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來成都中醫創業快一個月了,#成都##中醫#?每天都是面試加上面試,大大小小的醫館診所也跑了幾十家了,能讓我滿意的只有一二家,其他的要么不是工作時間太長薪資太低,要么就是條件太差要求太高,打工中醫人要想避開“社畜”陷阱,真是難上加難。 ![]() 據老中醫觀察,成都很多醫館的投資人并不是業內人士,而是半路出家,有做美容的有做教培行業的還有的是煤老板不一而足,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非醫療行業里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人傻錢多,聽了某些人的忽悠后一頭扎進醫療行業,期望能賺到第二桶。他們忘了,醫療行業并不是錢多就能堆起來的,是有技術壁壘和歷史沉淀的,尤其是中醫這個古老的行業。這些老板在自己熟悉行業如魚得水后,想當然的認為在中醫行業也可以復制成功,有一家診所,據說是一口氣開了十幾家連鎖中醫診所,我去面談,七八十平米的小診所,竟然有四個主管管理四個店員,分別是診所總負責人、營銷經理、藥房經理、售后經理,負責看病的就一個醫院退下來的老醫生,這幾個主管和我談話,滿嘴的企業文化,就是不談實際的問題,弄得我好不煩躁…閑下來的時候我和這個老醫生聊天,他一肚子怨氣,從早晨九點做到晚上九點,守株待兔似的一天就來二三個患者甚至一個沒有,幾個主管天天開會,一天一個想法沒有一個能落到實處,老醫生說這么搞身體實在遭不住,準備干滿一個月就離職… 風起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以為掌握了御氣飛行秘訣的滿天飛豬,風停的時候,只有帶翅膀的鳥還在飛,其他的都成了豬肉泥,看似他們掌握了流量密碼,實際成了房東的流量。這類的診所可以預見的是,慢的幾年、快的半年,當錢燒完的那一天,就是關門大吉的時候。 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有,就是街面上兩個多:一個是培訓中醫養生的機構越來越多,另一個是街面上倒閉的養生店越來越多。那就是很多無路可去的小白被掌握了流量密碼的擦邊球培訓機構忽悠去學習一兩個月,學的全是一針解決、一個穴位根治、一個方法去根之類的玄學陷阱,被忽悠的以為無所不能,屁顛屁顛的去開店,一上手卻發現學和用完全脫節,最后都成了炮灰。更不用說餐飲養生中醫擦邊球之王~藥膳養生館,基本誰做誰死沒有例外。 ![]() 創業者需要警惕的是,越是在他人口中繁花似錦、潛力無限的項目越有可能是個無底深坑。 回到正題,一個成功的中醫館,離不開三個要素,分別是核心技術優勢、成本控制、流量來源。且聽老中醫細細道來。 ![]() 1、流量來源:開一個街邊店鋪守株待兔模式早已過時,有天然流量的行業整合成為必然的2.0,比如藥店、體檢醫療機構和中醫館、醫院的對接,是天然的流量互補。手機是每個人了解世界的終端窗口,自然就有了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抖音、小紅薯、美團的引流渠道以及網紅帶貨模式,都在我們眼前打開了新的門窗,所謂無流量不開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2、成本控制:街邊店混的最好、干的最久的你們認為是哪些店鋪?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夫妻店,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自家的鍋吃自家的飯,利益共同體幾乎不存在內耗問題,所以你看那些成功的小飯店小超市小診所,幾乎都是夫妻店。 另一個就是成本控制的好的大店鋪,主打一個店大欺客、極致壓榨模式,在這里面打工,除了成名成家的名手,小蝦米拼命掙扎也只有溫飽的份;這也是大的醫館套路多、價格貴、醫生流動頻繁的原因。 ![]() 3、核心技術:有了流量優勢和成本優勢,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客戶會用腳投票,最終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個無需多言唯有多多修煉。 看了這么多字,說明你是用心的有理想的好青年,請伸出你寶貴的手指點贊關注收藏轉發@120歲老中醫?,有你的鼓勵和支持我才能堅持到120歲。 另外,告訴關心我的條友一個好消息,老中醫找到了一家靠譜的中醫機構了,沒錯,就是自帶流量的體檢機構+中醫館對接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