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Schule等首次從羽扇豆幼苗提取物中分離出精氨酸(2-氨基-5-胍基戊酸,胍基化學式為-CN3H4,是一個C與3個N連接,其中與一個N是以雙鍵相連,其余的2個N是以單鍵相連。),它是由6個碳原子組成的堿性氨基酸(1%水溶液的pH為10.4-10.8)。精氨酸有2種構型,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是L-精氨酸。精氨酸在人體內參與鳥氨酸循環,促進尿素的形成,使人體內產生的氨經鳥氨酸循環轉變成無毒的尿素,由尿中排出,從而降低血氨濃度。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精氨酸可促進氮沉積,提高動物的飼料轉化率。血漿中精氨酸的主要來源包括外源飲食和內源蛋白質降解及瓜氨酸合成作用。在成年動物和人體中從頭合成精氨酸的比例只占5%-15%,精氨酸的主要內源來源是依賴蛋白質周轉。而在新生兒中,從頭合成的精氨酸比例為30%。新生兒的生長過程中內源精氨酸合成對調節精氨酸的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化妝品中,精氨酸(EWG綠色等級)主要作為溫和中和劑來代替NaOH、KOH和三乙醇胺等。溫偉紅等研究了精氨酸作為中和劑與常用卡波姆的作用。探討精氨酸與Carbopol 941(實驗號1~5),Pemulen TR-2(實驗號6~10),Pemulen EZ-4U(實驗號11~15),Ultrez 20(實驗號16~20),Ultrez 30(實驗號21~25)的增稠情況。由表1可知,精氨酸在化妝品中應用中,綜合pH值、粘度和外觀分析,精氨酸:卡波的最佳反應比例為1:0.8~1:1;其透明度:Carbopol 941>Pemulen TR-2/ Pemulen EZ-4U>Ultrez 20>Ultrez 30。探討精氨酸與TEA,PC2000(氨甲基丙醇),氫化化鈉中和劑的對比研究,其中Carbopol 941(實驗號26~28),Pemulen Pemulen TR-2(實驗號29~31),Pemulen EZ-4U(實驗號32~34),Ultrez 20(實驗號35~37),Ultrez 30(實驗號38~40)。如表2所示,精氨酸與Carbopol 941、Pemulen TR-2、Pemulen EZ-4U、Ultrez 20和Ultrez 30中和增稠,與三乙醇胺、氨甲基丙醇和氫氧化鈉中和增稠,相對的pH值、粘度和外觀分析結果相差不大,因此,在化妝品的應用中,精氨酸可替代其它中和劑。 表2 精氨酸與中和劑的對比實驗 總結:精氨酸是EWG綠色等級的成分,具有低危害性和高安全性,可以替換三乙醇胺、氨甲基丙醇和氫氧化鈉等中和劑。綜合pH值、粘度和外觀分析,精氨酸:卡波的最佳反應比例為1:0.8~1:1;與三乙醇胺、氨甲基丙醇和氫氧化鈉中和增稠,相對的pH值、粘度和外觀分析結果相差不大。 END
參考資料: [1]王哲. L-精氨酸的理化性質、生理功能及生產工藝研究進展. 飼料研究. 2014. [2]李帥. 精氨酸代謝途徑及其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動物營養學報. 2022. [3]溫偉紅. 一種精氨酸在化妝品中的研究應用. 廣東化工.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