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用它記錄美好生活,有些人用它收藏點滴回憶,有些人把它當成情緒宣泄的出口,有些人則將它變成自己炫耀的工具…… 然而,還有那么一群人,他們的朋友圈卻干干凈凈,即使有一兩條動態,也是很久之前更新的。 不禁讓人想到網上的那句話:“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像這種從不發朋友圈的男人,他們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01 ![]() 有主見,不隨波逐流 村上春樹有一句名言: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一個真正成熟的男人,多半是能夠獨自消化自己情緒的男人。 他們自己有主見、有思想,遇事只會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在朋友圈里嗚呼哀哉。 即使再難再累,也會不動聲色地把眼淚往肚子里咽。 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痛苦,終究要自己去消化,在朋友圈大肆宣揚,并不能改變什么,發得多了,反而招人反感。 所以,他們通常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家人和提升自己上,不讓生活受外界影響,亦不被他人所左右。 這種男人,做事踏實、做人沉穩,最是讓人靠得住。 反而那些動不動就在朋友圈抱怨的男人,往往心浮氣躁,成不了大事。 就如《菜根譚》所言:“淡泊之士,多為濃妝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不發朋友圈,正是耐得住性子,受得了寂寞的表現。 正因為不想隨波逐流,才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后,選擇默默努力。 這樣的男人,最有魅力。 02 ![]() 拼事業,不浪費時間 真正優秀的人,每一分的時間都無比寶貴。 他們很少花時間做無謂的宣泄,而是把精力都投在了生活中的一磚一瓦上。 這也就是為什么,身邊有很多成功的朋友,他們的朋友圈都是關閉的。 因為有的人會在下班之后,去多學一門技術,利用閑暇時間考各種技能證書,最后順利跳槽賺的高薪; 有的人每天忙著見各種投資人,有時間就修改自己的方案,不到半年就拉到了千萬投資; 還有的人專注于手里的項目,為了能夠做的更完善,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最終實現成功。 這些人,要么忙著學習,要么忙著賺錢,總之沒人會在意朋友圈里有幾個人點贊了,又有幾個人評論了。 也正因為如此專注于事業,才會混的風生水起。 當以一心行萬事,聚焦一點,持續發力,終將締造奇跡。 因此,看一個男人有沒有本事,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把精力放在什么事情上。 能夠安安靜靜,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在任何地方,必然是出類拔萃不可替代。 反之,只會在朋友圈嘲哳吵鬧的男人,多半沒有定性。 正所謂心不靜,志不定,無以成大事。 只有那些一心向著目標行動的人,整個世界才會為他大開金門。 03 ![]() 懂知足,不喜歡社交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深表贊同: “一個人越缺什么,就喜歡炫耀什么,因為一個人炫耀之后期望能得到的,才是他真正所缺少的。” 人生在世,過多的宣揚,不過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表現罷了。 真正強大的男人,往往是沉默寡言、低調謙卑的。 他們無需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所有,就能感到內心滿足,更不必通過吹噓夸捧的社交,來證明自己的人脈。 就如我的一個朋友,以前動不動就會發朋友圈,甚至一天發好幾條。 可是最近,卻一反常態,很少看到他更新動態了。 我忍不住問道:“怎么不見你發朋友圈了?” 他說: “以前總是害怕被朋友們遺忘,所以經常發各種朋友圈,就是為了讓大家能一直'看到’我。可是后來我明白了,生活是自己的,朋友也不是這樣維護的,只有自己過的愉悅,才有精力去結交他人。” 的確,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比起在各種社交平臺刷存在、找價值,修一顆清靜的內心反而更容易獲得滿足。 列夫·托爾斯泰就說過: “生活里,跟那些內心貧瘠沒有興趣愛好,且靈魂不能自理無法獨處的人遠點,不認識最好,這種自己找樂能力低的人喜歡侵略糾纏他人,他們的快樂主要依賴社交中對他人的消耗。” 人生路漫漫,知足方能天地寬。 一個男人,若是學會了向內而生,余生必然幸福悠長。 有這樣一句話:“這世間本來就是各自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我們所經歷的苦,所遇到的樂,終歸是自己的。 別人分不走半點,亦不能承擔分毫。 因此,過好自己的生活、專注于當下的幸福,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男人,正是懂了這個道理,才變得主見、自信與知足。 相信他們的生活,會更加自由,也更加滋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