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確立烈士紀念日的提議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法律規(guī)定每年的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 在國慶節(jié)前一天舉行紀念烈士活動,不僅是為了彰顯國慶勿忘祭奠烈士的情懷,更因為這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 坐落于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奠基到竣工共歷時9年,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一、精心籌備、開采石料 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確定了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工作,對于這項工作涵蓋的意義,周總理意味深長地表示:“紀念死去的烈士,鼓舞正在活著的人!” 為此,國家規(guī)劃委員會開始向全國藝術家征詢建議,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北京規(guī)劃委員會就收到了140多份設計方案。 當時,除了國內同胞積極參與設計之外,海外的華人也紛紛群策群力,提供了許多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其中就包括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 為此,中央又特意成立了興建委員會,彭真和梁思成分別擔任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負責挑選符合主題的設計方案。 由于設計方案數(shù)目眾多,委員會成員一時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對于紀念碑設計形式的分歧,主要包括兩種: 一種觀點認為紀念碑主體應該設計成雕塑的形式,另一種觀點認為石碑的主體才是關鍵,雕塑只是輔助。 ![]() 最終,梁思成的設計方案通過了選拔,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體樣式由此確立,為了增加紀念碑的內容豐富度,興建委員會決定在紀念碑下方加上刻有革命歷史的浮雕。 方案確定之后,紀念碑的施工工作開始提上日程,為了確保碑心石堅固又耐用,委員會決定采用青島浮山的花崗巖為原料。 1953年7月,一塊符合碑心石尺寸的花崗巖被開采了出來,重量達到了300噸,這也導致了運輸困難的問題。 為此,現(xiàn)場施工人員對花崗巖進行了第一次打磨,磨平了花崗巖棱角的同時,還順帶將花崗巖重量削減到了280噸。 即便如此,花崗巖的運輸工作仍極為艱難,轉運到半山腰時,施工人員又進行了第二次加工,直接將花崗巖的重量打磨至102噸。 ![]() 二、石料抵京、雕刻浮雕 1953年8月下旬,施工人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將花崗巖運抵山下,并繼續(xù)向火車站轉運,轉運的過程依舊充滿艱辛。 浮山山腳距離火車站僅十幾公里,而這短短的十幾公里,卻花費了7000多名施工人員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才完成。 直到10月中旬,花崗巖順利被運輸至北京前門西站,現(xiàn)場的施工人員以滾木和鋼管為工具,小心翼翼地將花崗巖運抵天安門廣場。 然而,碑心石的原材料雖然已經運抵天安門廣場,但是八塊浮雕的雕刻內容還沒有確定,供選的方案同樣有許多。 中國科學院范文瀾先生的帶領下,包括《虎門硝煙》和《勝利渡長江》等八個重要近代歷史節(jié)點,被確定為浮雕的內容。 ![]() 雕刻的過程中,有人建議每個主題都以突出事件主人公為主,像《虎門銷煙》就重點突出林則徐,可范文瀾并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簡單,部分內容中的主人公還健在人世,倘若人民群眾在紀念碑放鮮花,那么寓意就會十分不妥。 因此,范文瀾決定浮雕的內容不變,但是要重點突出群眾,將主人公的形象縮小,這便有了現(xiàn)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樣式。 為了縮短工期,興建委員會請來了一大批技藝高超的雕刻工匠,可這也讓每塊浮雕的風格各不相同,無形中產生了一種違和感。 考慮到這一情況,興建委員會又專程派人對雕刻工匠們進行了細致的培訓,并安排工匠們完成了開工前的實際演練工作。 在大量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后,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進入開工階段,接下來,就是紀念碑碑文的雕刻工作。 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靈魂,碑文的撰寫工作才是最受關注的,而這項工作,將由毛主席和周總理合力來完成…… ![]() 三、主席否決、塵埃落定 紀念碑碑文的內容出自毛主席之手,草擬碑文時,同樣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有人建議毛主席加上“中國共產黨英烈”的字樣。 然而,這項提議當場就被毛主席否決了,毛主席認為革命的勝利,并非中國共產黨單獨取得,而是所有革命志士共同取得的結果。 甚至,在毛主席看來,中國共產黨是接過了革命先烈的接力棒,做了冰山一角的事而已,因此,毛主席特意批示道: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要更多地突出所有人民英雄,不允許提及中國共產黨!” ![]()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主席擁有博大的胸襟,正是憑借開闊的格局,毛主席才起草了震鑠古今的154字碑文。 在紀念碑的奠基儀式上,毛主席鏗鏘有力地宣讀了碑文,后來,周總理肩負起了撰寫碑文的光榮使命,并為此廢寢忘食的練習。 當時,周總理每天早上起來都練習書寫一遍碑文,這篇154字的碑文,周總理共練習書寫了40多遍,才成就了如今紀念碑上的樣子。 周總理寫好碑文后,興建委員會又找到了著名的雕刻大師陳志敬,陳志敬在家中找了一塊舊碑,并耐心地將碑文刻了上去。 運送刻有碑文的石碑到天安門的過程中,由于擔心出現(xiàn)不可控的紕漏,陳志敬還特意用棉被將石碑裹得嚴嚴實實。 晚年的陳志敬回憶說:“原本碑文是有154個字的,后來刪掉了'為國犧牲的’五個字,而且其中的敬立還改成了建立!” ![]() 1955年6月,毛主席親自寫下了三幅紀念碑的題詞,專家們經過討論,最終編排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詞。 從1949年9月開始籌備,一直到1958年5月正式落成,近9年的時間,代表中華民族紀念革命烈士的宏偉建筑終于塵埃落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