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你的筆頭有鏡頭感。 老舍有個超實用建議:“有些人往往以寫小說、劇本等作為初步練習,應該先練習寫一個人、一件事。” 意思是把一件件小事寫好,一個個細節觀察好,才是真本事。問題來了:怎么才能把小事寫好?分享一些秘訣。 1?? 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和副詞 你想寫一個母親的蒼老, 你不能這樣寫:“她的頭發是灰白的,蒼老的容顏?!?br>你應該這樣寫:“她顫抖地用兩根手指捏起火柴,用力向下劃,一遍又一遍。” 你會發現,比起描寫事實,畫面感更能點燃讀者情緒。對讀者來說,情緒比事實更重要。 少用副詞,比如非常、特別、尤其、最等。 原:他是一個非常細心的孩子。 改:媽媽下班回來,開門看到準備好的拖鞋,桌上放著一杯水,旁邊是一盒切好的水果。 ??建議大家隨便截取經典的一段話,找出邏輯關系,承接、轉折、遞進、因果,你會發現這些文字多數都符合“起承轉合”的節奏,文脈通順,重點突出,而重點越清晰的文字,詞藻越少。 2?? 抓住細節,為你的描述列證據 有人跟你說他喜歡“自然”,沒啥特別的。 如果他說,花了2年時間種了千棵竹子和60多種植物,還將院子內外修葺一新,從二樓望出仿佛住在森林里,就秒懂。 摳細節的一個技巧:看電視劇或生活中,注意觀察環境、細節是怎樣的?說什么對白?男女主做了啥動作?比如下班擠地鐵、結婚時送女兒出嫁等畫面。越細微越動人,下筆就有畫面感。 再舉例,我此時站在西安城樓前,看見眼前的夜景非常美麗,在這夜景里,燈光是什么樣子,近處如何,遠處如何,雪后如何。 3?? 挖掘細節背后深層次的意義 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尋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底”,才能找出更有共鳴的情緒點。 我最近在寫一個女創業者,40歲不到,原本混時尚圈,現又退出管理層呆在家養養花。要寫這個人,除了觀察日常和動作細節,但遠遠不夠,你得去挖這么一個愛折騰的人生怎么閑得??? 追問之下,金句頻出:過了圖錢的年紀,愉悅自己最重要,每個階段做選擇要承受的代價自己是要清楚的。 這些也提煉成了文章情緒點,引發了許多評論。 ?一篇及格的文章,有細節有畫面感,才能讓讀者跟人物直接對話,找到情緒埋點才能引發更深層共鳴。 我覺得這是 血肉的部分,當然很重要啦,這是最后的落腳點,也是讀者接觸到的最淺層的文字。但對于網文來說,其實骨架會更重要點,故事的情節節奏和整體布局是網文吸引人的第一要義。 不過我個人認為,鏡頭感更在于多去看影視作品,運鏡和文字是一樣的道理。畫面的流暢是靠文字呈現的,譬如場景切入以點線面方向發展,人物視角的切換也需要流暢自然,看影視作品的時候很容易感受到運鏡邏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