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路過河南鄉村葬禮,你會看到奇異的一幕。
棺材前跪著一個女子,她身著全白的喪服,頭上還簪了一圈白花,臉上的妝也是白得嚇人。
只見她嗷嗷大哭,嘴里念叨著逝者的生平,寄托著對逝者的哀思。
現場的人看到了,被她的情緒感染,眼淚止不住地流。

你也許會感嘆一句,這家的親屬對逝者的感情可真好啊,逝者離世后竟然哭得那么傷心,讓人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而旁邊的人聽到了你的話,卻會和你說:“跪在地上哭的女人和逝者可是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她是職業的哭靈人”
俗話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放在現代社會,現在的行業可不止三百六十行了,許多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職業哭靈人就是其中之一。
“哭靈人”就是幫助逝者家屬在葬禮上痛哭寄托哀思的人,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個職業太晦氣了,天天泡在葬禮中。
但你知道嗎?職業哭靈人哭一場可以賺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拼一點的哭靈人,一年都可以賺幾十萬!
哭靈人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初接觸哭靈行業,心中種子萌芽
在河南偃師有一位小有名氣的哭靈人,名叫武會霞。
武會霞五十來歲,做哭靈人已有十余年。偃師十里八鄉誰家有喪事了,都會請武會霞來“哭一哭”,久而久之,地方人都說“葬禮可以少幾個孝子賢孫,但不能少武會霞”。
武會霞從事哭靈的十余年,名氣雖然也打開了,但是嗓子也因為哭喊得太多,變得嘶啞難聽。長時間的沉浸在“哀傷”的情緒了,她的面容也非常憔悴。
最嚴重的是,武會霞的親人朋友并不理解她做這一行,覺得很是晦氣,也疏遠了她。
但如果問武會霞“你后悔嗎?”,她只會堅定地搖搖頭,說:“不會”
武會霞是怎么走上哭靈人的道路的呢?

圖 武會霞
武會霞是河南偃師某村莊的人,她16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和所有普通的農婦一樣,她的前半生操勞辛苦,每天都為了一日三餐所奔波。
武會霞有三個孩子,公婆年紀大了也幫襯不了什么,而且婆婆還癱瘓在床,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小孩,武會霞和丈夫并不能像村里其他人一樣,到城里打工,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活。
可家里這么多張嘴要吃飯,婆婆的病還需要吃藥,而種地是靠天吃飯,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起全家的開銷。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孩子長大了上學,婆婆的病愈發嚴重,要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武會霞和丈夫成日愁容滿面。
一天,武會霞去鎮里給婆婆買藥,回家路上正好路過一個正在辦葬禮的人家。
這戶人家房屋前的空地上擺著一口棺材,棺材前的香案上擺放著各種貢品。
親屬們圍著站了一圈,都在看跪在棺材前的一個女子。
武會霞還沒走近人群仔細看清這名女子,就已經聽到這女子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娘啊娘,你咋走得這么早啊,女兒還沒孝敬您,您撒手人寰棄兒去啊”
等到武會霞擠到人群中看到的那名女子后,驚呆了。
那名女子的臉化著極白的妝,嘴巴卻涂得很紅,眼皮上的眼影隨著淚水沖刷下來,臉上一道一道地紅印跡,看著可怖嚇人。

看著雖然嚇人,但是女子嘴里說的話卻很感人,她用通俗易懂的話講述了去世老人的生平,聲淚俱下地表達了對老人的思念和緬懷。
武會霞看到周圍的人都感動得落起淚來了,她自己眼眶也熱熱的。
她正感嘆著這家的女兒真是孝順啊,卻聽到旁邊的圍觀群眾附和她道:“是啊,真孝順,請來這么一位好哭靈人”。
什么?武會霞驚呆了,原來哭靈的人不是這家的女兒,而是一個請來的......“演員”?
武會霞也不是不知道家鄉的“哭喪”習俗,但她村里一般都是家中直系血親來“哭”,鎮上竟然還會請人來哭靈嗎?

