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劉秀登基稱帝,立即派人去把愛妻陰麗華接了過來。結果,陰麗華一下轎就看到丈夫身邊,還站著一位懷抱嬰兒的美貌少婦。陰麗華強忍淚水跪地行禮:“參見陛下、貴人!” 劉秀連忙扶起,看著憔悴的愛妻心如刀絞。 早在陰麗華10歲的時候,劉秀就立志“娶妻當娶陰麗華”。 9年后,他果然實現了這一愿望。但婚后僅三個月,劉秀就獨自奔赴河北打天下。 這一別就是兩年,直到劉秀登基稱帝后,才派人去把陰麗華接了過來。 可物是人非,劉秀的身邊已經有了另外一個女人,而且還是明媒正娶。 陰麗華當時有多難過可想而知,但她還是咽下了苦水,跪地叩拜皇上和貴人。 從那一刻起,她就認了自己只能降為妾的命運。 而劉秀從一介落魄宗室到開國皇帝,這其中肯定離不開貴人相助。他身邊的婦人郭圣通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郭圣通,舅舅是真定王劉楊,家世顯赫,從小養尊處優。 當年劉秀在河北立足后,便派人去勸降劉楊。劉楊擁兵10萬,在河北的影響力很大,也是改變劉秀與王朗勢力平衡的支點,他投靠誰,天平就倒向誰。 劉楊也愿意與劉秀合作,雖然劉秀勢弱,還被王朗追得東躲西藏,可越是這樣,成功后劉楊的功勞也就越大。 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能夠得到保障,他提出兩家聯姻,讓劉秀娶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 雖然劉秀坦白已有妻,但娶郭圣通是劉楊出兵的條件,為了早日拿下河北,劉秀一咬牙同意了婚事。 在劉秀的眼里,他與郭圣通的婚姻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而在郭圣通的眼中劉秀卻是她的唯一。 婚后,郭圣通無怨無悔的陪伴和傾盡全力的支持,也讓劉秀改變了對她的看法,很是寵愛,第二年就有了兒子劉彊。 由于劉楊10萬精兵的幫助,很快平定了河北,在洛陽稱帝,一家三口和和美美。 他想要接回陰麗華,這當然沒錯,但兩位都是正妻,那皇后的位子由誰來坐呢? 劉秀為了彌補陰麗華想要立她為皇后,加上王朗被消滅后,劉楊的影響力也就沒有那么大了。 但陰麗華果斷拒絕,她勸劉秀要立郭圣通為皇后。她認為,江山還不穩固,還需要郭家幫助,而且郭圣通還有兒子。 那時,外部四周強敵環伺,內部人心不穩,國家有個繼承人非常重要,劉秀因為有兒子劉彊,讓跟隨他的將領們更加有主心骨。 陰麗華很聰明,顧大局。事實上在那種局勢下,她即使接過皇后的位子也坐不穩,弄不好連劉秀的帝位都保不住。 而讓給郭圣通,不僅得了個賢德的美名,更是穩定了國家政局,還讓劉秀更加喜歡她。 而另一邊,劉楊在劉秀稱帝后,他并沒有得到該有的利益。如今如果外甥女再淪為妾室,明顯的就是要將他排除政治中心之外。 于是,他一沖動,與劉秀撕破臉,傭兵反叛。當然,這場叛亂剛有苗頭,就被劉秀處死。 處死了劉楊,劉秀為了穩定劉楊集團的軍心,封劉楊兒子劉得為真定王,封郭圣通為皇后,劉彊為太子,這才防止了真定作亂。 凡此種種都證明,郭圣通自始至終都是劉秀穩定政局的一顆棋子。 可比起權力,郭圣通更想要的是真愛。 郭圣通總是覺得劉秀偏愛陰麗華,她做不到隱忍,常常在劉秀面前暴露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怨恨,這讓劉秀覺得她是個善妒的人,對她很不放心。 而且劉秀認為,該給的都給了郭圣通,而他更應該彌補的是委曲求全的陰麗華。 就連出征都要把陰麗華帶在身邊,陰麗華也很快為他生下了兒子劉陽。 而郭圣通因為抱怨跟劉秀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劉秀經過十幾年的經營,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河北集團已經不足以成為他的顧忌和威脅,他覺得不需要再忍耐了。 公元41年,劉秀列舉了郭圣通四大罪狀:一是,常常心生怨懟;二是,沒有母儀之德;三是,不能善待庶子;四是,有呂雉和霍成君那樣陰狠毒辣的心。以此為理由廢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 但郭圣通被廢后的待遇還是不錯的,跟隨兒子劉輔去了中山王的封地,當了中山王太后,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廢后得以善終的皇后。 郭圣通被廢后,太子劉彊整天誠惶誠恐,自動請求廢了太子之位。 最終,陰麗華被封為皇后,兒子劉陽封為太子。而向來仁慈的她對郭家人和郭圣通的兒子都很照顧,被世人稱為千古賢后,可謂真正的贏家。 劉秀與郭圣通這場因為需要而結合的婚姻,本身就是功利的。 而問題是,郭圣通真正想要的卻是劉秀的愛。 那劉秀愛她嗎?應該是愛的,她給劉秀生了6個孩子,受寵程度并不亞于陰麗華,只是郭圣通總覺得還不夠。 所以,最終導致她后位被廢的原因,除了沒有了利用價值,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善妒。 如果她的性格與陰麗華的性格調換一下的話,劉秀也不至于廢掉她吧? 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溫柔的女人福更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