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概念的提出包含對諸多概念的理解,這些概念包括經營效率、風險管理、安全、業務的連續性、變革管理、系統完整性、成本管理、規章的依從性及價值創造等。 IT治理概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①IT治理包括所有與組織信息技術活動有關的內容,也包括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均衡——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利益均衡。②IT治理從制度的層面規范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等,既做到在法律、規章方面的依從性(Compliance),也可以做到信息技術與業務的一致性(Alignment),為企業提高效率、實現戰略目標、規避信息技術風險服務。③IT治理是組織信息技術活動中決策權力、責任的配置及相應機制的形成過程。不同的組織層次應擁有不同的決策權力和責任,并且通過機制建設保證決策權力和責任的適當歸屬。IT治理決定誰做出決策、承擔責任,IT管理是制定決策和執行決策的過程。④IT治理機制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存在最佳的機制,而應根據所處的組織環境及組織文化設計IT治理機制,如此才能夠鼓勵所希望行為的產生,這是IT治理的復雜性所在。 公司治理與IT治理在理論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的路徑不同,研究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卻反映出了其治理目標的殊途同歸。公司治理為IT治理的科學化奠定制度基礎,保證企業信息技術的科學利用及有效地規避風險,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IT治理既可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正確實施,又可以推動公司治理機制的不斷完善。這些體現出公司治理與IT治理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及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公司治理與IT治理的關系由于實現治理目標路徑的不同而形成了公平與效率、制度與技術的互動。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信息技術在治理方面所具有的復雜性,也使公司治理與IT治理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多變和復雜。信息技術在治理方面所具有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既是治理的對象也是治理的工具或手段,IT治理既可以應用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去加以分析,并成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又使得公司治理的主體進一步多元化、公司治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公司治理的邊界進一步擴展。信息技術使得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能夠以更經濟、便捷的方式參與治理活動。另外,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全面嵌入,使治理結構從垂直化進一步趨于扁平化,直至平面網絡化治理。原有的過分強調等級制的、權力自上而下且過于集中的、上下級機構與同級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治理機制已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將是多層次、網絡化的IT治理模式和治理機制。網絡治理既是IT治理的基本特征,也是公司治理和IT治理相互融合的必要平臺。雖然公司治理與IT治理在理論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的路徑不同,研究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卻反映出了其治理目標的殊途同歸。公司治理為IT治理的科學化奠定制度基礎,保證企業信息技術的科學利用及有效地規避風險,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IT治理既可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正確實施,又可以推動公司治理機制的不斷完善。這些體現出公司治理與IT治理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
|
來自: 求是1025 > 《52理論聯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