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太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早在數年前就被立為太子。李建成武藝出眾,又勤于政事,有才干擔當大任。然而他個性張揚跋扈,有時顯得傲慢無禮,這使一些大臣對他頗有微詞。太子與下屬們來往時,常有怠慢之舉,未能深入民眾,這成為他失去人心的開端。 與之相比,李建成的弟弟李世民則才華橫溢卻謙遜有禮,深得民心。他帶兵征伐有方,戰功赫赫,朝野上下無不傳頌太子弟李世民的才能與功勞。漸漸地,李世民受到李淵的寵信,使李建成心生不快。 ![]() 一、皇太子失德得罪心腹 李世民漸備受寵李建成心知自己最近在朝中的威信有所下降,遂拉攏心腹,私下結交三名猛將馮立、謝叔方、李安儼。他與三人促膝談心,向他們透露自己要謀奪帝位的心跡,三人都表態愿意效忠太子。其中馮立更是太后一族親信,深得太子倚重。 在三位猛將的支持下,李建成聯合自己的幼弟齊王李元吉,在朝中暗中孤立李世民。他先是接連拒絕李世民提出的進言,又在父皇面前抹黑李世民,還聯合李元吉設計暗算李世民。 ![]() 李建成希望這樣一系列行動能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從而鞏固自己太子的地位。 但是李建成的所作所為不僅未達到目的,反而使越來越多的大臣傾向于李世民,認為他才能出眾、仁義守分,更適合繼承大統。李世民也未被李建成的種種算計打擊,而是暗中結交心腹,積極備戰,志在奪取帝位。 ![]() 二、玄武門兩軍對峙 忠勇猛將廝殺626年7月初,李世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發動政變,與李建成決一死戰。7月2日黃昏,李世民親自率領親信軍隊來到太極宮北門玄武門附近。李建成和李元吉立即集結部隊前來應戰,兩軍遂在玄武門外對峙。 李建成依靠人數優勢,決定先發制人。他的三位心腹猛將馮立、謝叔方、李安儼更是奮勇當先,殺紅了眼攜部隊直撲李世民大營。李世民這邊雖然人數上處于下風,但也都是戰場上殺伐經驗老到的精銳之師。 ![]() 兩軍短兵相接,刀槍劍戟相交,立時陷入血腥慘烈的混戰。李建成三名猛將穿插殺入敵陣,所向披靡。而李世民麾下的尉遲恭、秦瓊等猛將也英勇應戰,力敵太子軍的攻勢。 正在兩軍激戰正酣之時,忽見李元吉拉弓對準人群中的李世民射來。李世民的大將尉遲恭眼明手快,飛箭射落李元吉的弓,救下了李世民。 如果尉遲恭反應稍微慢上半拍,李世民就有可能鎩羽而歸。 ![]() 在此次血戰中,李建成麾下的三位猛將均立下赫赫戰功。馮立和謝叔方兩個結拜兄弟更是沖鋒陷陣、殺氣騰騰,他們左右開弓,連斬數名敵軍,還親手殺死了李世民麾下兩名大將,士氣大振。李安儼雖然略遜兩人,但也馬不停蹄殺入重圍,斬殺數十敵軍。 然而李建成占上風的局面并未持續太久。李世民麾下尉遲恭、程知節等猛將也奮力應戰,終于在秦瓊的策應下,漸漸扭轉了劣勢,擊退太子軍的攻勢。在李建成軍的突圍沖殺中,李安儼負傷,無奈只能與李元吉、李建成突圍而走。 ![]() 三、忠勇猛將殊途同歸 各領命途主公李建成在激戰中失敗突圍逃走后,他麾下的三名猛將馮立、謝叔方、李安儼并未選擇投降,而是奮勇追擊,意圖為主公再戰。 馮立和謝叔方兩人一路殺回,如入無人之境,將遇到的敵人悉數斬殺。他們雖然明知形勢已去,但仍然決心為主公報仇雪恨,哪怕是舍生取義。 在追趕途中,李安儼因傷勢過重,無法繼續追擊,但他也暗自盤算著要投靠李世民,靜候時機為李建成報仇。 ![]() 三人雖然命運各有不同,但當時奮不顧身的猛勇確實令人動容。他們忠心耿耿,視死如歸,這種精神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最后,馮立和謝叔方在李世民的勸說下,轉而歸附李世民,出力輔佐太宗。而李安儼終究難逃李世民的法眼,還是被識破圖謀并處決。三人雖然結局迥異,但當時挺身而出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 四、太宗登基開創盛世 知遇之恩感天動地玄武門政變結束后,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太宗開創了大唐成為東方盛世的黃金時期。 太宗勤政愛民,廣開言路,諸多賢相得以施展抱負,實行了簡樸的貞觀之治,國家蒸蒸日上。太宗也不忘挑選忠勇之士輔佐,如重用當初投降自己的馮立、謝叔方等人才,發揮他們的才能以利國家。 ![]() 太宗更沒有忘記當初的知遇之恩。尉遲恭當年曾三次救下李世民的性命,在玄武門一戰中也建有奇功。太宗非常看重他,封他為開國功臣,與自己并肩艱苦奮斗。史書亦稱頌尉遲恭忠勇功高,他與李世民的深厚情誼,成為千古佳話。 玄武門之變不僅改變了政局,也讓太宗得以登基,使大唐步入鼎盛。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鬩墻的殘酷宿命,換來的卻是一個空前絕后的盛世,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 五、惟忠士志 猶疾風之勁草回顧玄武門政變和太宗登基的歷史,我們不禁要贊嘆當時身先士卒的忠勇猛將。 馮立、謝叔方追隨李建成鞠躬盡瘁;尉遲恭等人則視死如歸追隨李世民。他們忠于自己的主公,義無反顧地赴湯蹈火,即便失敗也從未放棄。正如古人所云:“勁草惟斷無情,忠士之氣如此。” ![]() 歷史的殘酷與溫情就隱藏在他們忠誠的心中。當我們緬懷先人的犧牲,也應看到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他們,才開創出盛世的輝煌。 今人當以他們為鑒,學習那份凜烈的精神。在候風而動的時代洪流中,做一個有志氣、有操守的人,以立身行義,報效國家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折射出生命的光芒。 ![]() 結語:玄武門政變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見證了忠義的血與淚。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鬩墻的殘酷宿命,換來的卻是一個空前絕后的盛世。在殘酷的爭斗中,忠心的猛將們用血與生命譜寫出難以抹滅的豐碑。今人當秉持那份忠誠與堅韌,在這風云變幻的歲月中砥礪前行,以報效家國社會,傳承與發揚民族精神。 |
|
來自: 新用戶40828904 > 《中國歷史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