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中國· 杭州 外桐塢 小鎮 藝術 鄉村 風情 小鎮 鄉村 振興 朝涉外桐塢,暫與世人疏, 村莊佳景色,畫茶閑情抒。 ——李白 ▍外桐塢——名于詩中,游在畫外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只有西湖,還有外桐塢。 外桐塢村位于西湖區的轉塘街道,地理位置極好。東面面山,南與唐家橋相鄰,西與里桐塢相對,北與大清村接壤,繞城高速穿村而過。這里是西湖龍井茶的主要產地之一,素有“萬擔茶鄉”之稱。 在明朝宗憲或孝宗年間,仇氏先輩不知什么原因從寧波搬遷至新涼亭又轉移至轉塘街道外桐塢村,因為這里桐樹茂盛,所以取名"外桐塢"。仇氏先輩看此地山清水秀,地域廣闊,利于開墾耕種,甚是歡喜,便在這塊風水寶地上開始安居樂業。 千年之前,狂傲不羈的唐代詩人李白也到此處游歷,不禁對外桐塢美麗風光揮毫潑墨留下詩作“朝涉外桐塢,暫與世人疏,村莊佳景色,畫茶閑情抒。” 建國以后,外桐塢村也一直以種植茶葉為主,朱德元帥當年下鄉考察時,曾4次在村中駐足,鼓勵村民種植茶葉。 如今的外桐塢村村域面積達130公頃、山林84公頃、茶地18.8公頃,162戶人家,常住人口582人左右。村民人均收入5萬元,聽說房屋每年租金10萬元,茶葉賣10萬元是每戶人家的保底收入。(設計菌為拖累了國家的GDP發展深感抱歉) 外桐塢從2007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到2017年已經將近500萬元之間,當然不能只靠賣茶葉致富了,這其中還有別的故事。 ▍茶村蝶變 外桐塢村自從1984年正式成立以來,村莊發展一直 以傳統茶葉農業為主要的經濟支柱。基本上保持了一種狀態:辛辛苦苦把茶種,年年都是這個數,茶農心酸誰能懂,只盼來年好收入。 直到1986年被政府列為“西湖龍井”茶保護基地后,外桐塢經濟效益才略有增長。除此之外,它依然與周邊的普通茶村一樣,寧靜而古老。 因為村落是自然成形,所以沒有做任何規劃,村莊甚至是破破爛爛的頹敗氣息。 2004年到2007年,外桐塢與藝術結緣的機會到了眼前,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在距離外桐塢10分鐘車程的地方建設。 村里開始有很多人來寫生,甚至還租了村民的房子。村領導看此情景干脆心一橫,讓諸如五金、板材加工的企業打包回家,開始一門心思打造“藝術村落”。 2007年以后,藝術村落迎接了第一次升級,政府財政的“風情小鎮”資金投入外桐塢。那可是歡天喜地的大事,村中建筑風格統一整改為白墻黛瓦的江南式民居,以前的工廠和一些民居成為了文藝的藝術工作室。吸引了40多位藝術家入駐,都是中國美院教授、老師的工作室,連一些名家巨匠也都來湊了熱鬧。 外桐塢經此一役成為官方認可的特色旅游與藝術產業結合的完美小鎮。并且在2011年被評為“畫外桐塢風情小鎮”。 而外桐塢村并未止步于此,村領導的目標遠在星辰和大海。為了提升藝術村落內涵建設,領導們博覽群書、翻閱全網、踏遍山河,經過研究終于決定了發展方向,法國巴黎郊區的小鎮楓丹白露就是以藝術聞名遐邇于世界,外桐塢的未來就應該是一個中國版的“楓丹白露”。 為實現這個目標,外桐塢村自是不會浪費美院這個鄰居的特長,村領導委托中國美院對外桐塢進行全面策劃、規劃和設計,甚至邀請意大利設計團隊參與其中。計劃形成以“農家石榴村+歷史文化村+藝術創意村”為表現形式的農家休閑娛樂區、居民生活休閑區、石榴采摘體驗區、茶園觀光區、茶藝體驗區和藝術文化區為主的6大功能片區。 藝術家作為最有個性的群體,當然會進行自己獨特的創作,大多數人給普通民居的外立面進行改造,當然設計結果也要求同存異。他們結合傳統村村落中的鄉土植物景觀營造以及陷入材料廢物利用構建景觀小品等處理手法,營造了內庭院獨立、房外小橋流水的整體風貌。 除了藝術家入駐改造的房屋外,還有日見美術館、山地茶葉展示中心、楓丹墨韻咖啡廳、紫藤花飯店、中青年旅社等各種功能的建筑,滿足了村民日常生活、藝術者工作需求的同時也使游客休閑旅游得到更好的體驗。 經過這一番專業的改造之后,不但給外桐塢村的村民帶來了經濟上可觀的收益,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外桐塢村整體環境的藝術氣質。 2014年,外桐塢成為國家“3A”級景區,成功改變了自己的茶村命運,也成為了特色小鎮的最初原型之一。 ▍外桐塢村的獨特性 如今的傳統村落在城鎮化面前無可避免的出現了空心化的情況,所以與日本發展一村一品時期一樣,為鄉村注入新的活力成為鄉村發展的重中之重。一些藝術家也投入了拯救村落的隊伍,因此也產生了許多藝術村落,外桐塢則比一般的藝術小鎮多出許多優勢。 區位上,外桐塢村屬于近郊區,緊挨環城高速,交通便利。 在資源上,外桐塢村已經與中國美院緊緊的綁在了一起,是其他鄉村所無法復制的。 政策上,雖然也有過過度商業化的開發,但經過整改后也逐漸步入正軌,并且因為旅游的開發,茶葉的價格也呈上漲趨勢。 旅游開發上,外桐塢村從寫生基地到藝術家村落,從藝術家村落到休閑旅游村的幾次轉變過程中憑借著經年累月的沉淀,已經開發了藝術旅游、親子游、紅色旅游、節慶旅游、茶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種主題旅游。 而外桐塢村與中國美術學院的合作開發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自身的茶園風光、良好區位和適宜的村莊房屋;另一方面來自這里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適宜的租金。 藝術家入駐后又憑借自身的資源對村落實現了反哺,不僅增加了房屋出租的機會、給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形成了濃厚的藝術氛圍的同時通過藝術品拍賣物資為鄉村發展提供支援,為村莊轉型提供了明確方向。 除此之外,外桐塢村在發展的同時也格外注重環境的保護,不要說垃圾堆積,村民現在甚至連煙頭都不會隨地亂扔。 ▍設計菌日常磨嘰系列 當前,鄉村振興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一些傳統村落的不斷消逝也帶走了部分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示范性的模板村落各有其特色,但這些村落無一例外的都是需要以文化為寄托,與其說成鄉村振興,不如說是文化振興。 鄉村在打造和提升自身品位的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凈化、亮化、美化等舉措,還要善于利用文化。 外桐塢村的形成和發展其實應當按個例去看待,它的內外部條件實在是太過優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鄉村的發展應該根據發展的需求去補充適合自身特點,所以因地制宜和利用資源其實是最為關鍵的點。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