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永磁材料 5.1定義: 永磁材料是被外磁場磁化后,不易退磁且能保留較強磁性的材料,永磁材料矯頑力一般在10^5A/m以上。 永磁材料的發展經歷了碳鋼、鋁鎳鈷系合金、鐵氧體、稀土永磁體、納米晶復合永磁體五個階段;最大磁能積(BH)max也由7.96kJ/m^3增長到460kJ/m^3,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一直在刷新著記錄。 圖5.1 釹鐵硼永磁體 5.2 永磁材料的特點 永磁材料特點: 1.高的剩余磁感應強度Br 磁性材料飽和磁化,外磁場降為0時材料所具有的的磁感應強度稱為剩余磁感應強度,簡稱剩磁,用Br表示;剩磁是由于鐵磁材料磁化后,即使除去外磁場,部分磁疇或疇壁仍會保持新的狀態而不會回到無序狀態,從而使材料具有磁性。 實際工作狀態下,永磁材料所在磁路一般存在氣隙,會受到永磁體自身退磁場的影響,永磁體的剩磁將不再等于Br,等于考慮退磁場影響后的表觀剩磁Bd,由前文可知,退磁場受形狀影響很大,極限狀態如永磁體為薄板結構且磁化方向垂直于板面,即使Br很大,由于退磁因子N≈1,則表觀磁場Bd將接近于0,很難發揮出永磁體的功能。 提高Br的方法有定向結晶、磁場成型、塑性變形等 2.大的矯頑力Hc 介紹矯頑力前,應該先了解永磁材料的退磁曲線: (1)基本退磁曲線(B-H): 永磁材料磁滯回線在第二象限的部分稱為退磁曲線,它是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曲線。 圖5.2 永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及退磁曲線 (2)內稟退磁曲線(Bi-H): 磁性材料在外磁場作用下被磁化后產生的內在磁感應強度,稱為內稟磁感應強度Bi(又稱為磁極化強度J),其值為: 描述內稟磁感應強度Bi與磁場強度H關系的Bi-H曲線是表征永磁材料內在磁性能的曲線,稱為內稟退磁曲線。 取B-μ0H為縱軸及橫軸(為了方便,這里的B即可指磁感應強度B,又可指內稟磁感應強度Bi),將兩個退磁曲線畫在同一張圖中,如圖5.2所示。 圖5.3永磁體工作點及矯頑力 矯頑力一般有兩種表示:一個是磁感矯頑力HCB,數值上等于使磁感應強度B=0時所需的外磁場強度值,對應基本退磁曲線;另外一個是內稟矯頑力HCJ,數值上等于使磁化強度M=0時所需的外磁場強度值,對應內稟退磁曲線;當反向磁場H=HCB時,雖然永磁體對外磁感應強度表現為0,但此時磁體本身的磁化強度并不為0,只是由于磁體本身的磁化強度與反向磁場相互抵消了,當反向磁場H=HCJ時,磁體的磁化強度才降為0。由于,因此HCB與HCJ在數值上與B-H曲線的形狀有關,且|HCJ|>|HCB|,考察永磁體性能時需注意是哪一種矯頑力。 永磁體的耐溫性能也與內稟矯頑力有直接關系,內稟矯頑力越大,其最高工作溫度越高。 提高矯頑力的方法:(1)使磁疇顆粒為單疇顆粒,永磁材料的制備工藝一般包括制作磁粉;(2)適當摻雜非磁性材料以對疇壁位移產生阻滯效果。 3.大的最大磁能積(BH)max 磁能積: 磁能積是指B-H退磁曲線上任何一點的B和H的乘積即BH,它的大小與該磁體在給定工作狀態下所具有的磁能密度成正比。 磁能積曲線: 以永磁體的退磁曲線上所對應的各點的磁能積值為橫坐標,以對應點的磁感應強度 B 為縱坐標繪制的曲線。 最大磁能積: 磁能積曲線上BH的最大值,稱為最大磁能積(BH)max 圖5.4磁能積曲線及最大磁能積 4.溫度的影響 居里溫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磁性能逐步降低,升至某一溫度時,磁化強度消失,該溫度稱為該永磁材料的居里溫度,又稱居里點,符號為Tc,單位為℃為K。 (1)可逆損失:溫度每升高一度,永磁體就會發生可逆損耗,直至達到最高工作溫度,隨著永磁體的冷卻,磁性能可以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溫度系數:永磁材料對溫度較敏感,溫度系數是當溫度每變化 1℃時磁性能可逆變化的百分率。溫度系數可分為剩磁感應溫度系數和矯頑力溫度系數。溫度系數越高,電機運行從冷態到熱態時永磁體磁性能的變化越大,它限制了電機的工作溫度范圍。 (2)不可逆轉的損失:當永磁體被加熱到其最高工作溫度以上但低于居里溫度時,將遭受不可逆的磁性能損失。即永磁體冷卻后,其磁性將會比溫度升高之前弱。不可逆的損耗是高溫導致單個磁疇的發生磁疇轉動的結果,由于每個磁疇在磁化后只能反轉一次,因此不可逆轉的損失只會發生一次,即重復相同的熱循環,不會發生額外的損耗。 (3)永久損失:當磁體被加熱到居里溫度以上時,會永久喪失磁性。達到居里溫度以上時,磁疇的結構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導致永久性的磁損傷,無法通過磁化修復。 5.永磁體回復線 大多數永磁體在工作時是隨退磁場強度的變化而反復變化的,多次反復會形成一個局部閉合曲線,稱為局部磁滯回線。