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經常會提到氣這個概念,比如你去看中醫,醫生會告訴你,氣虛或者氣不足。 什么是氣呢? 氣是一種能量,它在我們身體里看不見摸不著,我們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氣。 因為有了氣的支撐,我們才能精神抖擻,氣一旦虛了,就像車胎沒氣了一樣,整個人立馬癟下去了,發蔫了。 氣虛,這在現代人中非常多見。 那么,氣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 氣虛的人特別容易疲累,同是在外面走一圈,別人不累他先累了,一上樓就氣喘吁吁,剛爬了兩層樓就走不動了,站或坐的時候總想找個東西靠著。 氣虛的人總是怕風怕冷,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打噴嚏,流鼻涕,到了冬天,更是感冒不斷。 因為人的肌表有一層氣在那里,中醫叫衛氣,衛氣就像一個國家的城墻,是抵御外敵的第一道防線,衛氣越厚抵抗力越強,衛氣越薄,抵抗力越弱。 氣虛的人吃完東西后容易腹脹,因為他的脾不容易運化食物,不容易運化的食物滯留在體內就感覺肚子脹脹的,很難受。 脾還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了,氣血生化的源泉也就干涸了,面部就得不到足夠的氣血滋養,所以氣虛的人大多面色蒼白,沒有光澤。 氣虛的人愛出汗,這種汗出跟正常的不同,有時候只是喝碗粥或者上個樓,汗水就滴答滴答滿臉滿后背流淌,即使是天氣轉涼后,稍微活動一下身上也還是會有汗。 這里面除了有脾氣虛的原因,肺氣往往也有所不足。 因為肺主皮毛,肺氣不固,皮毛的固攝能力不足,皮膚毛孔都打開了,開著開著汗就出來了。 氣在人體是將帥,水液的運行靠的是氣的推動,所以氣虛嚴重了,還會出現水腫。 這個時候,往往是脾和腎雙虛,中醫認為,脾主水,腎也主水,脾腎虧虛,無力推動水液周轉,水濕停留在體內,輕則產生痰飲,重則水腫。 氣虛的人說話聲音小,不洪亮,甚至出現有口氣在胸口提不上來的情況。 氣虛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為氣無力固攝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脫。 氣虛的人舌頭胖嫩,有齒痕,因為脾主運化的功能下降了,沒有運化出去的水濕把你的舌頭泡大了,再經過牙齒擠壓就形成了齒痕舌。 總結一下,氣虛是脾氣、肺氣、腎氣都不足,其中,腎氣是先天之氣,是與生俱來的。 另外,脾氣也很關鍵,一個人往往都是脾氣不足,進而影響到肺,導致肺氣不足。 保元湯,出自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這個方子有什么用呢? 它的作用就是補氣,它能把脾氣、肺氣、腎氣都給你補足。 保元湯:人參(黨參)3克;黃芪9克;甘草3克;肉桂1.5-2克。 原方用的是人參,人參雖然大補元氣,但補而不行,容易導致大熱在身體某個地方堆積。 相比于人參,黨參反倒平和了許多,黨參補氣適合絕大多數氣虛的人。所以這里可以用黨參來代替人參。 黃芪補脾肺之氣,其次,它還能固表,它能夠在我們體表布一層金鐘罩之氣,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衛氣。 黃芪就像是工匠,來修補加固城墻,加強防守,讓外邪無法靠近。肉桂可以強壯命門之火,命門之火就是腎陽。 肉桂是非常暖熱的一味藥,它守而不走,能夠把溫熱之氣一直留在下焦,讓火能夠暖土。 打個比方,命門之火就像燒飯用的鍋底下的火,脾胃就是這口鍋,火只有在鍋底下慢慢地燒,脾胃才能運轉,鍋里面的東西才能熟。 甘草能調和藥性,只要有了它,其他藥在一起就不會打架,就能力往一處使。 甘草又有補益之功,因為它是甘甜的,藥書上說,甘甜益氣生肌肉。 是說這些喝起來甘甜可口的中藥,能夠補益人體的力量,又能夠讓肌肉長出來,讓體虛的人得到補充。 黨參、黃芪、甘草這三味藥補后天水谷之氣,肉桂生先天命門之氣,如此搭配堪稱完美。所以,千萬別小瞧了這小小的四味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