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已經成為內容傳播事實上的衡量指標。能寫出十萬加,意味著這篇內容寫得好,很多人感同身受,愿意幫你分享,這篇文章得到了很多的認同,對于平臺而方,收獲了更多的關注。然而,大家現在發現,要寫出一篇這樣的文章,達到這樣的傳播效果,是越來越難了。 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磨更好的內容就可以嗎?很悲觀的說,很難,為何?不是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嗎?話雖沒錯,但是任何結論都有它成立的前提假設。 工業時代,講的是”渠道為王“。因為工業品的生產本身就是大量的同質化,那時候也沒有發達的網絡,靠傳統媒體主要是電視媒體占領大家的心智,然后通過N級代理,鋪渠道,各大終端超市等,進行銷售。記得當年日用品大部分是寶潔的天下,反下我是很長時間,都不太清楚飄柔,潘婷,海飛絲對頭發有什么區別,后來才發現人家根本就是一家的東西。工業時代的銷售比較好做,在大媒體,比如央視搞個標王,然后大力鋪渠道就可以了。當年好幾個品牌的酒,都是這么出來的。 互聯網時代這一波,新媒體取代了電視,去中心化取代了中心化。這時候信息是以網狀形式傳播,可以說,沒有人可以控制傳播話語權。”產品為王“的理念被大家認可,所謂”產品即營銷“,所以有了極致體驗等等互聯網思維之類的說法。因為用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產品的真實體驗,然后還會把這個使用體驗分享出去,產品或服務好不好,質量說話。落到自媒體內容這里,也是適用的,就是你寫的內容一定要好,好內容是傳播的基礎。 但是現在環境又變了。光內容好還不夠,”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只有少數幾家賣酒,那大家自然趨之若鶩;但如果一條街上有好幾家都在經營,這時候,你的酒香還能體現出來嗎?內容消費領域的殘酷事實是,用戶時間就這么多了,但內容仍然爆炸式的在產出,就算其中優質內容的比例穩定,那也意味著,好內容實在太多了。日益增長的優質內容與用戶有限的消費時間這個矛盾日益尖銳,用戶根本沒有時間去分辨內容好與壞。 內容為王靠不住,那怎么辦? 這里說內容為王靠不住,不是說內容不重要了,而是說僅僅內容好還不夠。為什么有些人的內容可以變成爆款,比如安妮漫畫那個軟文——我只是想過那1%的生活。不僅僅是內容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直指人們的內心,北上廣漂著的人們,都隱隱有這么一個夢想。有人想過,沒敢去嘗試,卻被作者寫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自帶分享基因。 如何讓文章自帶分享基因? 一、選擇與容易被分享的話題想結合。 容易分享就是話題性。家長理短,這種大家容易作為談資的東西。有一個大學校友,對于唐宋八大家的正史野史可謂了如指掌,文筆也詼諧幽默,但可以想象,傳播起來不容易。相比之下,當下的主流思潮,大家更關心企業家,金融大享的故事。在結合話題性的方面,杜蕾斯可謂是做到了極致。杜蕾斯產品本身是一個非常難在大眾媒體里傳播和討論的事情,但它每次都能把熱點噌到恰到好處。 當下熱點肯定是一個話題性的東西。比如最近很熱的基因編輯事件;當下熱播的電視劇等等。這樣受眾面是最廣的,且大家愿意去傳播。 隨便找一個例子:交通安全日,它的文案: 二、讓你的內容具有社交貨幣屬性。 所謂社交貨幣,就是大家分享你的文章,其實是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表明一個態度,一個立場,就像穿一件衣服一樣。好的文筆好的內容不一定觸發傳播,用戶愿意傳播,一定是觸發了他內心的某一種情感:比如長見識了,很實用,很有同感。 具體來說,可以如下幾個方面去強化: a)實用性。有時候一篇文章,自己看了挺有用,一則為收藏,二則覺得可以幫到其他朋友。比如用戶增長體系梳理等。 b)立場鮮明,有個性。愛貓、狗人士,科學育兒等,他們分享文章,主要是表達自己持同一立場,感同身受。迷蒙的文章很多就表達了現代女性對于很多方面的觀點,立場,容易引起這個群體共情反應。把很多女性心底的話給說出來了,成為新一代女性的代言人,自然能夠擁有一大堆粉絲;而且有些觀點犀利,有爭議,這也是廣泛引起討論的點。 c)觀眾容易自我代入。簡單說就是寫你的,你寫的,這種最容易產生共情。比如西二旗人的那些事,”月入五萬的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薪五千“這樣的文章。那么西二旗軟件園里的互聯網人,都是精準的受眾,也都是潛在的傳播者。安妮漫畫的”對不起我只過1%生活“把人群覆蓋到了北上廣的追夢的人群,也極易引起共情討論與傳播。 三、內容有個性。 比如這篇文章可以叫“內容休克”,那大家可能興趣會少很多。 好的內容,帶上好的分享基因,就具備成為爆款的基礎。從傳播的角度,還需要關鍵人物,也就是你的粉絲群體。這個沒有特別的辦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好用心經營,如果經營好的內容一樣,就能經營一般價值觀一樣的人,聚在一起,與粉絲良性的互動,爭取轉化,就像當年羅胖經營邏輯思維一樣。另外如果有可能,找行業大V背書與轉發自然是更好的加速的方法。 綜上,內容過剩的時代,好的內容已不足矣讓我們成為爆款,甚至根本就無法觸達用戶。在生產內容之前,要先考慮內容與當下流行,熱點,觀點的話題性夠不夠,說白了就是大家關不關心,不要自嗨。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內容的實用性,觀點的鮮明,以及對應受眾群體等,然后再考慮文筆的犀利,幽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