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這么一句話:上天有好生之德,天無絕人之路。 對于人世間的萬事萬物,老天都給了一定的生機,讓植被長得旺盛,讓動物順利繁衍,讓人類得以發(fā)展。 哪怕遇到天災(zāi)人禍,上天也不會讓人走向絕路,只會在關(guān)鍵的時候,給人們一些幫助,讓人們能夠順利地過關(guān)。 曾仕強教授說過,比如科技的發(fā)展,上天讓你研究出來這項科技,那你就研究出來了。而它不讓你研究出來,哪怕你花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當然,天道總是“照顧”人類的。它的態(tài)度就是,對于做得好,遵守規(guī)則的人,老天將給予善報。而對于做得不好,為非作歹之人,老天會予以懲罰。 要堅信,老天總是會“站”在這些人那一邊,再艱難也會渡他們過關(guān)。 一、大智若愚之人。 宋·蘇軾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寫道:“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真正勇敢的人,從外表來看,都顯得特別怯弱;真正有智慧的人,從外表來看,都顯得特別老實愚笨。最可貴的,是沒有崇高的地位,卻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最崇尚的,是沒有引導之術(shù),卻獲得真正的長壽。 蘇軾的這番話,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切都需要反過來看。莽撞之人,未必有真勇敢;心機特別多的小人,未必有大智慧。 對于莽撞的人,老天會讓他們到處碰壁。對于詭計多端的小人,老天會讓他們吃盡苦頭。唯有大智若愚的智者,會順利地走完這一生。 表面上的愚笨,只是用來掩蓋內(nèi)心的聰明。就如同《西游記》中的沙僧一般,沒背景,被后臺的他,要想在取經(jīng)團隊當中混下去,就只能裝成老實的樣子。 表面老實,不是壞事,通常是躲避針對,混得長久的象征。 二、不怨不恨之人。 天道是公平的,但人間是不公的。不少人都把人間的不公,歸咎于“天道”,覺得老天沒有開眼,放任一些不好的人與事兒出現(xiàn)。 這種觀念,帶有怨氣,那是要不得的。試想,你我皆是平凡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老天想要做什么呢? 遇到再怎么不滿,再怎么不甘的事兒,可以適度抱怨,但不要過分埋怨。當一件事可以解決的時候,沒必要埋怨;當一件事無法解決的時候,埋怨也沒有用。 人活著,理當保持“不怨不恨”的心境。別人做什么,就隨他們;別人有什么想法,也隨他們,只要自己活得“心安理得”就好。 真正的不怨不恨,不是任由別人欺負,而是保持“不計較”的做人態(tài)度。塵世萬般事,皆在不言中。一切,又何必說太多,糾結(jié)太多呢? 身為普通人,你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順其自然”地活著罷了。該走到哪一步,就走到哪一步,不爭不怨,不盲目,不奢求。 三、甘愿吃虧之人。 談到“吃虧”二字,不少人都心生厭惡,覺得吃虧不好,勸別人吃虧,就等于勸別人跳入到火坑當中。 這種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只是,我們能避免吃虧嗎?無法避免。只要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就注定會時不時吃虧,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剛?cè)サ铰殘龅臅r候,小白絕對要吃虧,因為他不熟悉公司內(nèi)部的情況;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新人絕對要吃虧,因為他們不清楚當中的行情。 對于這些“必然”要吃的虧,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呢?說句不好聽的話,既然無法躲避,那就坦然接受。你對吃虧坦然了,老天才能對你慷慨。 就跟付出和收獲是相似的。你在這里吃虧了,老天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對你補償。不欠你一分,也不讓你損失一毫,先苦后甜。 懂得吃虧,甘愿吃虧,接受不可接受的現(xiàn)實。這,看似是懦弱,看似是沒本事,其實這是一種“心胸寬闊”的大境界、大格局。 四、能夠自渡之人。 說實話,老天“渡”人,那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老天不會渡全部人,只會渡一小部分人。 為什么老天不會渡全部人呢?全球八十億人,哪能渡的完呢?更何況,總有些人需要受苦,總有些人需要做最低層次的活。 既然如此,老天所渡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毫無疑問,就是懂得“自渡”的人。 有些人喜歡幫別人打工,也許一輩子都是打工人,沒有翻身的那一天。而有些人知道另謀出路,也許財富慢慢地就積累起來了。 有些人甘愿活在低層次當中,沒有任何的改變,也許他們就不會遇到什么機會,哪怕思維觀念,也比別人陳舊許多。 不懂得自渡,就不會有天渡。懂得自渡,這天渡才會出現(xiàn)。自己渡自己,這是基本。老天渡我們,那是錦上添花。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