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郎將徐榮薦同郡故冀州刺史公孫度于董卓,卓以為遼東太守。度到官,以法誅滅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郡中震粟,乃東伐高句驪,西擊鳥桓,語所親吏柳毅、陽儀等曰:“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正耳。”于是分遼東為遼西、中遼郡,各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制,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 【譯文】中郎將徐榮向董卓推薦同郡人、前冀州刺史公孫度,董卓任命他為遼東郡太守。公孫度到任后,依照法律處死郡中豪門大姓一百余家,全郡的人震驚戰。于是他向東征伐高句驪,向西攻擊烏桓部族。他對親信官吏柳毅、陽儀等說:“漢朝的統治將要完結,我要和你們一同建立起一個王國。”于是分割遼東郡的一部分,設置遼西郡、中遼郡,各設太守。并渡海去占領東萊各縣,設置營州,委派營州刺史。公孫度自稱為遼東侯、平州牧,建立漢朝高祖劉邦和世祖光武帝劉秀的祭廟,代表皇帝發號施令,在郊外祭祀天地,并舉行藉田之禮,以表示重視農業。他出入時乘坐皇帝使用的鸞車,設有旄頭、由羽林騎士護衛。 【解析】徐榮在東漢末年那個亂世也是一員猛將,可惜死得早,留下的記載不多。上面材料的是被徐榮推薦的公孫度上任遼東的所作所為。相比較曹劉孫等諸侯在中原打來打去,公孫度屬于那種特清醒的,不摻和你們這些人的事,先找塊地茍起來發展。觀公孫度的履歷,在天下大亂之前,公孫度就已經出來做官,最高做到冀州刺史,而且在地方上也頗有沉淀。這種人對權力規則的運行比較熟悉,在做事的時候往往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公孫度有野心,想自立門戶,但問題是這不是搞個個體戶、擺攤,自己一個人推個小三輪就行了。造反是大事,需要匯聚起一大批人才行,否則怎么搞的起來。就算公孫度是遼東太守官位不小,他說一聲要造反,但要是下面的都反對,你信不信第二天他的腦袋就會在送去洛陽的路上。所以公孫度再度出山,上任之后的一系列操作是有極深的內涵。東漢相比西漢,基層基本上是豪強大族給侵蝕干凈,地方官想要說話有點用,必須依賴地方豪強大族。首先,反對、不合作的、爭取不過來、有威脅的、不利于統治的直接物理消滅。其次,消滅了這些人之后,大量利益真空可以成為公孫度手上直轄調用。最后,有了這些東西,公孫度可以用來統戰拉攏其他的人。這就好比,嘉慶皇帝在乾隆死后立馬殺和珅的道理一樣。新領導上任,如果地下板結的厲害,最好的辦法就是另開一局作為撬動。首先,通過對外戰爭,讓一些不聽話的不好清理的,自然而然的在戰爭上去死。比如,現在巴以沖突正熱,但以內部軍方也分左右,右的支持內塔尼亞胡,左的不能說不支持,只不過是路線有分歧。如果你是內塔,是不是可以利用進攻加沙北部爆發激烈巷戰的機會,讓這些左的部隊去打巷戰,消耗在里面?其次,通過戰爭發現好苗子,培養起來,形成自己的鐵桿班底,并讓其他人看到,為他賣命有奔頭、盼頭。再者,通過戰爭建立獲得軍功,名正言順的把自己的親信安排到各個關鍵位置。最后,通過對外戰爭的一連串勝利,建立在遼東內部對公孫度的預期,即公孫度能夠保護他們,能夠帶領他們打贏胡人。如此下來,公孫度會迅速在身邊聚集一大批鐵桿擁護他的統治。你想想,這些人在公孫度內部大清洗的時候不出聲,甚至幫忙,最后參與利益分割,這不等于緊緊的綁在了公孫度的戰車上了嘛?你再想想,那些因公孫度而封官的人,他的一切都是因為依靠公孫度而來的,早已經打上了公孫度的烙印,扣都扣不掉,能不能緊緊的抱住公孫度大腿?【閑扯】傳統意義上來說是三板斧上去,但如果遇到底下人板結,固有成分撬不動怎么辦?首先,底下板結、撬不動,只是在原有的領域、范圍內。為什么很多新領導上來就說各種新,不是真要做什么不一樣的事,而是原有的東西不好動,先放著,通過新的東西來打開局面而已。比如,原有組織架構中是類似金字塔類型的,可能中間幾個部長、副總什么的不屌你,你就沒辦法搞。沒事,可以參考漢武帝搞內朝,搞幾個項目小組,直接向你和所屬部長匯報,就繞過原有的組織架構。接下來,在不斷事情推動中發現愿意靠近你的,通過賞罰讓人看到跟著你有盼頭,通過項目成功慢慢形成威信權威,逐漸地慢慢的沁入到原有的架構中去。更多時候其實是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利益交換的過程,慢慢的那些看是來不是你的人,也慢慢成為了你的人。附:第七部正在整理,預期下周五之前可以完成,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