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理論來源很久,老莊學問太深,雖包含養生或氣功理論,但卻不能單純認定為純粹養生學。要說純粹的氣功理論,現存最早的當屬《行氣銘》。僅僅只有45字,卻道盡養生氣功訣要。 甚至它和我之前介紹的氣功理論專著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不同,它更純粹,只講“行氣”。 也許它原貌非如此,但就歷史資料而言,這45字不但內容存有爭議,而且多個養生家引用,解釋也差別很大。 如清代曾有養生家托彭祖用彭祖導引術之“行氣祛病法”來解釋“行氣銘”。 近代養生氣功大師李少波也用“真氣運行法”來注解“行氣銘”。 一、彭祖導引術之的“行氣銘”運用假托的彭祖導引術采用“行氣銘”版本為: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其舂在上,地其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用六個導引動作來表達: 第一式:吸天精 最終動作:雙腳站立,雙手張開抱天。 這是講:“行氣,深則蓄,蓄則伸。” ![]() 第二式:含息行 最終動作:緊隨上式,雙掌指尖相對按于下腹部。 這是講:“伸則下。” ![]() 第三招:定心猿 最終動作:緊隨上式,雙掌手心向下,兩臂伸直按于兩側大腿邊。 這是講:“下則定,定則固。” ![]() 第四招:坤幼萌 最終動作:緊隨上式,雙掌掌心向上,托于兩側大腿側。 這是講:“固則萌。” ![]() 第五招:地氣蒸 最終動作:緊隨上式,雙掌掌心向上托于胸前 這是講:“萌則長。” ![]() 第六招:飛天升 最終動作:緊隨上式,最終雙手頭兩側伸直45度,回到第一招。 這是講:“長則退,退則天。” ![]() 至于為何“退則天”也有不同理解,朋友們可以自行領悟。 二、李少波“真氣運行法”對“行氣銘”的表達李少波老師采用的“真氣銘”版本為: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樁在上,地幾樁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真氣運行法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使真氣在心窩部集中便是“行氣——深則蓄”。 第二步“真氣向下延伸,呼氣注意丹田”,丹田發熱則是“蓄則伸,伸則下”。第三步“意守下丹田”,真氣逐漸充實飽滿,丹田萌動力量,正是“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丹田真氣到一定程度,經會陰、尾閭、命門向后竄動,并沿脊柱向上過夾脊、透玉枕、直達腦海,有如“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由于貫通督脈,腎氣增強,生機旺盛,周天運轉,頭頂現光色體,有力量,有形狀;下丹田也有一種力量,上丹田與下丹田像有磁力吸引。上叫“性”,下曰“命”。順,可以生生不息。逆行,趨向早衰,就是“天幾樁在上,地幾樁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 三、行氣銘的偉大行氣銘的偉大恰恰在于只有45字,卻可以推導出不同的理解,而且每種理解都有其成立基礎。如彭祖導引術只有六個動作,但拉伸、呼吸,氣血上下非常到位,僅僅只練習此,也會氣血暢達,有飄飄欲仙的輕靈和舒適。 李少波老師研究幾十年的真氣運行法非常復雜的氣功修煉,竟然也能用這45字闡述,而且還非常準確。 ![]() 實在是太偉大了。 衛昌國學 2023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