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邢桂州① 王維 鐃吹喧京口,風波下洞庭②。 赭圻將赤岸③,擊汰復揚舲。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明珠歸合浦④,應逐使臣星。 【注】①邢桂州:指邢濟,作者的友人。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②洞庭:邢濟此行蓋自京口溯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③赭圻:《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八:“赭圻故城在(宜州南陵)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赤岸:赤岸山,在今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東南。④“明珠”句:據《后漢書》記載,合浦(在今廣西)原產珠寶,因官吏搜刮珠寶漸移他地,人物無食,貧者餓死在道上。孟嘗調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賈流通。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的上句先聲奪人,以鐃吹之聲描繪詩人送別友人的場景,“喧”字點明送別場景之熱鬧。 B.首聯對仗工整,其中下句使用“下”字,寫出友人乘風破浪、遠去洞庭湖的情景,生動形象。 C.頷聯在描寫友人行舟途中的景色時選取不同的色彩,意境開闊,富有極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D.尾聯用語直率而又真誠懇切,所運用的藝術手法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最后兩句不相同。 2.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指出,唐人作詩用地名“尚有用意,非徒點綴”。本詩中,詩人使用多個地名有哪些“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D 【解析】“用語直率”錯,尾聯運用典故,委婉含蓄。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藝木特色的能力。 2.(6分) ①使用多個地名,展示了友人的行程,表現了其路途之遙遠與艱辛; ②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掛念與期盼; ③多個地名引發讀者對當地景色的聯想,擴展了詩歌的意境; ④多個地名散落句中,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動態美),使得情感的表達更為強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表現手法的把握能力。每點2分,答出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譯文】 鐃歌鼓吹喧響于京口,乘風破浪揚帆向洞庭。經過赭圻城和赤岸山,擊水向沅湘駕著輕舲。夕陽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來時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隨著使臣之星。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邢桂州指邢濟。 首句寫京口(即今日鎮江)送別場景,“鐃吹喧京口”,鐘鼓齊鳴,運用通感,以聽覺感受來寫視覺形象,一個“喧”字表現了送別場面之熱烈壯觀。“風波下洞庭”,這一句點明邢濟取水路前往桂州,一個“下”字勾劃出了由江入湖、揚帆直濟之氣勢。首聯不落渲染離情別緒的窠臼,反而寫得意氣昂揚,而惜別感情則隱含于中,“風波下洞庭”一句,表現出了詩人目送孤帆碧天、望盡風煙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著。 “赭圻將赤岸,擊汰復揚舲”頷聯承上聯寫路途所見。“赭圻”為地名(今安徽繁昌縣西),“赤岸”亦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內。這兩句詩看似平鋪直敘,實則頗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調,與詩歌昂揚奮發的風格和諧統一。“擊汰”意謂擊水,“揚舲”即開船,語出《楚辭》:“乘舲船兮余上沅,齊吳榜以擊汰”,這一句化用成句,如鹽入水,非常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頸聯筆勢陡轉,以飛動之筆觸寫江湖風光。日落時湖光與落日余輝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滾滾而來時,整個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寫五彩,以簡淡含燦爛,正顯出詩人爐火純青之功力。 “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尾聯化用兩個典故,表達企盼祝愿之情。“珠歸合浦”化用后漢孟嘗故事。《后漢書》載:“孟嘗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嘗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食,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賈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漢書》:“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使者二人當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時夏夕露坐,郃因仰視,問曰:'二使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問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這兩句意思是:邢濟的赴任,將會使桂州出現安居樂業的局面。這一聯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緊扣當地故實,表達了詩人勸勉友人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辭不卑不亢、真誠懇切,十分“得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