由于該曲線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很接近,近似用一條連接兩端點的直線PR來代替,PR稱為回復線。 圖5.5永磁體的回復線 由于上升段與下降段不重合,這種磁密不可逆的變化將造成電磁性能的不穩定,應盡量避免。 退磁曲線上各點的回復線可近似認為是一組平行線,與(Br,0)處的切線平行。 大部分稀土永磁材料的退磁曲線均為直線,回復線與退磁曲線相重合,即磁密可逆,在變化的磁場中工作,是理想的永磁材料。 圖5.6某稀土永磁材料的基本退磁曲線(B-H)及內稟退磁曲線(Bi-H) 6.稀土永磁材料的膝點及方形度 當外磁場逐漸增大時,永磁體的磁極化強度Bi下降的非常緩慢,但當外磁場大于某一值后,Bi將快速下降,對應退磁曲線上的K點。一般我們將此點稱為退磁曲線的膝點K(Knee point),對應的磁場強度為Hk,稱為膝點矯頑力。當外磁場大于Hk時,磁體性能將發生大幅的不可逆損失。 Hk與HcJ的比值(Hk/HcJ)稱為退磁曲線的方形度Q,Q的取值在0~1之間,Q越接近于1,退磁曲線越接近于方形,通常要求永磁體的方形度Q>0.9。 圖5.7 膝點及膝點矯頑力 5.3 釹鐵硼永磁材料 釹鐵硼(Nd2Fe14B)永磁體是稀土永磁體的一種,稀土永磁體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兼具了鋁鎳鈷永磁體剩磁(Br)高、比鐵氧永磁體矯頑力(Hc)更大的優點,同時最大磁能積(BH)max也很高,因此被稱為“三高”永磁體; 稀土元素未滿電子殼層受到臨近電子層的屏蔽,受晶體電場影響小,軌道磁矩未被“凍結”,因此原子磁矩較一般原子大,且其磁晶結構為六角晶系和四方晶系,具有磁各向異性,因此矯頑力較大。 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經歷了以SmCo5為代表的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Sm2Co17為代表的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和以釹鐵硼(Nd-Fe-B)為代表的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第一代與第二代為鈷基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磁體為鐵基稀土永磁材料,鐵較稀缺金屬鈷儲量大、釹在稀土中含量是衫(Sm)的5-10倍,因此價格相對低廉,更重要的是釹鐵硼最大磁能積較鈷基永磁體顯著提高,最高能達到460kJ/m^3,有“磁王”的美譽。釹鐵硼的缺點是工作溫度低(80℃-200℃),高溫下容易退磁。 表5.1 稀土永磁材料的種類 永磁體分類 釹鐵硼(Nd2Fe14B)是四方晶系晶體,主要組成:稀土金屬釹29%-32.5%,鐵63.95%-68.65%,非金屬元素硼1.1%-1.2%,其他添加劑鏑0.6%-8% ,鈮0.3%-0.5%, 鋁0.3%-0.5%,銅0.05%-0.15%等。 表5.2 不同永磁材料的矯頑力、剩磁和最大磁能積 釹鐵硼永磁體制備方法: 1.粘結法 把永磁材料粉末與樹脂或低熔點金屬等粘結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然后經過壓縮得到塊體。 2.熱壓-熱變形法 將永磁材料破碎后,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成型,然后進行熱變形獲得。 3.燒結法 也稱粉末冶金法,主要包括熔煉、制粉、壓制成型、真空燒結、電鍍等工藝;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具有優異的磁性能,永磁電機中的永磁體常用此種方法制備。 釹鐵硼的性能參數: 釹鐵硼永磁體各主要性能參數受溫度影響較大,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性能下降明顯;以下為某釹鐵硼永磁體在不同溫度下其主要指標情況 釹鐵硼永磁體牌號解讀: 字符牌號 圖5.8 釹鐵硼牌號解讀 示例∶S-NdFeB-385/98代表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最大磁能積(BH)max的標稱值為385kJ/m^3,內稟矯頑力MHC的最小值為980kA/m。 為了表示方便,也常用簡化牌號,如N45M N:代表字符牌號的S-NdFeB,指燒結釹鐵硼永磁體 45:最大磁能積45kOe(實際狀態下是一個范圍,此值大致為范圍內的中值) M:對應內稟矯頑力,M一般為1114kA/m左右;國標下有N/M/H/SH/UH/EH/TH等品種,其內稟矯頑力依次增大,其最大工作溫度也分別對應 以下為GB/T 13560-2017燒結永磁體部分牌號表: |
|
來自: 新用戶02834186 > 《回爐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