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五個“人性弱點”致使老實人很難出人頭地,把這些弱點改掉,你的人生自然會越來越好。處世會游刃有余,一切將會出現你所期待的變化。 第一、不懂心機,毫無戒心。 做人不懂心機,把誰都當成好人,這是一個不懂人性的人,就是平常所說的老實人。你對好人好,自然會得到好的回報。但是你對壞人好,他們會把你的好當成進一步傷害你的工具。不要把誰都當朋友,不要對誰都掏心掏肺,沒有人會真心的對你好,都是在利用你而已。 做人難,難做人,很多時候,如果不具備一點心機,做人就會陷入胡同,既沒有退路,也沒有出路。對現在的社會來說,有心機就是好。這樣才不會給別人傷害你的機會。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那就要做到學會觀察,調動自己所有的敏銳思維,細心觀察周圍的人與事物。學會判斷,盡快在第一時間判斷出事物的大概。是非曲直,成破利害。懂得推理,用最快的時間,按照自己內心的感覺及事物的表象,做出一系列推理。不要自以為是,當事物未被證實時,即使推理判斷再正確,也要將想法放在心中。學會隱藏情緒,將經歷的事情放在心中,不要流于表面。不輕易動怒,不被任何人左右,學會用微笑代替找茬,分清說話的場合和時間。大智若愚不是真“愚”是裝愚,流露適當的“傻”不是真傻而是裝傻。這樣可以看清很多人和事,可以避開很多人和事,也可以避免很多麻煩與尷尬。 第二、不懂拒絕,沒有底線。 不懂拒絕的人,你付出的再多,在別人的眼里都是廉價的好。但還是要有所區別的,該幫的忙自然要盡量去幫;幫不了的忙,就要義無反顧地拒絕。你可以幫助別人,但是你一定要讓他付出一定的成本,你可以善良但一定要挾帶點刺。因為在利益面前,誰不好意思誰就會受到傷害。 事實上,拒絕并不是無情無義,而是一種自我能力范圍的責任;拒絕也不是自私和傷害,而是一種屬于我們的正當權利;拒絕更不是不懂得世故,而是一種處事原則和做人的底線。 生活在復雜的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拒絕與被拒絕之中。拒絕如影隨形,它出現的頻率,遠遠超過我們想象的頻繁。所以,我們必須懂得拒絕。無論好事壞事都不要突破自己的底線。 第三、心腸太軟,優柔寡斷。 一個心腸軟的人并不是什么錯,是一個人的優點和特質,這只能說明你的善良。但是善良的人一定要聰明,要睿智。一定要能夠分辨一些對錯,好壞。不能見到什么人都心軟,否則就你就很容易被別人利用。自己反受傷害。 一個心腸太軟,優柔寡斷的人,也一定是一個遇事疏于決斷,難下狠心的人。這種人注定會平庸一生,難有成就。 做人寧可強的讓人嫉妒,也不要弱得讓人可憐。拒絕那些欄人爛事,是一個人最清醒的活法,也就是說不與爛人爭辯,不跟不懂你的人解釋,不跟爛事糾纏。 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小人、爛事,如果不明智,看不懂孰大孰小,外糾結于口舌與顏面,內糾結于榮辱得失,不斷糾纏其中往往會引發一系列不可控的連鎖事件,最終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遠離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清凈了耳根,放松了身體,愉悅了身心,這就是你該有的狀態。不要心軟,不要憐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否則你容易好心辦壞事,好心不得好報。 第四、忍氣吞聲,不敢反擊。 老實人在生活中和職場上遇到點什么事,往往是忍一忍就息事寧人了,時間一長了別人自然就會忽略了你的存在,忽略了你的利益,這就是你凡事忍讓的結果。 人生不管任何事都要有自己底線,這也是人生的最后一道護欄。對這,自己不能突破,不可越雷池半步。別人不能觸碰,對于膽敢觸碰底線者,要毫無顧忌的給予反擊,讓他付出相應的代價。 有些可以不要,但是應得的,你不能不給。不需要你尊重,但你不能無視存在。對于觸碰底線的人你不給予必要的反擊,就永遠受人欺負。反擊要義無反顧,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因為“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另外要做到遇事不忍氣吞聲,敢于反擊。你首先要具備克敵制勝能力和手段,要有敢于亮劍的本事。 第五、唯唯諾諾,妄自菲薄。 唯唯諾諾,妄自菲薄是人生大忌,低聲下氣,太過自卑更是做人之不妥。人生總有潮起潮落,得意時不可妄自尊大,失意時也不必妄自菲薄。無論是趾高氣昂地俯視別人,還是唯唯諾諾地低頭自卑,都不如昂首挺胸坦坦蕩蕩,不卑不亢自度人生。 如果是失敗,就不要羨慕成功,你依然可以在逆境中翻身,下一個成功的必然是你自己。如果是一株野草,就不要羨慕蒼天大樹,你依然可以在山野間灑脫恣意的尋找到春風。如果是一顆微小的石子,就不要羨慕高山的雄偉,你依然可以在山嶺間尋找樸實的生存。如果是一時失意,就不要妄自菲薄,你依然可以在生活間談笑自若。如果是青蛙,就不要羨慕雄獅的勇猛,你依然可以在池塘間尋找快樂。 一個人把自己放在過高的位置上,并不會真的被人仰視。而善于處下才能包容并吸納萬物,從而也會受到眾人尊重。自滿之人在高看自己的同時,也難免居高臨下地看待他人。 一個人即便取得了成功,小有成就,也不要忘記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是沒有止境的,自以為是的態度,只會令人停步不前。而腳踏實地的努力,才會讓人走得更遠。 自卑與謙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謙遜是有禮的表現,而自卑是對自己的低估。人無完人,這個道理誰都懂,但自卑的人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認他人的優點,認識自己的不足,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物極必反。倘若把自己視作一無是處,就會被困在這個“魔咒”里,難以自拔。 自卑并不是獲得同情的理由,而同情往往也只是無濟于事,只有克服自卑,正視自我,才能從陰暗走向光明。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自卑情結或多或少都曾出現過,它沒有脆弱到令我們對其視而不見,但也沒有強大到使我們無力改變。自卑并沒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什么都不做,任由它發展,還未輸,便已認輸了。 過猶不及,不管自滿還是自卑都是對自我認知的極端表現。不必高看自己,也不用貶低自己,保持良好的自信,便是剛剛好。 自信是燈塔,即使有過迷茫,卻從不至于迷失方向。自信也是一種自愛,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讓人生綻放光彩。自信可以令人從容,面對困難也不必手忙腳亂或不知所措,而是處變不驚,鎮定自若。 自信的人不僅自己能量滿滿,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從而令所處的環境更加和諧。而自身也從中繼續獲得向上的力量,形成良性循環。高傲地仰著頭,天上并沒有生活;卑微地低著頭,地上并沒有人生。與其如此,不如堂堂正正地抬起頭,在天與地之間才任憑馳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