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聊了惠東平海古城城隍廟里的騎獸八仙,這里再來聊聊八仙的另一種形式——暗八仙。所謂“暗八仙”,指的是只描繪八仙手里拿的八種寶器,而不直接出現仙人,以寶器來代表八仙,所以稱之為暗八仙。八仙相對應的寶器分別是:鐵拐李-葫蘆、漢鐘離-棕扇、呂洞賓-寶劍、何仙姑-荷花、藍采和-花籃、張果老-漁鼓、韓湘子-洞簫、曹國舅-玉板。
鐵拐李相傳原先是一位相貌堂堂的道人,因為元神參加老君的仙會,留下尸殼被弟子無意中焚化,元神回來時沒有真身依托,只好依附在一個瘸腿的乞丐尸身上,拄著一根鐵拐,手拿一只裝仙丹的大葫蘆;漢鐘離的形象是一個閑散的漢子,袒胸露乳,手拿一把大棕扇;呂洞賓則是一位仙風道骨的道人,手拿寶劍,儼然是一位俠客模樣;何仙姑姓何,與“荷”諧音,又是女性喜歡花花草草,所以她的寶器是一朵荷花;藍采和是一名踏歌行乞的道童,同樣因他姓藍,與“籃”諧音,故此他的寶器是一個花籃;張果老則是一位白胡子的老者,倒騎毛驢,手里拿的是漁鼓,這漁鼓是說唱時伴奏敲打的樂器,像一個竹筒;韓湘子傳說是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孫,他是一名書生的模樣,擅長吹洞簫;曹國舅是朝中大臣,但他不喜富貴,戀慕仙道,終于名列仙班,但他還是朝臣形象,寶器是上朝時手拿的玉板。 暗八仙構圖比較簡單,裝飾性強,多伴以飄帶,大多用于古建筑中面積較小的位置,比如柱礎、護欄、橫梁等,以浮雕的形式作為裝飾。暗八仙的寓意與八仙是一樣的,具有祈福納祥的吉祥寓意,在民間廣受歡迎。大家在參觀古建筑時只要多加留心,不時都會發現這種暗八仙圖案。 在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番禺余蔭山房里的善言鄔公祠,有完整的暗八仙石刻,位于石護欄上。介紹如下(以下圖片為東江拍攝):
在番禺沙灣古鎮,也展出了一根木梁,上面雕刻有精美的暗八仙圖案,可惜只有四個:
在佛山三水區白坭鎮崗頭村,曾任民國北洋政府總理的梁士詒生祠前,也見有一塊刻有暗八仙圖案的石構件,不知是從什么地方拆下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