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12月,警匪片《無間道》上映。 這部全片沒多少槍戰場面的臥底電影,卻在香港本土拿下5505萬港元票房,又在金像獎上收割了七項大獎。 ![]() 那一年,全港只有81部國產電影上映,其中僅有3部(港產片2部)進入票房前三,但《無間道》奪得票房冠軍,讓港人似乎仍然看到了希望。 ![]() 可惜,其后隨著電影人才的流失,內陸市場的開放,進一步加劇了港片的衰落。 如今回頭看來,《無間道》竟是香港電影最后的榮光。 再將時間退回到30年前,1992年,正是香港電影最為特殊的一年。 ![]() 都說80到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其實香港電影,真正走上成熟的商業片道路,是從1986年的《英雄本色》開始的。 而進入90年代之后,隨著無厘頭喜劇的興起、新派武俠風的流行、槍戰動作片的大熱。 香港電影在1992年,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盛境,可輝煌的背后,暗流涌動,也為1993年香港電影的“全面潰敗”,埋下了伏筆,成了香港電影轉折的分水嶺。 如今再回顧1992那一年,群雄逐鹿,其實背后的故事,比電影還要精彩。 一、周星馳賺得“第一桶金”,杜琪峰的“跌落”周星馳在1992年一共推出7部電影。 其中為王晶的大都會電影拍的《審死官》、參演黃百鳴公司的《家有囍事》,以及為永盛拍的《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和《鹿鼎記2》占據了票房前五。 且每部電影的票房,都達到3600萬港元以上。 ![]() 《審死官》是周星馳首次與杜琪峰合作,將晚清著名訟師宋世杰的故事搬上銀幕。 其情節曲折、懸念迭出,又帶著周星馳電影獨有的無厘頭搞笑風格,令觀眾耳目一新。 因此在香港和臺灣兩地,都大受歡迎,是杜琪峰繼《阿郎的故事》之后,又一部成功作品。 ![]() 本片以4988萬港元的票房成績,成為1992年的票房冠軍,周星馳和杜琪峰這對組合,也得到業界肯定。 其后久未拍片的邵氏,決定豪賭一把,重金邀請兩人拍攝《濟公》。 可惜電影上映后,票房成績并不理想,令杜琪峰的導演事業,一度跌入谷底。 ![]() 周星馳1983年簽約無線,從兒童節目《430穿梭機》主持人做起,跑了多年龍套,直到遇上萬梓良才得到表演的機會。 后來李修賢以4年經紀人合約,將周星馳借出,后因為《賭圣》的成功,周星馳終于出人頭地。 ![]() 但到了1991年4月,李修賢的經紀人合約期滿,周星馳的合約又回到無線。 因此《鹿鼎記》系列和《武狀元蘇乞兒》,這三部電影,是向華強的永盛與無線合作的作品,周星馳從中得到的片酬并不多。 ![]() 而周星馳參演的《家有囍事》,是黃百鳴重金打造的合家歡賀歲電影,集結了張國榮、張曼玉、吳君如、毛舜筠等當紅明星。 周星馳的戲份并不多,只是“大號龍套”,卻拿走了800萬港元片酬,這筆錢,成了他成名之后最豐厚的“第一桶金”。 ![]() 除了這5部電影之外,《逃學威龍2》和《漫畫威龍》,雖然沒能進入票房前十,亦還是拿到了3164萬和2295萬港元票房,排在第11和14位。 因此在這一年,周星馳的人氣達到最高,他主演的電影多為小成本,在“雙周一成”中,性價比最高,吸金能力最強! ![]() 二、周潤發的“突圍”曾為無線臺柱的周潤發,在進入電影圈之后,一度淪為“票房毒藥”。 直到《英雄本色》之后,一舉拿下金像獎影帝的周潤發,才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其后周潤發憑借《龍虎風云》和《阿郎的故事》,又兩度稱帝,足以證明,他適合不同的類型片。 ![]() 《我愛扭紋柴》由香港著名導演羅啟銳執導。 羅啟銳是《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的丈夫,而本片也是兩人合作創作的劇本,也是周潤發與這對夫妻的又一次合作。 網友也許會說,這部電影,雖然當年票房成績很好,如今的知名度卻不高,其實原因有三。 ![]() 一是片名“扭紋柴”,是粵語詞匯,內陸網友比較難理解。 “扭紋柴”是指紋路不按常規生長的木柴(很難砍斷),寓意性格倔強、不受約束的人。 ![]() 二是周潤發的吳山水,是個帶著土氣又大男人主義的“鄉下人”。 性格上,與他之前在《秋天的童話》塑造的船頭尺,有些重疊,并沒有明顯的性格特點。 ![]() 三是與《秋天的童話》相比,《我愛扭紋柴》的故事并不出色。 片中刻意設定的三角戀情節,都是在港片中非常常見的“爛橋段”。 而片尾,為了成全男女主角,而硬生生湊齊的“三對戀人”,更是拉低了電影的格調。 ![]() 因此《我愛扭紋柴》只是一部落了俗套的愛情電影,其品質遠不如《秋天的童話》那般驚艷。 但依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1992年,拿下3648萬港元票房并排進票房第6,足見周潤發的票房號召力。 ![]() 三、兩代“喜劇之王”交接,黃子華為許冠文,保住了臉面許冠文被港人稱為“冷面笑匠”。 1972年,他因主演李翰祥的《大軍閥》成名。 1973年,因與邵氏老板邵逸夫交惡,而轉投嘉禾。 后以《鬼馬雙星》、《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片,屢創票房佳績,成為嘉禾崛起的大功臣。 ![]() 到了90年代,周星馳的走紅,無形間給許冠文,帶來巨大的壓力。 他的風格,更偏向傳統的滑稽表演,不如周星馳那般無厘頭搞怪搞笑,卻更注重,以辛辣的諷刺方法,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因此帶著市井氣息,深受觀眾喜愛。 ![]() 在周星馳如日中天之時,許冠文走的每一步,都要更加謹慎,對劇本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好在他遇到了“棟篤笑”始祖黃子華,后者當時剛剛憑借一場棟篤笑《娛樂圈血肉史》表演嶄露頭角。 ![]() 許冠文對黃子華報以極大的信任,后者在得到充分的創作自由后,寫出了《神算》的劇本。 黃子華原本以為片中的男主角評稅員邱浩,基定是由自己出演,因此下了很多功夫在這個人物上。 誰知后來,片方出于票房考慮,邀請黎明出演這個角色,黃子華只能演一個配角。 ![]() 但黃子華的努力沒有白費,《神算》最終票房是3640萬港元,排在《我愛扭紋柴》的后面。 雖然比不上周星馳的那5部電影,“冷面笑匠”許冠文的臉面,還是保住了,但這是他最后一次自導自演,此后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少了。 ![]() 四、李連杰與成龍的“暗戰”,贏了90年代由于內陸電影市場的不景氣,許多成名影星,都嘗試到香港發展。 這其,中只有李連杰發展最好,他與徐克合作的《黃飛鴻》在1991年拿下2967萬港元的高票房。 當時在片中與其合作的元彪,曾對記者稱贊李連杰練的才是真功夫。 ![]() 元彪與成龍同為“七小福”成員,他們從小練的其實是武行技巧,與李連杰學的傳統套路有很大區別。 曾拿下全國武術五連冠的李連杰,基本功扎實,動作揮灑自如、千變萬化,融入到電影中之后,將功夫武俠電影的視覺美感,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 ![]() 因此從80年代的《少林寺》開始,李連杰的每部電影,不僅在香港深受歡迎,在華語地區、甚至全世界都具備影響力。 1992年除了《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之外,在徐克的邀請下,李連杰又主演了《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 在這部驚世作品中,徐克啟用處于轉型期的林青霞出演東方不敗一角。 有別于小說中的中年“人妖”形象,林青霞將東方不敗,塑造成集男性英氣與女性妖艷于一體的武林奇人,雖遭到作者金庸本人的反對,觀眾卻十分喜愛。 ![]() 在林青霞的助力下,《東方不敗》以3446萬港元票房排進1992年票房第8位。 而《男兒當自強》也拿到3040萬票房,是李連杰主演的5部黃飛鴻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 ![]() 由于李連杰名氣的提升,嘉禾又把之前壓箱底的《龍行天下》翻出來,改名叫《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放在5月底上映,也收獲了810萬港元票房。 這3部電影票房加起來,便超越了成龍在1992年推出的兩部電影《雙龍會》、《警察故事3》的票房總成績。 ![]() 《雙龍會》是香港電影導演會為籌集經費購置會址拍攝的影片,片中集結了當時電影圈幾乎所有導演和電影人客串,成龍亦是義務主演。 在片中用剪輯制造的“兩個成龍”,令觀眾眼前一亮,電影最終拿到3323萬港元票房,排在第9位,成績非常好。 ![]() 《警察故事》這個系列前兩集都是成龍自導自演,由于成龍花錢總是大手大腳,嘉禾有點吃不消,便剝奪了他的執導權。 《警察故事3》由唐季禮執導,前往內陸和泰國取景,質量非常好,但3261萬的票房成績,勉強排進前十,只能說無功無過。 ![]() 五、洪金寶的“水逆之年”,胡金銓、劉德華和錢嘉樂成“炮灰”有人歡喜,就有人愁。 “雙周一成”、“冷面笑匠”和“功夫皇帝”在92年都迎來事業的豐收。 嘉禾老將洪金寶卻遭遇發展瓶頸。 作為“七小福”的大師兄,洪金寶在圈中的聲望,一向很大,手握寶禾、德寶、寶祥3家電影公司,業務非常龐大。 ![]() 1992年3月底,洪金寶率先推出了“五福星”系列新作《五福星撞鬼》。 雖是原班人馬出演,觀眾卻早已審美疲勞,票房只有828萬。 當時洪金寶正與李連杰的妻子利智打得火熱,兩人合作的《誓不忘情》,卻僅有220萬票房,淪為三流電影。 ![]() 9月18日,洪金寶主演的《畫皮之陰陽法王》上映。 這是由洪金寶的師弟吳明才(元庭)的新達寶影業,投拍的電影。 由久未拍片的的導演胡金銓執導,集結了王祖賢、鄭少秋、午馬、林正英、劉洵等人馬,且來到內陸山西大同、五臺山等地取景,被片方寄予厚望。 ![]() 胡金銓對電影故事和畫面一向要求苛刻,可惜他沒有最終剪輯權。 為了排片的需要,電影經片方刪剪到,僅剩95分鐘,敘事與節奏都遭到破壞,導致淪為平庸之作。 因質量問題,觀眾并不喜歡,僅上映6天便被撤下,票房只有132萬港元,賠得血本無歸。 ![]() 因電影的失利,胡金銓的導演生涯亦宣告結束,于1997年1月14日去世后,這部作品也成了他的遺作。 傳說胡金銓的導剪版片長達到2個多小時,當是一部如《山中傳奇》同樣高水平的作品,可惜我們至今,未能看到其原貌。 ![]() 如果說《畫皮之陰陽法王》的票房失利不能怪洪金寶的話,那《戰神傳說》的失敗,他就難辭其咎了,因為他是電影的導演兼動作指導。 《戰神傳說》是劉德華的天幕公司,投拍的古裝武俠片,也是一部傾盡天幕全副身家投資的大制作。 ![]() 然而電影的定位有些偏差。 一方面為了配合劉德華的明星人設,在片中加了很多糾葛不清的愛情戲; 一方面又刻意營造出詭異的血腥氛圍,節奏上的控制也不好。 因此在12月底上映了19天便無人問津,票房定格在1241萬港元,把天幕公司賠到破產。 ![]() 禍不單行的是,洪金寶自家的寶禾電影為了力捧錢嘉樂,邀請劉家良加盟推出《蝎子戰士》。 劉家良在片中展現貨真價實的佛山無影腳,想要叫板李連杰。 可惜錢嘉樂的人氣撐不起一部動作電影,《蝎子戰士》也只上映了1周,票房僅有51萬港元。 ![]() ![]() 拍片失利、主演失利、制片還是失利,洪金寶在這一年,真是各種不順,他與嘉禾的關系也降到了冰點。 然而壞運氣,還伴隨著洪金寶延續到下一年,他來到內陸,為羅維拍《一刀傾城》,結果這部電影,又把羅維的公司,賠到破產,羅維直到去世,都咽不下這口氣。 ![]() 人生在世難免遇上低谷,那些年洪金寶的確很難,即使成龍幫他拍出《一個好人》,票房成績也是一般。 直到1997年李連杰離港前與他合作《黃飛鴻之西域雄獅》,靠著李連杰徐克再次合作的影響力,才大賺了一把。 ![]() 六、1992年香港電影市場,繁榮背后,暗流涌動1992年是香港電影集體狂歡的一年,全年在香港本土上映的電影就達到325部之多,其中票房過千萬的電影竟達到驚人的41部。 這其中好萊塢引進片只有一部《本能》,勉強擠前票房第十三,可見進口片,完全無法撼動香港本土電影的地位。 ![]() 恩格斯說過:“商業的本質是逐利的,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市場繁榮的背后,亦隱藏著危機,追名奪利,是資本家的本性,利好的投資前景,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商,更多的熱錢,被投了進去,導致第二年出現了排片擁擠的狀況。 ![]() 皮哥在以前寫的文章中也描述過,1993年香港電影市場出現空前的“亂象”,土上映電影多達380部,平均每天都有1部新片上映。 這導致許多質量出眾的好片,因拿不到好的排片,僅上映幾天,就被匆匆下架而賠本,一些資金薄弱的公司因此倒閉。 ![]() 這一年好萊塢大片氣勢洶洶,開始全方位占領香港電影市場。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以6100多萬的票房拿下香港地區的年度冠軍,比第二名的《唐伯虎點秋香》高了2000多萬。 ![]() 在好萊塢大片和港片“跟風”拍攝的雙重打擊下,港片開始由盛到衰。 我們現在回首這段歷史,不難看出香港電影從繁榮到沉寂的過程,其實是符合市場發展的自然規律的。 香港沒有像好萊塢的迪士尼、索尼、環球那樣高度商業化的大公司,其電影投資往往缺乏遠見和風險評估。 因此即使嘉禾、邵氏這樣的大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之下,最終也要倒在變革的大潮中。 ![]()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