學習成為哭靈人,逐漸打出名氣
更讓武會霞震驚的是,哭靈人哭一場下來,能夠賺幾百塊!
幾百塊當時對武會霞來說,幾乎是家里兩個星期的開銷了。
就這么哭一哭,就能賺這么多錢?
武會霞內心疑惑且興奮著,如果她也去做哭靈人,家中的困境豈不是迎刃而解了?
武會霞從小嗓門就大,共情能力也強,聽到別人悲慘的故事,也能嘩嘩流下淚來,為此丈夫還經常笑她愛哭。
武會霞等葬禮結束后,便迫不及待地去問那名哭靈的女子,是不是真的賺那么多?
女子向她比了個“七”的手勢,便笑笑離去。

武會霞一路小跑地回家,她興奮地和丈夫分享著這件事情,而丈夫卻皺了眉,忍不住罵武會霞。
“哭靈?那不就是要和喪事沾邊?這么晦氣,我媽還在躺著呢你讓她怎么想?她還沒死你就著急哭?”
武會霞滿腦子都是哭靈人高昂的報酬,她顧不了這么多了。
她抓住了丈夫的肩膀,第一次嚴肅地反駁丈夫:“一場七百,是七百!不是七十,哭一場媽一個月的藥錢和孩子們讀書的錢就都有了”。
雖然丈夫不置可否,但是態度好歹松動了一些,面對家庭的困難,一天賺七百塊的誘惑力太大了。
就這樣,武會霞從此就走上了哭喪的道路。

收拾好家里的活兒后,武會霞便來到了鎮上一家專門承辦喪事葬禮的殯葬公司,面試哭靈人一職。
她在面試之前也做好了準備,結合她母親去世時的經歷,自己寫了一些詞。
當她邊哭邊念詞時,公司的負責人被她打動了。
武會霞聲音夠大,眼淚夠真,情感夠充沛。
就憑借這三點,她已經成為了合格的哭靈人。
但是哭靈人的規矩很多,公司一開始并沒有讓武會霞直接上陣哭靈,而是跟著公司的其他前輩學習規矩。

一場好的哭靈儀式最重要的就是哭得真情實意,演得有感染力,講究一個“情假淚真”。
在準備哭靈之前,要問好主家關于逝者的生平信息,以及直系親屬對其的感情故事,然后要將這些事情編好唱詞,結合戲腔,用戲劇演繹的方式表達出來。
同時還得注意一些忌諱,學習一些喪葬的禮儀。
跟著師傅干了一段時間的武會霞,很快便將哭靈要點融會貫通了,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哭靈。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當真要上陣的時候,武會霞卻發現沒那么容易,大家都注視著她,她很緊張,也代入不了感情,哭不出來。

難道要出師未捷身先死了嗎?武會霞不肯放棄,她咬著牙,硬著頭皮開始了。
她看著逝者的遺像,想起了自己離世的母親,她發現這位逝者眉眼有一些像母親,又想起母親含辛茹苦照顧一大家子,還沒享福就去世了,她漸漸地紅了眼眶。
情感到位后,一切都水到渠成,武會霞開始哭靈,將背好的詞都充滿真情實感地一一念了出來。
母親離世太早,自己沒了母親受盡婆家的委屈,也沒有人可以訴苦。家里過得緊巴巴的,自己一件衣服穿七八年也舍不得換新的,丈夫有時候還責怪自己不會養家。
想到這些武會霞哭得更傷心了,仿佛要把生活給她的壓力全都哭出來。哭到動情處,武會霞跪下磕著頭,頭發也亂了,妝也花了,到最后更是直不起身子,站不起來,還得由同事扶起來。

這場哭靈儀式極其成功,武會霞不僅拿到了700塊的工錢,因為表現得好,主家又多給了300塊,公司抽成了一些后,也還剩大幾百。
武會霞拿著這個錢,抹了一把還未干的眼淚,笑了出來。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武會霞成為一名合格的哭靈女。
因為她優秀的表現,也逐漸有了名聲。
武會霞每年至少哭70場,磕頭上萬次,忙的時候一天就要哭兩場。
十里八鄉各種東奔西跑,膝蓋就沒有白凈過,全都是青紫一片。
久而久之,嗓子嘶啞得厲害,還得常備著潤喉藥。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從事哭靈的這些年來,武會霞解決了家中經濟困難的問題。
生活條件好了,婆婆的病也得到了妥善的醫治,一開始反對的丈夫也理解了她。
但武會霞又面對了一些新的問題,那就是親朋好友和街坊四鄰的議論。

