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也就是說,只有脾胃健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被胃消化、被脾吸收,從而轉化成全身的營養氣血。所以,脾胃好才能氣血足,氣血足才能身體健康,容光煥發。脾胃雖然重要,但也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白術,是臨床常用的補益類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俗有“北參南術”、“十方九術”之說。可是白術雖然常用,但從中藥的角度看,門道還挺多。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白術。 (白術)一般在冬季葉子枯黃的時候采挖,所以叫冬白術。這個采挖的時候呢,它斷面是黃白色的,或者帶有棕色的,還有一些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氣味清香,嚼起來有點甜,稍微有點辣,而且有點黏性,這是它的一個性狀特點。那如果便秘的話,單味藥生白術就可以治便秘。剛才大家提到了白術里面有很多油,所以白術它有一定的潤的作用,它有一定潤腸通便作用。生白術,直接打成粉稍微煮一下,煮時間不要太長,煮長了以后它這個油就揮發完了,它就不能通便了。這是它的一個要點,就說如果要治療這個泄瀉、便溏的話,一般我們要炒一下,用炒白術或者土炒白術,這是它的用法方面。白術味苦、甘,歷代醫學典籍和臨床經驗都證明,白術在健脾養胃、燥濕利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作用,可謂是“無白術、不脾胃”:絕大多數治脾胃病的醫方,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歸脾湯等,幾乎都離不開白術;調理脾胃的中成藥,比如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半夏白術天麻湯、附子理中丸等,里面都有白術,而且分量很重。脾虛濕盛,導致頭暈:白術30克,天麻10克,加水熬半小時,代茶飲。脾虛濕盛,導致腹脹、反胃、反酸:白術30克,陳皮10克,砂仁3克,泡水,代茶飲。脾虛濕盛,導致腹瀉或大便不成形:白術30克,茯苓15克,加水熬半小時,代茶飲。脾胃陽虛:炒白術30克,干姜10克,泡水,代茶飲。脾虛呢也可以形成濕疹,或者是濕瘡。這個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它的濕呢主要分布在腰一圈、或者下肢多見,它可以在脾經、或者胃經上出現。那么這個寒濕如果在脾的話呢,如果這個人呢還經常用冷水洗臉,那么他臉上面頰部,在胃經上,也容易出現痤瘡粉刺,這是一種寒濕型的痤瘡,也可以用白術。寒濕性痤瘡比濕熱性的痤瘡啊治起來要病程長,因為它是個陰證。如果他不能忌口的話,繼續吃生冷酸涼飲食,他就會一直會好不了。這是脾虛引起的這些個病癥,那脾虛以后啊,它也可以引起寒濕內阻或者外來的寒濕入侵,引起腰痛。這里面有個代表方叫腎著湯,又叫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就治“腰中困重如帶五千錢”。那么在古籍里面記載呢,白術可以利腰臍間血,其實利的是腰臍間的氣,間接可以治血,包括腰臍間的寒濕水飲。補中益氣湯治療的病癥是脾氣虛以后下陷,同時還有一個基礎,就是這個患者腎陰虛,虛火上沖。就是腎陰虛,火往上跑,脾氣虛下陷。那么補中益氣湯的治法就是補脾氣升陽,然后再加上一個瀉火。但是在補中益氣湯里面并沒有瀉火藥。患者出現的一個癥狀叫氣虛發熱。大家注意看了補中益氣湯那個原方劑量,它的最大劑量就是大概是三錢兩分,就是不到10克。氣虛發熱這個病,其實在我們現在臨床很常見,就是經常熬夜的人,再饑一頓飽一頓,到了早上不吃飯,到中午特別餓的時候,就會出現心慌、頭暈、潮熱、出汗的現象,這個跟補中益氣湯證非常像。這其實有點類似于低血糖,那其實喝一口補中益湯就相當于吃個巧克力或者吃個水果糖。但是后世把補中益氣湯進行了劑量上的變化,增加劑量,比方說黃芪用到了30克,白術用了30克,這里的劑量放大以后,它治療的就不單純是氣虛發熱,它可以治療內臟下垂。 培土也可以間接的制水,叫培土制水法,或者叫墩土利水法。那么前面講的這個真武湯和附子湯呢,治療的是水腫,這個水是邪水。這個培土治水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它可以治療腎水的一個過盛或者泛濫。在經典里面有一個很少見的病叫“髓溢”(溢是溢出來的溢,骨髓的髓)。就是他這個牙齒啊長得很長,最后這個吃飯都吃不了了。那就用白術一味煎湯內服,它可以健脾,這個病是一個腎氣有余,腎水太旺,我們用脾土來制水,取這個意思。那據記載,用這個非常有效,但是跟這個類似有個病是什么呢?就是骨質增生、骨刺,在腰椎、膝蓋、或者是頸椎、或者是腳后跟,非常常見。一個用法就是用白術打成粉,加點醋外敷,效果也很好。也可以經常做成膏來外洗,泡腳也可以。一個經典的方法就是把白術打成粉以后,弄點醋拌勻,包在腳后跟患處,放在鞋子里面,每天走一走,到晚上睡覺前把它去掉,洗干凈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