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患者曾某某,男,29歲。首診:2020.03.04 主訴:解溏爛便2周。 現(xiàn)癥:患者訴2周來解溏爛便,1-2天排大便1次,伴排便不盡感,無腹脹腹痛,無肛門灼熱感??诟煽诳嗫谀?,納少,惡心欲吐,睡眠欠佳,白天精神差。偶爾咽喉有痰。余無明顯不適。舌像如下圖: ![]() 診斷:胃腸功能紊亂(膽熱脾寒,濕熱中阻證) 處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合達原飲加味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天花粉12克 黃芩9克 煅牡蠣15克 炙甘草6克 檳榔10克 厚樸10克 草果10克 知母10克 赤芍10克 薏苡仁30克 車前草30克 香附15克。 三劑,每日一劑,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溫服150毫升,日三服。 二診:2020.03.07 患者訴諸癥減輕。服藥后饑餓感明顯。舌像如下圖: ![]() 守前方三劑。 三診:2020.03.10 患者訴每天大便1-2次,大便初為成形軟便,后為糊狀便,排便不盡感消失。仍有口干,口苦明顯減輕,已無明顯口膩,納少,上腹脹,打飽嗝,饑餓時及中午進食油膩食物后惡心欲吐感明顯,睡眠改善,白天精神狀態(tài)好轉。舌像如下: 診斷:胃腸功能紊亂 ,膽熱脾寒,胃虛氣逆證。 處方:柴胡桂枝干姜湯合旋覆代赭湯加味治療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天花粉12克 黃芩9克 煅牡蠣15克 炙甘草6克 旋覆花15克 人參6克 代赭石15克 法半夏9克 生姜10克 大棗12枚 丹參20克 焦山楂20克 三劑,每日一劑,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溫服150毫升,日三服。 ![]() ![]() ![]() 治療思路: 患者為青年男性,因工作壓力較大,長期精神過度緊張。本次就診,以大便溏爛為主訴,伴口干口苦明顯,辨證膽經郁熱,脾寒失運;口膩,納少,惡心欲吐,舌苔黃厚,考慮為濕熱阻滯中焦,樞機不利,升降失常;膽熱擾神,故見睡眠欠佳;濕熱阻滯,氣機不暢,津不上承,失于濡潤,故見舌苔干燥。故選柴胡桂枝干姜湯合達原飲加味以清膽熱,溫脾寒,化濕熱。二診時諸癥均有減輕,舌質舌苔變化最為明顯。效不更方,繼守前方三劑。三診時濕化熱減,胃氣虛弱之勢已現(xiàn),但仍有口干,大便質先軟成糊狀,膽熱脾寒仍有,故原方胡桂枝干姜湯不變,易達原飲為旋覆代赭湯以補氣和胃降逆。 ![]() ![]() 按語: 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备鲿r期醫(yī)家雖多有注解,本人宗劉渡舟教授經驗,“膽熱脾寒”為本方之病機,用“本方和解少陽兼治脾寒”,臨癥時以“口苦便溏”為主證。達原飲原名達原散,為明朝醫(yī)家吳又可所創(chuàng),首載于《溫疫論》,方由檳榔、厚樸、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七味藥組成。原為治療溫疫邪伏膜原所設,主治“瘟疫初起,憎寒發(fā)熱,漸至但熱無寒,晝夜發(fā)熱,日晡益甚,頭身疼痛,脈數(shù)舌紅,苔白厚如積粉”,臨床以之治濕熱中阻,樞紐失利,往往可獲良效。旋覆代赭湯出自《傷寒論》第161條:“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蔽敢越禐楹停酝轫?,胃氣虛弱,下降無力,氣逆于上,故見上腹脹,惡心欲吐,打嗝等癥。首診,膽熱脾寒,兼濕熱中阻,故經方時方相合治療,方選胡桂枝干姜湯合達原飲;三診時患者膽熱脾寒未解,胃虛氣逆出現(xiàn),故使用胡桂枝干姜湯合旋覆代赭湯。 此外,在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時,方中牡蠣,本人喜用煅牡蠣。因原方中記載為“牡蠣(熬)”,不知道大家對“熬”作何理解?還有“巴豆熬去油”,“虻蟲熬去翅”,“白粉熬香”,“杏仁熬黑”等中的“熬”字。漢·揚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干五谷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倍t(yī)圣張仲景是南陽人,南陽地屬越國,所以《傷寒論》中的“熬”應該是炒的意思。本人以為在使用牡蠣時,除了軟堅散結和平肝潛陽時使用生牡蠣外,其余均可使用煅牡蠣。 本病案中,本人使用了經方合時方、經方合經方治療。關于合方的問題,臨癥時如果患者的病情超過了一個方的治療范圍時,即可使用合方治療,經方合于經方,經方合于時方 ,還是時方合于時方,根據(jù)患者病情決定。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王付教授曾治療一位冠心病、右束支不完全性傳導阻滯的患者,辨證為陽郁熱飲傷氣夾瘀證,以清化熱飲,行氣化瘀,益氣息風為治,選用木防己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桃核承氣湯與藜蘆甘草湯合方治療,四方合用,堪稱經典! 作者簡介: 鄧松華,男,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副主任醫(yī)師,2005年本科畢業(yè)于河南中醫(yī)學院,200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博士研究生畢業(y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從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胃結直腸肛門外科副主任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xié)會肛腸分會常務委員 廣西中西醫(yī)藥學會肛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廣西中西醫(yī)藥學會普通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擅長痔、肛裂、肛周膿腫、肛瘺、肛竇炎、便秘、腸炎、直腸脫垂、直腸前突、結直腸癌、腸息肉、肛門神經癥、肛門皮膚病等肛腸疾病的中西醫(yī)診治。各種胃病、痛癥、帶狀皰診、痤瘡、乳腺增生癥、泌尿系感染及結石、慢性疲勞、亞健康調理等疾病的中醫(yī)治療。 ![]() ![]() ![]() |
|
來自: 簡介介簡 > 《中醫(yī)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