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咳嗽是肺癌常見的首發癥狀,以陣發性刺激性干咳為主,無痰或有少量泡沫白痰,藥物不易控制。在臨床上遇到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盡管經中藥治療后影像學檢查已證實其腫瘤體積已成倍縮小,患者的一般情況也很好,但咳嗽不止,需用麻醉藥品鎮咳,患者生存質量顯著降低。 以生甘草為主藥的甘草止咳湯方治療肺癌久咳,效果頗佳。現介紹如下。 ![]() (網絡配圖) 一、病因病機 肺癌患者以陰虛者居多,陰虛既是病理變化又是致病因素,其中又以肺陰虛表現最為明顯。經臨床觀察,發現陰虛的程度與咳嗽的輕重密切相關。所以,滋陰藥的多用、重用對于治療肺癌患者的頑咳是非常必要的,但又不能僅限于滋肺陰,因肺癌病雖起于肺,而又不限于肺,對它的治療必須兼顧五臟,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二、治療方法 處方:甘草30克,百部、五倍子、五味子各15克,款冬花、紫菀各20克,烏梅、絲瓜絡各10克,生姜6片為引。 加減:夜間咳重者,為肺內有血淤,加當歸15克,養血活血止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者,加牛蒡子15克,除解表外,尚能“滑”痰、通便;痰多色黃或口臭明顯者為肺部有感染,加魚腥草15克,瓜蔞20克,清熱化痰;咳重者,烏梅可用到30克或加訶子15克;咳血者改烏梅、訶子為烏梅炭、訶子炭,取炭能止血之意;陰虛甚而出現熱毒癥狀,舌紅赤或黯紅,脈洪數苔黑者加升麻、蚤休各10克;便秘重時紫菀用到30克,必要時加生大黃6克(后下);久咳不愈則肺氣虛散,宜補斂兼施。 ![]() (網絡配圖) 用法:以上藥物用水泡浸1小時后水煎3次,每次20分鐘,取200毫升藥液,將3次所得藥液混勻后早晚飯后半小時各服一半,或將藥液均分為三份,除早晚分服外,夜間咳重者,臨睡前加服一次;白天咳重者午飯后半小時加服一次。每日1劑。 三、體會 生甘草益中氣、健脾氣、固肺氣,為主藥,現代研究證明其所含甘草次酸素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臨床發現,其止咳作用明顯,可以代替激素或麻醉藥品治療頑咳,而且無毒副作用,但用量需大于30克作用才明顯。 前人每云“甘草量大雍中”,實踐證明,這種說法并不確切,但因個人素體不同,所以生甘草用量大于60克時,加砂仁、晚蠶沙等芳香化濁之品,百部配蜜炙款冬花,乃《濟生方》中百花膏,用于久咳兼治痰中帶血。五味子配五倍子,丹溪曰:“五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佐他藥尤良。黃昏咳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子、五味子斂而除之。以上四味合用助生甘草止咳。” ![]() (網絡配圖) 肺臟喜潤,久咳者必使其氣陰兩虛,烏梅配生甘草“酸甘化陰”滋肺陰,同時生甘草可補肺氣,達到氣陰雙補,烏梅又具酸澀之性可用于止咳。紫苑、款冬花、絲瓜絡合用意在于“通”,紫菀、款冬花蜜炙后既滋陰、止咳、化痰又通便,防止因“澀”藥過多而造成便秘,臨床見肺癌患者十之八九有便秘,故用之尤宜,“久病入絡”,久咳必有血淤,淤久生熱,即使舌、脈表現不明顯也應考慮“淤熱”的存在。絲瓜絡其狀如網,善走血絡,甘寒清熱,有通行經絡,涼血解毒作用,甚為合拍。 臨床觀察說明應用甘草止咳湯對于陰虛重證兼頑咳的肺癌患者效果較好;但對于脾虛痰盛的患者不宜使用,因其收斂藥居多,用后患者痰不易咳出,可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現咳嗽氣急動則喘促,耳鳴目眩,腰膝酸軟,形神疲憊,面青肢冷,舌淡紅,苔白,脈弱等陰陽兩虛證候,應從補腎陽入手,用甘草止咳湯配合金匱腎氣丸或二仙湯治療。 (所刊方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