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部為肝之竅,為心之使,為血之宗,為五臟六腑精氣所注之處,眼部通過經絡與內臟相聯系,因此眼部疾患與肝,心有關。 肝血是滋目之源。《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言:“真血者,即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此外云:“血化為真水,升運于目則為膏汁”,故肝血之于眼非常重要。肝血充足,則血能濡養眼竅,眼睛自然明亮,視物清晰,且不會出現眼干眼澀諸不適。反之,若肝血不足,就容易導致視力下降,或出現眼干眼澀。 二則,心通于目。 一方面,心者,主血脈。而目得血乃能視。心血充足,血脈能上濡于眼睛,則眼睛功能正常。 另一方面,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和暢,則五臟六腑皆歸于和諧。五臟和諧則眼神自和。 若心陽不足,陽為陰侵,則眼睛的光華不能發越于遠處,則為近視。 ![]() ![]() ※ ①眼部疾患,可在腦后與眼對應部位找到壓痛點; ②點按風池,向眼部方向頂推; ![]() ※③腳反射區眼; ④耳穴目1、目2、新眼,耳尖刺血; ![]() ※⑤手穴眼; ⑥足臨泣; ![]() ※⑦按揉涌泉穴左右各100下,膝蓋骨200下; ⑧眼疾與肝密切相關,按大腿內側正中痛點是治好眼疾的關鍵。 ![]() 眼部的具體運用: 1、麥粒腫、紅眼病:在耳尖刺血,雙中指、趾刺血。 2、眼生翳膜:三間、養老、光明、大腿內側正中痛點可取。 3、老花眼:養老、小指掌根部、申脈、金門取之特效。“久視傷血勞于心”。撥按心經上的硬節痛點,肝俞、肝之募期門,大腿內外側近膝處痛點。經常揉下眼眶一圈里的結節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4、眼睛癢:極泉或眼睛周圍一片痛點。 5、視網膜炎:壓心經尤其是極泉 太溪。 6、青光眼:內關、行間。 7、上眼瞼下垂:申脈、照海同壓,公孫。 8、眼瞼痙攣:三陽絡、支正。白內障、 9、眼疲勞:大骨空,愈痛效果愈佳。 10、面癱眼不能閉:光明。 11、眼睛黃斑:由指尖到腳后跟搓腳心5分鐘。 ![]() ※ 經常上網的人,隨時可以做以下方法: 1.抓腋窩(調肝心,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 2.腦后與眼對應部位的小窩窩(找到痛點隨時可做); 3.用食指或中指按壓拇指上三個相鄰接的穴道明眼、鳳眼、大空骨。明眼、鳳眼能夠改善眼睛疲勞和急性結膜炎,大空骨則可改善一切有關于眼睛的癥狀。平時眼睛容易疲勞的人,每天要刺激這三個穴道兩次。這是個簡單的按摩方法,隨時可自行操作。每天做,一般一周之內必有驚喜,也請大家積極反饋; 4.艾灸大骨空,小骨空穴,各10分鐘。有眼疾的,如此治法,效果你可以體會。 5.眼眶四周找痛點按壓,中間有病四邊平,在眼眶周圍找壓之特痛點揉。這是治眼疾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6.熨眼法:全身放松,此法最好坐著做。閉上雙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兩掌,使之生熱,趁熱用雙手捂住雙眼,熱散后兩手猛然拿開,兩眼也同時用勁一睜,如此 3-5 次,能促進眼睛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 ![]() 壓心經,尤其是極泉 太溪。 極泉或周圍一片痛點。 按內關、行間。 申脈、照海同壓,公孫。 三陽絡、支正。 按大骨空,愈痛效果愈佳。 雙中指趾刺血,耳尖刺血特效。 光明。 眼眶周圍找壓之特痛點。 ![]() 綜上所述,要想養好眼睛,需從五臟、脈絡以及水液代謝三個方面入手。 一則,調養五臟,特別是調養心、肝、腎三臟,因為此三臟的氣血精的盛衰通過經絡而影響眼睛的視覺功能。 二則,五臟之精失于濡養是導致眼病的基礎。可以說,近視的根本病機是正虛,近視應該是一種虛實相雜的病癥,虛在五臟,而實在脈絡不暢。養五臟之精,兼活血通絡應該是治療眼睛諸病,特別是近視的治療基本大法。 三則,治療眼干眼澀,當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調暢氣津平衡,以益氣養陰生津為主則。另外,或可考慮用五苓散來調暢人體的水液代謝,加黨參來補氣。這樣亦能使氣津和合。 |
|
來自: 新用戶9362OW5Z > 《周爾晉、宣賓X平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