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矽谷一地天氣冷熱變化較巨,加上假期至雪地玩雪,小朋友的外感證不少。 而往往外感在經方辨癥論治后很快治好,但后續的收尾不易。
近日最常見的就是咳嗽現象的持續存在。附子兄和我說到家里小朋友的大青龍湯證經吃藥后無外感現象,唯有不定時地會咳嗽一番。 本來之前治咳多從肺系的用藥著手,但往往要花數日方休,也不知是否是自己好的。 這個冬天,附子兄說他在「辨癥論治」的原則下依治脾胃的方式來開方,結果咳嗽很快就收了。 為什麼用對治脾胃部的藥呢? 因為他觀察到小朋友的舌苔厚且濕潤,有濕痰不少,而胃部腹診似有隆起。推知有水氣在胃,于是使用平胃散合五苓散來給孩子吃。 取平胃散「燥濕健脾,消脹散滿」和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的功能。 試用的結果非常令人驚喜, 一劑下去后咳嗽就不再發生。 這時方知在傷寒論中常強調腸胃功能的固護是有其道理的! 一點生活小經驗,卻令末學對老祖宗的智慧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附子兄的一番居家經驗對末學非常有啟發性。 末學細思在「黃帝內經」中的「咳論篇第三十八」里的一段文字,覺得我們不能忘記有時應以其它臟腑的整治來對治這種不持續的咳嗽。
而附子兄的思路是由濕痰之證, 很多是由脾不健運而濕邪凝聚而來, 《醫學心悟》中所謂「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可以為說明。 而在外感后的咳嗽多為此類痰濕造成的。 《素問宣明五氣論》 :「脾惡濕」; 《素問至真要大論》 :「諸濕腫滿, 皆屬於脾」; 名醫家錢乙先生的《小兒藥證直訣》中提到去除生痰之源, 則咳痰自愈。 也正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 事后和附子兄檢討這次的經驗,他認為最近此地有很多大青龍湯的例子,我們只要辨癥論治,就算是不知道這是那一型的病毐造成的,治療的效果卻都很好。 而若是在大青龍湯證的同時, 在大青龍湯上作一些去脾胃濕氣的加減, 也許就不用事后再來另行治咳。 謹在此作一個紀錄,以為大家在居家有小朋友咳嗽不易收尾時的一種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