幾十年的丞相說出了最后的交代,若是阿斗有這君王之姿,丞相輔佐便是;如果阿斗不是這塊料,丞相自行決斷即可。 ![]() 劉備將蜀漢的命運托付到了諸葛亮的手中,就此溘然長逝,波瀾壯闊的一生,也在白帝城停下了腳步。 而聞聽主公此言,諸葛亮是涕泗橫流,直言只愿為漢室國祚肝腦涂地,死而后已,在往后的日子更是幾度北伐,畢生都在操勞。 ![]() 而在此之間,劉備的后宮卻也并不太平,就在劉備死后11年后,一樁丑聞更是由遺孀吳皇后引出,這是為何? 劉備幾位夫人前半生的劉備,雖說以仁德著名,身邊也多有良才美玉前來投靠。然而時運不濟,早年的劉備可以說是四處飄零,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先后在公孫瓚、袁紹、陶謙等人手下做事。 ![]() 也因此他的幾位夫人,跟著劉備也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而在歷史上筆墨較多,有名的共有4位,即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穆皇后。 ![]() 甘夫人大家都很熟悉,阿斗的生母,當初趙云護衛的便是她;而糜夫人和劉備手下大將糜芳是兄妹關系,至于孫夫人,東吳孫權之妹,孫尚香是也。 最后這位穆皇后,本名吳莧,因此也被稱為吳皇后,是蜀國大將吳懿的妹妹。事實上,吳莧在嫁與劉備之前,曾有過一段婚姻,因為夫君劉瑁早亡,所以才寡居在家。 ![]() 相傳吳莧生得貌美如花,儀態萬方,有人稱其容貌迤邐,可以旺夫,恰好當時孫氏被東吳接走,便有人進諫,納吳莧為妻。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王,同年五月十二日,吳氏被立為皇后。然而好景不長,沒幾年,劉備便已去世,這位皇后便再次守了寡。 ![]() 作為一個女子,兩次成婚都未白頭偕老,反而丈夫都是先走一步。這樣的結局,別說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受到非議,即便是在當今社會,也依然會被輿論所擾。 也因此,這位吳皇后在劉備去世后,也是小心謹慎,逐漸淡出了權力中心,在后宮中準備頤養天年。 ![]() 在這一點上,劉禪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對于這個后媽,也是時常過來問安,噓寒問暖,并吩咐左右,可以讓家眷去宮中陪皇太后說說話,解解悶。 也正是這一操作,搞出了一樁丑聞,而這件事便與劉琰有關。 一樁丑聞豫州之時,劉備與劉琰開始共事,因為二人同宗同姓,劉琰此人也頗有能力,也因此,劉備對其頗為信任,在出席一些重要場合的時候,劉琰也常跟隨劉備一起出席。 ![]() 幾年間,劉琰因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先是被封為固陵郡太守,后來又升為車騎將軍,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也正是如此,劉琰的妻子胡氏才可以在正月,進宮向皇太后祝賀請安,在當時,與皇族共度佳節,在上位者看來,是一種恩典與嘉獎。 ![]() 或許是皇太后平常總是待在深宮,無人與之解悶,太過于孤寂,也或許是與這劉琰的妻子胡氏,實在是太過投緣,總而言之,這位胡氏,一呆就是許久,直到一個月后才回到劉府。 沒想到剛回到家中,便遭到丈夫劉琰劈頭蓋臉的一頓打罵。胡氏心里也是一肚子委屈,自己一個女子,太后下令,誰能違背?而自己的丈夫不僅不安慰,還派人折辱自己,讓人用鞋子抽臉,還一紙休書趕出了家門,這樣的委屈,誰能受得了? ![]() 也因此,胡氏擊鼓鳴冤,將回家所受的遭遇統統報官。 然而另外一頭,也有兩個男人憤怒不已,一個是劉禪,另外一個自然是劉琰了。 先說劉琰,時人一直贊其儀表風度,身居高位許久,自然愛惜羽毛,不肯有污名輕易落在己身,然而自己的妻子胡氏,居然進宮整整一個月,說是去看望太后,哪一家女眷看望太后要一個月?自己頭上怕是已經是綠毛龜了。 ![]() 這些時日,市井傳言胡氏與當今皇上有染,劉禪小兒安敢辱我至此?劉琰內心狂怒咆哮,也因此胡氏剛一回家,就派人好一頓修理,然而即便如此,劉琰心中怒氣依然難消。 憤而殺之然而另外一頭,劉禪也是憤怒不已,一方面惱怒自己這位母后,做事實在不講究,給自己留了這么個爛攤子,真是黃泥巴落在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這個啞巴虧自己只能默默承受。 ![]()
劉禪也實在是氣壞了,指示當地官府受理了胡氏的狀告,一番審理之后,做出了判決,“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對整個事情做出了定性,其罪皆在劉琰之上。 ![]() 也因此,劉琰最后被判棄市之刑,至此,整個事件徹底落幕。復盤整個事件起因結果,看起來竟有些戲劇,誰能想到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為一場簡簡單單的入宮朝見,只能說時也命也。 這一場風波中,吳皇后雖然并非直接推手,卻也終究難辭其咎,也因此,在這一場事故之后,大臣女眷入宮敬賀的習慣漸漸開始取消,即便有也宮禁森嚴,一般從不過夜。 ![]() 而事件中的兩位男子,劉琰,從一開始的公卿之身統領大軍的車騎將軍,到最后階下之囚,身首分離,不過月余,人世間的際遇變幻實在是令人捉摸不定。 陳壽在評價劉琰時講道:“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對他的處境下了定義,認為劉琰最終的結局,都是自己口無遮攔,咎由自取而已。 ![]() 至于這場事件中劉禪的表現,也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殺伐果決,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將劉琰這一位可以稱得上國家棟梁的將軍,毫不遲疑,定期死罪,可以說是相當有魄力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對這件事是何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