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九屆楹聯書法作品展”近日在鄭州展出。因為距離近,利用周末,走進展廳,在其中暢快淋漓地浸染了兩個小時。收獲很大,對我的學書觀念有所沖擊,有一種意味深長的感覺。現在,我把自己的感受羅列如下。 ![]() 楹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可謂源遠流長。“全國楹聯書法作品展覽”創辦于1994年,這是第九屆了。楹聯創作是書法創作的重要一部分。作為書法愛好者,應該學習一下這種創作形式,內容、字法、章法等都是很講究的。 第九屆楹聯書法作品展出信息發布之后,網上就流出了清晰的圖片,還有很多看展者的討論。在看展之前,我在網上已把每幅作品都看了一遍。特別是篆隸書中的典型作品,還特意進行了下載、放大、分析。但我還是很期待到現場去看看,因為我知道展廳效果完全不等同于圖片。雖然我很少研究繪畫,但在省美術館,我曾經看過大型畫展。巨幅畫作,在燈光之下呈現在展廳時,那種“美”的沖擊力還是深深地讓我感到震顫! 楹聯展已展出一周了。再過兩天,就要撤展了,但是,看展的人依然很多。全國各地都有。上午九點開門,但九點之前,在門口就有很多人在等待。每個展廳里,都擠有很多人,他們常常在一幅作品面前反復看,專心致志,仿佛如獲至寶。他們流連忘返,常常在一個展廳里看幾遍。三五成群者還評頭論足,拍照留念。這些都是當代書法的忠實追隨者,真正的粉絲。現在,信息發達了,分工也細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愛好。對于書法,已是一個“小眾”了,愛好的人,學習的人都很少,很多群眾認為展廳里的這些作品都是信筆涂鴉,“丑書”。但是,真正愛好者還是有的。這給我的啟示是,小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寫不好。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把它做好,做出名堂,才會有意義和價值。就拿書法創作來說,可寫的字體也很多,篆隸楷行草,每一種字體都又有很多分支,每個分支研究透徹,寫出名氣,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作為書法愛好者,選擇了這件事,就要專守一家,孤獨而專著地走下去。把一種字體寫好了,就有了意義和價值;現在這世界,缺的不是雜家,而是專家。書寫的技法常常是相通的,一通百通,關鍵是把一條路走對走好。 ![]() 從展廳里看創作,我有幾點啟發: 一是要有自己的風格。有風格,才會有典型性,才具有展出的意義和價值。至少,在你的這幅創作中,風格要統一;統一,才不零亂,才會把你的表達傳遞給他人。所以,在作品設計時,紙張、墨色、字的大小、形式等字外之功就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既要講究設計,又要講究書寫性;立爭在整體設計與現場創作中求得統一。什么是作品?作品就是一個整體,一種理念,一個包裝。整體上看起來的好,才是真好! 二是要重氣象。放在展廳里,要有沖擊力,最好的字體就是大字,隸書,顏體楷書,遠遠地看見,就讓人喜歡。但是,作品首先得好,不好的作品,只是大,反而會顯得更難堪。這次展出中第一幅作品,就是安徽馬端兵的大字七言隸書,很能抓住人的眼球;雖然有個別字需要進一步推敲,但瑕不掩玉,人們還是對它贊不絕口。當然,這次展出中,也有好的小字作品,還有字數很少,字又很少的長聯,有楷書,也有行草,寫得也很雅致,也是一種風格,也有自己的氣象,氣象不只是雄渾一路,還有雅致、素樸等。 三是要重細節。作品,就是把自己的好東西展示給別人看的。給別人看的,就應該是好的,不能出現殘枝敗葉。就像人要上舞臺了,就打扮一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給人看。所以,用筆要嫻熟,字法要準確,有時,即使風格不突出,但不能有錯,出錯,就算是出丑了。所以,在投稿書展作品時,一定要細心一些,講究一些。 ![]() 因為個人喜好,我看得更多的是隸書作品,除了馬端兵的隸書,還看到了河北王墉的,陜西羅小平的,河南龔首一、喬延坤的……這些名家絕非浪得虛名,大家一定有大家的堅守與獨創;他們的功力也絕非一天練就的。我還留意了一下,山東的隸書作品入選較多,質量也很好。 對于隸書創作,線條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大字隸書,很多都是運用了《石門頌》中的絞轉筆法,線條顯得蒼茫有力。大字隸書,方筆讓線條顯得挺拔、雄強;而圓筆常常讓線條顯得自然、含蓄和內斂。無論什么樣的字體,線條都是漢字的筋骨;線條立不起來,這個字就沒有生命。個人偏見,隸書聯,用章草落款,很好,顯得相稱而高古。還有一點啟發,就是用筆要果敢,痛快,不能猶豫不決;對于我這樣的初學者,首先要準,然后要快,不然就是描畫,永遠也寫不好字。 看完一遍,再回首看展廳里的作品。雖然都是同一屆的入展作品,我的書寫水平雖然不高,但還是能感覺到作者水平層次還是高低不一的,有些作品讓人過目難忘,有些作品顯得鶴立雞群,有些作品顯得差強人意。這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把一件事寫出來,并非難事,如何把這件事寫好,可以有上千種寫法,也可以訴說很多經驗與建議。書法是門藝術,把它做好,需要坐冷板凳,也需要不斷學習和總結。對于書寫者,還是要大膽一點,敢寫,寫出來,看出問題,才有改進和提高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