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老話: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每個人家門前的雪,都只能由他們自己來掃,外人不該隨便干預別人的家事。你我都做好自己的本分,那世道就和諧了,生活的矛盾就逐漸減少了。 對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不少人都覺得自私自利。像這種觀念,多半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多管閑事,最后自惹其禍。 在民間,有這么一個說法,不要隨便干預別人的因果。也就是說,自己的事兒,理應由自己來解決。別人的事兒,理應由他們自己來解決。 試想,你干預了別人的因果,那你不就破壞了自己,以及他人的命運了嗎?到那時候,一切都會往不太好的方向發展。 年輕的時候,還能犯這些小錯誤,至少有時間彌補。過了五十歲,就不要插手這些因果了,終究會得不償失。 一、不要幫別人做“選擇”。 人性當中,有這么一個特點,那就是多管閑事。你知道這件事該怎么做,而他做錯了,那你就想提醒他。沒想到,他會仇恨你。 這個時候,你特別不理解,為什么自己好心好意,還是被別人當成驢肝肺呢?難道說,善意幫人,就沒有好報嗎? 其實,我們都誤解了“幫人”這兩個字。別人有什么選擇,那是別人的事兒。而我們非要改變別人的選擇,那就不是幫人了,而是僭越了。 錯也好,對也罷,都是“自己造成”的結果。該走的彎路,一點都不會少。而不該走的彎路,終究不會涉足。一切,都是命。 有道是“良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渡無緣人。”終究有些人,需要吃大虧,他人愛莫能助。 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別人的命運,安守好自己的本分,才是修身之道。 二、切勿改變別人的“想法”。 網絡上有這么一句話,改變自己,才是聰明人。改變別人,那是愚蠢者。 人們會不解,為什么可以改變自己,而不可以改變別人呢?首先,每個人都只對自己負責;其次,沒有人能改變他人的觀念;第三,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才是王道。 前幾年,有這么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大學教授,跟一位學生爭論。大學教授認為,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所以強求學生接受。沒想到,學生給了教授一刀,釀成了悲劇。 這位大學教授,他有自己的一套。而害他的那位學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如此,我說我的,你做你的就好,為什么前者還是如此執著呢? 只能說,有些人看不開,過分自我,總認為自己怎么做,別人就得怎么做。這,就是無數悲劇發生的根源。 這個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各有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是生活的常態。強行改變,會產生諸多的矛盾和悲劇。 三、少跟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 在這兩年,賺錢,貌似越來越難了。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失業,中年人面臨職場優化的風險,一大堆人都在生活的邊緣徘徊。 而在賺錢艱難的年頭,那些喜歡借錢,或者喜歡貸款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人都存在老賴的心理,只要借了,干脆就不還了。 鎮上有這么一個人,找親戚借了三十萬,花光了就不還錢了。親戚催他還債,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要錢沒用,要命一條。” 因為這件事,這兩家人鬧到了法院,如今成為了仇人。只不過,不論法院怎么判,他還是不還錢。 從今天開始,就不要隨便借別人錢了。哪怕是某些親朋好友,也不要借。環境不太好的時候,沒有原則的人變多了,老賴更多了。稍有不慎,就會人財兩空。 錢財這種東西,不僅會惹來仇人,還會招來是非。如此說來,守住兜里面的錢財,才是正道。 四、不要插手“孩子”的事兒。 民間有一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兒孫自然有他們的福報,我們又何必要為難自己,為兒孫做牛做馬呢?更何況,哪怕我們做牛做馬了,兒孫所要走的彎路,照樣不會少。 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強迫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哪怕是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結婚生子,也要聽我們的。 如此,就有點“偏執”了。孩子,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自己想法的正常人。有些時候,及時放手,讓他們自由飛翔,才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在規則的范圍內,他們沒有做錯事,那就不要干預他們的選擇。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會擺脫父母的庇佑,自己去闖出一番天地。 生活就是如此,每個人都只能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渡自己的人生。他人,愛莫能助。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