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女子,不僅有姣好的容顏,而且還極富才華。她們熱愛生活,喜歡創作,更希望獲得美滿愛情,并與夫君一輩子不離不棄,白頭偕老。 可是紅顏薄命,她們就像盛開的花朵,雖然有過璀璨綻放的瞬間,但終究還是在風雨中凋零,甚至被淡忘在世人的記憶中。 唐代就有一位女詩人,自幼聰慧,明眸善睞,雖然留在塵世的時間只有短短24個春秋,卻給讀者留下了很多優秀的詩作。下面介紹魚玄機思念情郎,寫下一首七律,典故眾多,情感凄迷。
魚玄機,原名魚幼薇,字蕙蘭,晚唐著名女才子。她曾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仿佛一只無憂無慮的雛鳥,躲在父母的羽翼下,顯得快樂又安詳。 在父親的熏陶之下,小女孩學會了吟詩,不知何時竟然還成為名滿京城的詩童。就連大才子溫庭筠也對她青眼相加,還親自教授其詩歌創作的方法和技巧。 出于關心和憐愛,溫庭筠還特地將魚玄機介紹給才子李億,他本以為這對金童玉女是天作之合,可是他卻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將對方推入了火坑。這首詩創作于女才子被李億拋棄之后,抒寫了內心的思念和悲愁,令人感慨萬千。 溫庭筠在襄陽刺史幕中時,曾與李億有一段交往,他們經常詩文酬答,時不時地還在一起小聚一番。溫庭筠沒有接受魚幼薇的單相思,又不想耽誤她的青春,于是就趁著李億從山西來到京城、拜訪親朋故舊之時,撮合了他們相互認識。 這對青年男女也仿佛相見恨晚,便很快有了肌膚之親。可是這件事不久就被李億的妻子知道,這位“河東獅吼”大發雷霆,李億又無法管控自己的發妻,只好萬般無奈地將魚幼薇送入道觀,如此始亂終棄,讓女才子感到悲痛萬分。 開篇就表達了女主對情郎的思念之情,魚幼薇雖然離開了情郎身邊,卻一直牽掛著對方,她希望李億能夠回心轉意,將自己接回山西。可是她朝思暮想,終究只能在夢中與情郎相見,卻沒有對方的一點音訊。飲冰食檗,形容女主的生活就像喝冷水、吃黃檗(bò);晉水壺關,表達出作者對相隔遙遠的情郎的眷戀和期待。“無功”二字,傳達出詩人的愿望如夢一般虛幻。 頷聯化用典故,“秦鏡欲分愁墮鵲,舜琴將弄怨飛鴻。”出句說她與情郎分別之后,愁苦不堪,仿佛牛郎織女會面的地點鵲橋忽然墜落,再也無法相見,情侶間將會永久分離。 秦鏡欲分,源自南朝陳國的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子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這里是反用其語。 對句中的舜琴,指用五弦琴彈奏的怨愁之音;飛鴻失偶,則是指情人分散,類似勞燕雙飛。作者連用典故,既反映出其深厚的詩歌底蘊,又表明其內心的迷茫和惆悵。 頸聯刻畫出作者輾轉不寐的狀態,“井邊桐葉鳴秋雨,窗下銀燈暗曉風。”夜幕降臨、秋雨綿綿,詩人躺在床上,整夜未眠。她愁緒滿懷,耳畔不斷地傳來雨打梧葉的聲音。 她正感到有些揪心,窗外寒風呼嘯,又將桌案上的燈火吹得明滅不定。井臺、桐葉,乃是非常典型的表達閨怨的意象,比如王昌齡的名句,“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曉風,則明確地指明作者熬了一個通宵,卻毫無睡意。 結尾傳達出詩人強烈的思念之情,“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詩人在碧江邊持竿垂釣,希望魚傳尺素,讓遠方的情郎得知自己的一腔深情。“茫茫”二字,指女主日思夜想,可是情郎卻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信,根本無處問訊。一個“空”字,展現出一種孤獨無助的凄涼場面。 魚玄機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典故應用嫻熟,字里行間充滿了思念和期盼之情。或許正是因為此次變故,讓魚幼薇開始重新審視人世間的很多事情,她也不像之前那樣單純和內斂,反而開始積極和主動地與才子們交流,并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可惜后來她因為失手打死了丫環綠翹,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人世間也就從此少了一位才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