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唐夕的第791篇原創文章 你好哇,我是唐夕,一個靠讀書+自媒體寫作逆襲的人。 昨天我看到詹青云關于【不自信】這個話題的2張截圖: ![]() ![]() 我們很多人在面對一件不熟悉的事,或者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不自信的時候,都會如臨大敵。 覺得自己不自信是個大問題,于是拼命的想通過各種書,看各種文章,跟人聊天來讓自己自信起來。 自信的確是很重要。 就連《論語》里都寫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視自己,不自尊,那么你學到的任何知識對你都沒有用,因為你的根基不穩固。 所以,一個人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 問題就在于如何建立? 首先我們思考一下,人在什么時候大概率會不自信呢? 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 01 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事情; 02 陷入和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比較; 03 陷入被別人負面評價的影響中。 那怎么破? //////// 01 多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 首先,我想問你的是,如果你做一件自己非常擅長、熟悉的事情,知道自己會做好的事情,你會不自信嗎? 肯定不會,對吧。 也就是詹青云說的,一件事你就是能力沒有那么好,經驗沒有那么足,你就是該小心謹慎。 比如說: 你從來沒直播過,你想播,但你不敢,不自信怎么辦; 你從來沒怎么寫過文章,你想寫作,但怕寫不好,不自信怎么辦? 你想轉行換工作,但新工作你不熟悉,怕做不來,不自信怎么辦? ...... 那這時候,你不自信、難受、畏手畏腳才是正常的,自信就怪了。 所以,不必在這時候苛責自己,過度陷入到“不自信”的內耗情緒中。 這時候,你只要趁著自己想做這件事的沖動,趕緊下場去做就對了。 只要你做了,有了一點經驗,你就知道了,哦,原來沒那么難。 原來【難】【問題】都是我想象出來的。 只要你做了一次,幾次,慢慢地你熟悉了,自信漸漸就建立起來了。 所以,不要老是靠想去解決問題,而是靠做。 只有在實踐中,你才會踏實落地的建立起人生的經驗,自信的根基。 陌生的,不熟悉的事情,做的越多,你的體驗越多、經驗越足,你就越自信。 我們去看那些真正非常自信的人,必定都是經歷非常豐富,閱歷非常足的人。 剛開始不自信笨拙都是非常正常的,只有靠多刻意練習才能盡快度過這個笨拙、不自信的階段。 記住:沒有人一生下來什么都會,都是慢慢學會的。 只要做了,無論失敗成功,你都有了經驗,你都有了經歷和閱歷,這就是寶藏,就是你自信心的基石。 //////// 02 不要陷入和別人的比較,只和昨天的自己比較 一個人要想陷入自卑,不自信,很簡單,去和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比較就夠了。 最近這幾天,我不是參加生財航海嘛。 進了群之后,我就發現,天吶,大佬太多了,勤奮的人太多了。 我一下覺得自己弱爆了,差的太遠了,一下子自信心被打擊到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比我們強的人,也有比我們弱的人。 如果一味的陷入對比、焦慮中,只會因為追不上別人的腳步而畏難、退縮,因比別人強而陷入傲慢。 所以,不要陷入比較,每個大佬都是從小白成長起來的,只是人家開始的時間更早。 我們要做的是好好跟他們學習,去實戰,去薅羊毛。 在心態上要放平,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只跟昨天的自己比較就夠了。 真正的自信就是,我認可我自己,我從心里可以看到我所做的以及我進步的每一步,為自己感知到的成長開心。 //////// 03 遠離一味批判打擊你的人,靠近鼓勵給你能量的人 我們人是社會性群居生物,是追求【認同感】的。 如果一件事你害怕,不自信,但你身邊有人不斷鼓勵你,給你能量和信心,那你一定也更加有信心去做。 但如果你本來蠻有信心的,結果身邊都是批判打擊你的人,說你不適合,肯定做不好,做不來,那大概率你就放棄了。 所以,人一定要主動去選擇圈子、環境、朋友。 作者介紹: 我是唐夕,內容創業者,28歲經歷一次嚴重的失業焦慮后開始認知覺醒,瘋狂閱讀與寫作,日更公眾號近700天,2年多閱讀近200本書,靠讀書+自媒體寫作變現6位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