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來了 22023年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化學 本試卷共8頁,20小題,滿分90分。考試用時6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考生號、姓名;將自己的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條形碼粘貼處”。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作圖可用2B鉛筆;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改動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區域;不準使用鉛筆(作圖除外)、涂改液和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Fe-56 Cu-64 Ag-108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錯選、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1.廣府文化獨具特色,如廣彩、廣繡、扒龍舟、廣東剪紙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制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是混合物 B.制作廣繡的蠶絲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C.龍舟表面所涂的紅色顏料是氧化銅 D.將彩紙剪成精美的圖案是化學變化 2.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從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態保護的是 A.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B.將生活垃圾集中露天焚燒 C.從廢舊汽車蓄電池中回收金屬鉛 D.研發和使用更加低毒高效的農藥 3.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4.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飲用運動飲料補充鈉、鉀等元素 B.服用補鐵劑治療骨質疏松癥 C.缺鋅會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 D.汞、鎘屬于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5.在家務勞動中感悟化學原理。下列家務勞動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項 家務勞動 化學知識 A 用天然氣作燃料生火做飯 天然氣的成分是CO和H2 B 用洗潔精清洗餐具 洗潔精與油污發生中和反應 C 用食鹽調節湯的咸淡 食鹽和水的比例影響NaCl的濃度 D 用NH4NO3配制綠蘿生長的營養液 NH4NO3是復合肥料 6.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空氣濕度增大: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 B.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原子種類發生改變 C.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 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7.釹(Nd)等稀土元素是一類有重要用途的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釹屬于非金屬元素 B.一個釹原子的質量為144.2g C.Nd3+的核外電子數為60 D.一個釹原子含60個質子 8.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圖,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 9.液氫、煤油(含C、H元素)、液氧可用作神州飛船運載火箭的推進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箭發射時僅靠空氣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燒 B.液氫和煤油完全燃燒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 C.液氫是高能燃料且燃燒后的產物無污染 D.飛船進入軌道后主要利用太陽能維持工作 10.用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元素組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 B.b管中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 C.該探究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該探究的依據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11.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下N2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B. ![]() 和 ![]() 按個數比1:1進行該反應 C. ![]() 中N、H元素的質量比為1:3 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目發生變化 12.下列果汁或飲料中,呈弱堿性的是 A.蘋果汁(pH≈3) B.番茄汁(pH≈4) C.西瓜汁(pH≈6) D.蘇打水(pH≈9) 13.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物質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 A.Co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B.Co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C.Co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 D.Co(OH)2可由Co與NaOH溶液反應制得 14.