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享受安閑自在的人 人到退休時,會重新審視和規劃自己的余生。因為所剩時間不多,但閑暇時間充裕,如何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要看個人的智慧與選擇。有的人會選擇與朋友交往,享受社交生活的樂趣;而有的人則更喜歡獨來獨往,享受安閑自在的日子。身份變了,心態也就變了,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會跟著改變。 第一:習慣獨來獨往 有些人天生習慣獨處,不喜歡熱鬧和嘈雜的環境,更愿意獨自一人一邊享受生活,一邊安靜思考。這樣的人,不會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反而覺得那樣的氣氛嘈雜,不利于思緒和心情的把握和控制。退休以后,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投身于興趣愛好,更不需要顧及別人的喜好和需求。這種習慣于獨來獨往的性格,讓他們更加沉溺于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享受孤獨帶來的歲月靜好。對于這樣的人來說,沒有朋友并不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和寂寞,反而會專注于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領域。他們可以在獨處中尋找靈感和啟示,也可以在獨自旅行中,深刻而客觀地感受自己和世界的關系。這種生活方式讓他們更為獨立和滿足,同時也更堅定地與自己單獨相處。 第二:向往安閑自在 有些人年輕時醉心于社交,覺得要實現理想,人脈和資源非常重要。他們在與人交往中如魚得水,卻也身心疲憊。退休后,已獲得的落入手中,未獲得的不必強求,他們自然無需逢場作戲。因為之前的種種行為,讓他們卸下面具之后,對社交生活再無興趣,向往安閑自在的生活方式。放下了工作的壓力和瑣碎事務的困擾,他們更渴望那種不被打擾的安然。也許選擇到郊外居住,也許去到自己喜歡的城市旅行和定居,遠離曾經的喧囂和熱鬧。離開了曾經的社交圈,他們并不會感到無聊和寂寞,反而會有一種安定與閑適之感。既可以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再無顧忌和擔憂,這時,他們才真正釋放了自己。 第三:重視家庭親情 有些人非常重視家庭親情,他們認為家是最重要的,在過去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為了家的未來而打拼。現在,他們退休了,可以專注于家庭和親情的經營和維系,與家人共同度過美好而安靜的時光。與家人一起旅行、組織家庭聚會、與兒孫共享天倫,雖然過去的時間已無可彌補,但現在的回歸,無疑是對未來的許諾,盡情享受家庭的溫暖和歡愉。就算與那時的朋友失聯,他們也會覺得時間被幸福填滿,因為他們從家人處得到了諒解與安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安寧。在外奔波太久了,是時候回到大半生最支持自己、最關愛自己的人們身邊,與他們相伴僅剩的日子。 人們到了晚年,與朋友漸行漸遠是必然趨勢。不是我們曾經虛情假意,也不是我們現在無情無義,而是時間所剩無幾,我們想重新而完全地為自己活一次,好好度過幸福而珍貴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