無愧于心,踏實工作建立團隊
親朋好友自從知道武會霞從事哭靈職業后,都不愛來她家拜訪了。
在他們看來,武會霞的工作很晦氣,整天和葬禮打交道,還作為逝者的“女兒”去哭靈,搞不好鬼魂還會來找她。
街坊四鄰看到武會霞穿著戲服,化著白臉妝出門,就忙不迭地躲回家去,連招呼都不和她打了。
她的三個子女被同學問起,母親是什么工作時,也很不好意思,根本不敢回答。
但武會霞絲毫不覺得有什么好羞恥的地方,她賺的每一分錢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得來,不偷也不搶,是自己應得的。再說了,晦氣不晦氣都是無稽之談,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

盡管武會霞面對著流言蜚語,但在她心里,她的工作不僅能夠讓她獲得足夠的錢養家,還十分有價值,她幫助那些對逝者說不出心里話的人們,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寄托了對逝者的哀思。
再多的聲音,也擊退不了武會霞。但憑旁觀者如何言語,武會霞家里的條件確實實打實地變好起來。
親朋好友和街坊四鄰看著武會霞家,建了新樓,買了新車,子女們也上了好學校,癱瘓的婆婆也愈發紅光滿面,身體硬朗起來。
漸漸地,村里貧困的人家也開始羨慕起武會霞,更有一些人忍不住向她討教,拜入她的門下,要和她學習哭靈,改善家里的困境。
武會霞來者不拒,幫助他們就像幫助當年窘迫的自己。
后來,武會霞便從公司退了出來,組建了自己的哭靈團隊,繼續為有需求的人家服務著,漸漸把名聲和影響力都打響了。

哭靈儀式為何需要職業哭靈人?
在古時候,面對“死亡”這個話題,世人的觀點一直都是肅穆且忌諱的。死后的世界是未知的,對死亡的恐懼是真實的,只有將死亡的恐懼驅散,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
于是就有了很多和“死亡”有關的喪葬習俗,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通過各種儀式,讓逝者能夠體面且安心地離去,在“陰間”能夠庇佑后世子孫。
而“百善孝為先”,在古人看來,葬禮也是體現孝道的一面鏡子,只有子女在長輩的葬禮上,哭得夠傷心,感情夠真,那么才是真的“孝道”。

既然哭靈一般都是由逝者親屬來做,那么為什么會需要職業的哭靈人呢?這樣“弄虛作假”有利于緬懷逝者嗎?
人是復雜的動物,哭和笑都不一定代表真實的感情。每個人宣泄“悲傷”的方式不一樣,有些會嚎啕大哭,有些會默默流淚,也有一些人在當下并沒有什么“過激”的情緒反應,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傷心。
如果有一些人在親人離世時,哭得太過暈了過去,或者哭不出來,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哭,那么就需要有人能夠接上,完成“哭喪”的儀式。
而且葬禮事宜繁多,親屬們往往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如果還需要耗盡心力大哭一場,那葬禮事宜就沒有精力解決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葬禮是各路親朋好友緬懷逝者的儀式,無論親緣關系遠近,參與葬禮的人很多,甚至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如何讓這么多人了解到逝者的生平,一起參與到對逝者的緬懷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人能夠在哭靈的時候將故事講述出來。
那么專業的哭靈人就十分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他們哭得夠真,感情充沛,感染力極強,還能用簡單的話語將逝者的生平緩緩道來,讓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夠和家屬感同身受。
在外人看來,一場葬禮如果能將對逝者的哀思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更能反映出這家的孝道,這也是職業哭靈人存在的理由之一,和是不是親屬親自哭,外人哭會不會弄虛作假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結語
一場體面的葬禮,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安慰。
職業哭靈人的存在增強了這種“尊重”和“安慰”,事情由專業的人做,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哭喪哭得好,也能體現家屬對逝者的追思和對葬禮儀式的敬重,也能通過哭靈人表達出自己羞于表達的情感。逝者已逝,生者收拾好心情后才能繼續努力面對生活。
而且職業不分貴賤,哭靈人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高薪的報酬,同時他們也要付出健康的代價,不管怎么樣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