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縛一個人命運的,從來不是現(xiàn)實,而是當事人的思維。 大家所面對的現(xiàn)實,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觀念。你有這樣的思維,他有那樣的認知,所以你跟他有不一樣的命運。 都是人,為什么有的人逐漸安穩(wěn)、衣食無憂,而有的人會貧窮一生,甚至代代貧窮呢?前者擺脫了思維誤區(qū),后者陷入到思維誤區(qū)當中。 不說大富大貴了,就說簡簡單單的安穩(wěn)生活,都需要考驗人之思維、認知。只要選擇失誤,就會墮入到生活的泥潭當中,萬劫不復。 就拿底層的打工人來說,為什么他們會貧窮?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nèi)狈υ撚械乃季S和認知。悲哀的是,沒有人會告訴他們這些真相。 以下4個思維誤區(qū),是底層打工人代代貧窮的根源。 一、毫無提升的自我感動,只會束縛自己。 生活很苦、很累,但只要可以提升自己,那就是值得的。如果無法提升自己,那所有的吃苦,都是不值得的。 如何理解這番話呢? 一個小老板,睡地板創(chuàng)業(yè)兩年,終于熬出了頭。自己給自己打工的他,積累了好幾桶金,事業(yè)一天比一天興盛,這就是值得。 一個流水線工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領著固定的工資,幫老板打工,哪怕他大半生辛苦,他也沒有任何的提升,因為他是幫別人賺錢,而不是幫自己積累資源。 能夠讓自己有所提升的吃苦,就是孟子談到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毫無提升的吃苦,就是在成為韭菜。 不要有任何自己感動自己的想法。感動自己毫無作用,顧影自憐毫無價值,唯有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是真相。 二、總是比別人慢一拍,只會窮病加身。 人窮,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想什么,做什么,都比別人慢一拍。 有這兩個人。A思考問題,都以人性、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所以他很容易得出某些問題的結論,想什么,做什么,都不會慢一拍。 而B思考問題,沒有一個大致的方向,總是喜歡學別人唱高調,說一些毫無意義的雞湯,那他想什么,做什么,都會比別人慢一拍。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越是底層人,越喜歡談論大事,學精英說高調話。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高調話,都是精英用來忽悠他們的,可他們偏偏信了,這不就是愚蠢嗎? 說實在的,思考任何問題,都要從實際的角度出發(fā),比如說,以人性為基礎,以利益為導向,才能思考全局的真相。否則,只會被一葉障目。 賺錢也是如此,要以“人性需求”為思考基點,去想想如何滿足“生產(chǎn)”和“需求”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到賺錢利益的最大化。 三、執(zhí)行力不夠,三分鐘熱度,會一事無成。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當你在某個領域鉆研1萬個小時,那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鉆研超過1萬個小時,這是99%的普通人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鉆研1萬個小時,那1千個小時總能做到吧? 隨著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心愈發(fā)急躁,無數(shù)人都缺乏堅持下去的毅力,三分鐘熱度,那他們就容易一事無成。 有一對兄弟,他們當時在線上創(chuàng)業(yè),特別雄心壯志。大哥堅持了三個月,發(fā)現(xiàn)賺不到錢,就不去堅持了,回到公司上班,前功盡棄。 而弟弟,堅持了半年,依舊賺不到錢,可他沒有放棄。等他堅持到一年半的時候,事業(yè)竟然有起色了。僅僅幾年的時間,弟弟賺了哥哥一輩子都賺到的錢。 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就需要堅持走下去。正確的堅持,才會有苦盡甘來的好結果。 四、害怕成為異類,就只能淪為待宰的綿羊。 我們都知道“二八法則”,20%的精英擁有80%的資源,而80%的普通人只能在20%的資源中苦苦競爭。 精英,為什么那么少,而普通人,為什么那么多?就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少數(shù)人,可以掙脫從眾心理的束縛。 由于普通人的從眾心理特別強,所以他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還在乎自己是否成為異類。這,就是束縛他們一生的根源所在。 在丑小鴨的群體中,你本來可以成為白天鵝,但你非要淪為丑小鴨,無法擺脫從眾的心理,那成為白天鵝的目標,不就成為天方夜譚了嗎? 這就等于,你想在這個小領域奮斗,但別人都視你為異類,那你就不敢了。幾年后,你才發(fā)現(xiàn),這個小領域竟然是最賺錢的,而你錯過了。 不要害怕成為異類。與其淪為從眾的羊,不如成為異類的狼。而狼,恰恰可以吃了羊。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