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①: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 B.實驗②:試管壁發燙,說明物質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 C.實驗③:反應后總質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實驗④: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共48分。 15.(5分)磷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制造,如LiFePO4等。 (1)白磷保存在水中可以防止自燃,主要原因是 。 (2)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消耗0.4g氧氣至少有 g紅磷參加反應。 (3)磷有多種化合價,PCl5讀作 ;已知 ![]() ,磷酸根離子的化學符號是 ;根據化合物的分類,LiFePO4屬于 。 16.(7分)我國古代科技璀璨奪目,金屬的冶煉與使用在當時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1)日常生活中,適合制作電纜的金屬是 (填標號)。 A.金 B.銅 C.汞 D.鎢 (2)明代《天工開物》描述了錫的冶煉方法,如圖a。 ①原料錫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應得到錫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 ②煉錫時混入少許鉛形成合金,產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 。 ![]() (3)圖b為古代煉鋅工藝原理示意圖。爐甘石成分是ZnCO3,高溫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餅的主要作用是燃燒提供熱量,泥罐內煤粉的主要作用是 。 ②已知鋅的沸點為907℃。泥罐下部溫度可達1200℃,上部約為600℃,該工藝從反應混合物中收集液態鋅的方法屬于 (填標號)。 A.結晶 B.蒸發 C.蒸餾 D.升華 ③必須冷卻后才能取鋅,是為了防止發生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 (4)濕法冶金利用置換反應。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應后過濾。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則濾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屬陽離子是 。 17.(9分)制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某鹽湖水樣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組從中獲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過程如下: ![]() (1)“除雜1”應依次加入的兩種試劑是 、 ,“除雜2”應加入的試劑是 。(除雜限選試劑:HCl、HNO3、Na2CO3、Ca(OH)2) (2)將“溶液A”在80℃蒸發濃縮,至有少量固體析出。 ①該小組分析溶解度曲線,推測析出的少量固體是NaCl,但檢驗后卻發現是Na2SO4。請作出合理解釋: 。 ②該小組停止蒸發濃縮,經 、過濾得到大量Na2SO4固體及母液;將母液中的NaCl分離出來,操作是 。 (3)設計由硫磺(單質硫)生產Na2SO4的轉化路徑,依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提示:常見+4價硫的化合物可與O2化合為+6價硫的化合物) 18.(8分)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 ,可判斷發生了反應。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觀察到 ,可判斷發生了反應。 (3)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兩位同學欲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 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鈣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足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溶液中 ,可判斷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 ②乙同學將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混合,然后檢驗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據此認為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且生成了CaCl2。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生的證據?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 (4)如圖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 ![]() ①分析A→B段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導電能力:OH- Cl-。(填“>”“<”或“=”) ②分析B→C段變化,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還與 有關。 19.(10分)某學習小組用不同濃度的溶液澆灌植物,研究重金屬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該小組首先研究了CuSO4的影響。每次施用的澆灌液均為100mL,配液方案如下: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g/cm3) 編號 澆灌液中CuSO4的濃度 總體積/mL 5%CuSO4溶液的用量/mL 水的用量/mL 盆1 5% 100 100 0 盆2 3% 100 60 40 盆3 1% 100 a b 盆4 w 100 c d ①補充盆3的配液數據:a= ,b= 。 ②為了獲得嚴謹的結論,合理設計盆4的配液方案:w= ,d= 。 (2)該小組還研究了BaCl2的影響。研究結束后該小組將未用完的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直接混合,準備作無害化處理。 ①混合后產生大量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過濾,所得藍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可能是: 假設一:只有CuCl2 假設二:CuCl2和BaCl2 假設三: 。 ③設計實驗確定藍色濾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實驗操作 現象與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 說明假設二不成立。 。 ,說明假設三成立。 20.(9分)某小組采用圖a所示實驗裝置探究CO還原Fe2O3時,出現了爭論。甲同學觀察到固體由紅色變成黑色,推斷黑色固體是Fe;乙同學提出質疑,認為黑色固體可能是Fe3O4,并查閱了資料:Fe3O4可被磁鐵吸引,幾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 (1)制備CO的原理是: ![]() (HCOOH在常溫下為液態),圖b所示三種氣體發生裝置中,可用于制備CO的是 (填標號)。 (2)若甲同學推斷正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對乙同學提出的質疑進行分析和驗證。 ①定量分析物質組成可知,該反應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 。 ②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檢驗的操作和現象是:取樣于試管中, 。 (4)該小組為了探索CO還原Fe2O3與溫度的關系,走訪了某鋼鐵廠。工程師用SDTQ熱分析儀對該反應進行研究,根據不同溫度下所得固體的質量,推導對應的固體成分,結果如圖。 ![]() ①用CO煉鐵時,還原Fe2O3的溫度應不低于 ℃。(填“400”“600”或“800”) ②圖中:x= 。 ③該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加熱溫度為600℃左右,他們發現上述對黑色固體成分的檢驗結果與圖像有矛盾,推測黑色固體在冷卻過程中發生了以下反應: ![]() 【危老師獨家參考答案與分析】 【參考答案】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A B D B C A D 8 9 10 11 12 13 14 C B C D D B A非選擇題 15.(1)隔絕氧氣(空氣)(2)0.31(3)五氯化磷;PO43-;鹽16.(1)B(2)①SnO2+C =高溫= Sn+CO2 ②合金的熔點低于其成分金屬 (3)①作還原劑 ②C ③2Zn+O2==2ZnO (4)Ag+ 17.(1)Ca(OH)2、Na2CO3 ;HCl (2)①40℃以上時Na2SO4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而NaCl的溶解度變化不大,所以80℃蒸發濃縮時析出Na2SO4 ②降溫結晶;在40℃下蒸發結晶 (3) S+O2=點燃=SO2、SO2+2NaOH==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 18.(1)紅褐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黃色 (2)產生白色沉淀 (3)①沒有OH- ②否,如果Ca(OH)2與HCl沒有發生了反應,溶液中也有Ca2+和Cl- (4)①> ②離子的濃度 19.(1)①20,80 ②0,100 (2)①BaCl2+CuSO4==BaSO4↓+CuCl2 ②CuCl2和CuSO4 ③加入稀硫酸(或硫酸銅);無明顯現象;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20.(1)C (2)Fe2O3+3CO=高溫=2Fe+3CO2 (3)①Fe2O3中Fe的質量分數比Fe3O4低,Fe2O3被還原 ②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有Fe,把剩余固體用磁鐵吸引,能被吸引,說明有Fe3O4 (4)①800 ②33.6 ③4FeO Fe 【試卷分析】 總體來說,2023年廣州中考化學試題的試卷難度比前幾年的難度稍有提升。選擇題難度不大,填空題從16題開始難度提升較大。從大部分學生考后的反饋中可知,今年的化學試卷比較難做,堪稱有史以來廣州中考最難的一套中考題。 雖然考生整體感覺填空題難度較大,實際上考察的知識點并不偏、不怪,而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加上較強的理解和遷移能力。以前的廣州中考難度不大,平均分也比較高,危老師覺得往年廣州中考的區分度不大,不利于學生分流,提高化學試題難度,也有利于為后續的高考做鋪墊。難度的加大,也恰恰體現了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它需要學生培養嚴謹而靈活的思維,分析理解并進行知識遷移的科學素養。 很多題目看上去難,經過分析后,實際上是課本知識的遷移。比如16題,第(1)問,錫的冶煉方法,實際上是高爐煉鐵的知識遷移;第(3)問泥罐內煤粉的作用,實際上是工業煉鐵上焦炭的作用的知識遷移;17題第(1)問,實際上考察的是粗鹽提純的問題;20題第(4)問,雖說難度大,但是往年已有較多這類題型,可以歸結為“熱重分析”,需要讀圖提取信息,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 題目難的原因主要在于“沒做過”,因此需要學生扎實的基本功。考題并不算偏,如16題考察《天工開物》古代煉錫和煉鋅,在2022年廣州中考有考煉鋅的內容,問法也很貼近生活實際,體現了化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化學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第17題講制鹽,粗鹽的提純問題也并未超綱,第(2)問考察的溶解度曲線,硫酸鈉的溶解度曲線是隨溫度先升后降,比較陌生,但往年中考也有較這類圖像,也是可以通過分析得出答案。第(3)問用硫磺制備硫酸鈉,看似有點難,涉及的三條反應實際上也比較簡單,考察了物質轉化的知識點,需要學生靈活的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第18題難點在第(4)問,考察了溶液中導電能力的有關問題,認真讀圖和理解,也能得出溶液導電能力與離子種類和溶液濃度的關系,溶液的導電性在教材的第八單元溶液中也有涉及,需要學生較好的遷移能力。第19題,控制變量的實驗分析,難度是有,考察角度也正常,不過學生不容易找出解題突破口,第(1)問的數據,考察的是控制變量的原理,結合簡單的計算和分析,實際上難度不大,但不熟悉的學生易錯。第20題,工業煉鐵的實驗拓展,考察的雖然都不是課本知識,而是綜合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危老師覺得,今年的廣州中考化學試題是出得比較合理的一套題目,由簡入難,難度適中,具有較大的區分度,跟高中高考化學平滑接軌。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