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祭祖節日,分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以及清明節。 “上元節”,是農歷的正月十五,也為“上燈節”。 “中元節”,是農歷的七月十五,民間里稱為“地門開”。 “下元節”,是農歷的十月十五,也稱為“寒衣節”,一般在十月初一送寒衣。 當然除了上述三大祭祖節日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祭祖日子———“清明節”,清明節不僅僅是四大祭祖節日之首,也是公認的掃墓之日。所以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無論身在何方,都是要到家鄉的祖墳墓園里,去掃墓祭祖的。 ![]()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清明節了,對于清明節來說,它不光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祭祖的日子。 而“清明節”和“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并稱四大傳統的節日。 所以對于清明節祭祖,這不僅僅是“孝道文化”,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承,是源于一種靈魂深處的身份認同。因此清明節祭祖對于我們國人來說:其實,我們的祖先并沒有死去,而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我們心中。 但是由于進入2024年以后,由于今年是無春年和閏年的原因,這在村里流傳了這樣的說法:“無春清明不上墳,上墳惹得禍臨門”,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有沒有道理呢?今年清明節還能上墳嗎,我來回答: ![]() 今年是無春年: 按照制定的說法,進入2024年農歷年以后,才正式開啟了“龍”年。也就是說,即便孩子出生在除夕之夜23點:59分,也屬于兔寶寶,只有過了大年初一的0點以后,出生的才是“龍寶寶”。 而不是按照傳統的進入2024年的立春以后才是龍年。 由于2023年是雙春年的原因,第一個立春是農歷的正月十四,第二個立春則是農歷的臘月二十五。 而按照二十四節氣來說,一年則只有一次立春,由于立春節氣在2024年春節之前,所以進入2024農歷年以后,就再也沒有立春的節氣了。因此按照民俗的說法,2024年就是無春之年,簡稱“無春年”。 那么“無春年”有什么習俗呢? 民間里是這樣說的,無春年有“不立碑”的說法,而清明節不僅僅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也是立碑的時候,因此按照民俗文化都是在清明節“立碑”的。這和上元節”送燈”,中元節“請家堂”,下元節“送寒衣”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按照傳統的民俗說法,自古以來紅事白事在我國都是非常重要,而“入土為安”,“死者為大”都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按照民間老人的說法,在給逝者立碑的時候,也要選一個好日子才行,這樣可以寄托思念,而在“無春年”立碑,這好比和“無春年結婚”一樣,都是很不合適的。 ![]() 今年是閏年: 除了今年是無春年外,2024年還是閏年,當然閏年和閏月是不同的,閏月是根據“陰歷歷法”而來,閏年則是根據“陽歷歷法”而來的。 那么2024年為什么是“閏年”呢? 一般來說,公歷年是根據地球公轉太陽一圈而來,而一年也就是365.2天左右,而人們為了好記錄,就稱為365天。 但是來說,如果一年按照365天計算,那么一年則比運行周期卻短了0.2422天,所以來說,這余下的時間我們老祖宗采用閏年的方式,以每四年累計一天給加了上來,因此第五年就是366天,而這一年就為閏年。 而按照日歷去推算,進入2024年以后,恰好就是閏年,也就是366天,這比普通的平年多了一天,故此2024年也就是“閏年”。 那么“閏年”有什么習俗呢? 和無春年的習俗差不多,按照民間的諺語:“閏年不動土”。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當年是閏年,那么這不利于動土的,而動土就“遷墳”的意思,這和立碑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那么遇到無春年,閏年的“清明節”真的不上墳了嗎?其實這都是民間里老人的說法罷了,這并沒有科學的根據,所以在“清明節”這一天自然是可以上墳的,具體原因是: ①按照民間里的說法來講。 按照民間里傳統“無春年”,“閏年”的說法,也并沒有不上墳之說。而是說的是,在無春年和閏年是不能立碑,不能遷墳的,這和不上墳并沒有絲毫的關系。 ②按照我們現代科學來說。 其實對于“無春年”的理解,這不過是古人的一種錯誤認知罷了。 由于在古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古人們在面對自然現象的時候,對于一些未知的因素,就以主觀的因素給解釋了出來。 比如說,無春年不結婚,不立碑,不上墳,不動土等等。當然這也是古人們一種心理愿望罷了。 但是到了今天,在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下,古人的那種錯誤的認知已經徹底被否定了。 至于出現“無春清明不上墳”,也不過是錯誤的以訛傳訛罷了,所以來說今年清明節肯定是可以掃墓的,不過來說對于清明節的掃墓,民間里則有今年“掃墓要延后”的說法。 ![]() 按照民間的說法,清明節這一天是“九星五黃日”,是不能上墳添土的。只要清明節這幾天“前三天、后四天”去掃墓,都是屬于清明節掃墓的時間范圍之內。 寫在最后: 通過上述來說,對于“無春清明不上墳,上墳惹得禍臨門”的說法,自然也是毫無根據的,這不過是農村老人的民間說法而已。 但是來說,今年清明節上墳提前或者延后,我們年輕人還是要聽農村老人的說法,畢竟尊崇老傳統也是傳承教育的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