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圖譜是一個文史方面的知識大雜燴,很難一兩句話來定義,但其特點十分明顯:關聯。比如以李白為核心,有多少人提到過李白,假如選擇其中的蘇軾,就能看到蘇軾有54次提到過李白。 關聯的點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年代,把你的生日輸入進去,就能看出文獻中關于這一天的記載,包括注釋;也可以是地點,把你家鄉的地點輸入進去,就能看到與之相關的內容。在“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中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就是能看到詩人一生的足跡。下圖是電影《長安三萬里》里的主角高適一生的足跡。“類書”比較有特色。所謂類書是古代的“數據庫”,但紙質的數據庫是死的,而在知識圖譜里面“死”數據“活”了起來。比如《古今圖書集成》里有“元旦”一詞(古人把春節叫“元旦”,不是我們現在陽歷1月1日),選擇之后,數據庫就會把與這一天相關的人物、詩文、古籍、活動全部關聯起來,人物活動還會與地理相關聯,比如選擇“王安石”會出現幾個地點,選擇其中的“開封”,會發現那首著名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那一年是1069年,那一年王安石49歲。知識圖譜就是這么強大和奇妙,且不說做研究,即使沒事隨便點點,也會很有意思。已經急不可耐了吧?現在就上網https://試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