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
為人,當以真誠,不違背自然為原則;處事,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分析判斷,不以一己之好惡為標準。無論大事小事,重要程度如何,一律按照客觀自然法則解決問題:解決疑難問題從簡單容易之處入手;處理重大事情,從細微末節(jié)的小事開始。 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下之難題,難在簡單容易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天下之大事,大在細小成分的不斷積累。所以,得道高人自始至終不做大事,高度重視細節(jié),從細微末節(jié)開始,做好每一件小事,故能成就大事。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猷難之,故終于無難。 輕易許諾必然難以信守承諾;總是把問題看的簡單容易,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必然常常會出乎意料,遭遇困難。所以,得道高人凡事慎重,無論大小難易,把所有的事情都當做難事處理,從細節(jié)入手,做好每一件簡單容易的小事,故而,最終沒有難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 當事物處于穩(wěn)定安靜狀態(tài)的時候,易于維護和保持;當事物還沒有變化的跡象的時候,易于謀劃,防患于未然;當問題處于脆弱的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易于解決;當問題處于微細狀態(tài)的時候,容易使之消散。未雨綢繆,把問題解決于還沒有發(fā)生之前,治亂于未亂之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參天大樹,生于一顆微不足道的種子;建九層高臺,起于壘土;登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 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累積和生長的過程,不可違背自然,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為之者:無視自然規(guī)律,倒行逆施,圖難于其難,為大于其大,錯失良機,故而一事無成。 執(zhí)之者:自恃己能,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認知判斷和意愿行事,無視天道自然,刻意把持,不屑于做簡單容易的小事,不積跬步,不積小流,故而終將失敗。 所以,圣人無為,順乎自然,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故而無敗;不固執(zhí)己見,遵道而行,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故而事業(yè)有成,沒有過失。 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而敗之。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 平常人為人處事,總是因為成功而導(dǎo)致慘敗。因為有了成就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自高自大,獨斷專行,背離自然大道,妄加判斷,妄加施為,常常是一失足則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千日砍柴,一夜燒光,以失敗而告終。 慎終若始,慎始慎終,始終一貫的遵守大道,自然無為,則無敗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而復(fù)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所以,得道高人處事與常人相反: 欲常人之所不欲,居眾人之所惡,不以難得之貨為貴,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與世無爭,持之以恒的積善成德。 學(xué)常人之所不學(xué),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居后而不爭先,跟隨于眾人之后而不引領(lǐng)于前;雖有能力輔助萬物之自然而不敢冒然作為。如同父母默默的隨行于學(xué)步嬰兒之后,讓孩兒自主履行腳下的每一步而不加干涉。摔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繼續(xù)前行。日積月累,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健康成長,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在跌倒爬起的過程中,學(xué)會遵道而行,順乎自然。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 所以說,遵道而行者,非但不會以為自己比百姓高明,而且認為自己比百姓愚鈍。 百姓難以治理,是因為統(tǒng)治者自以為知,自作聰明所致。 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所以,以自以為是的一知半解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災(zāi)難;不以一己之見治國,順天應(yīng)人,自然無為,是國家之幸,萬民之福。牢記此兩者,亦是考量統(tǒng)治者是否有道的標準。牢記這一標準,堅持自然無為,是謂玄德。 玄德深遠,與平常人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和想當然恰恰相反,所以才能夠達到常人做不到的天下大治,萬物和諧,自然而然的和順境界。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是因為具有上善之水的不爭之德,甘愿居下,故而能夠匯集百谷溪流,成為百谷之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所以,圣人想要以民為上,則必以其政令服務(wù)于民,解除百姓的疾苦,滿足百姓的意愿,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而不是以政令為上,用來約束、壓迫百姓。 圣人想要引導(dǎo)百姓,則必跟隨于百姓之后,而非引領(lǐng)于前,一切以百姓為先,把百姓的利益和意愿放在首位。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所以,領(lǐng)導(dǎo)百姓而百姓不會抵觸,發(fā)布政令而不會增加百姓的負擔(dān),天下百姓樂于推崇擁戴圣人而不厭棄。因為圣人與世無爭,所以天下沒人與之抗爭。
感悟: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不是圣人表面上放下身段,以謙和的態(tài)度對待百姓,而是實實在在的以百姓為上,尊重百姓的意愿;把百姓的疾苦、安樂和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的為百姓服務(wù)。侯王自稱孤寡不谷,而對百姓嚴刑峻法,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自己窮奢極欲,絕非以民為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