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螃蟹 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讓宋之問的詩才被傳誦。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宋之問憑借詩詞成為“愛豆”之后,有關他的生平也開始被人深扒,可是宋之問黑歷史有點多。 宋之問出生在李治當政時期,父親宋令文是唐高宗李治的驍衛郎將,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所以宋之問的家世,說不上多么顯赫,可是也算的上富足。 如果說宋之問是富二代,官二代,那么宋令文就是逆襲劇本。 宋令文出身低微,最后在朝堂身兼文武官職,官運亨通。而且宋令文喜歡五湖四海廣交好友,提起義氣,首當其沖就是宋令文。 有這樣一個父親,對于宋之問而言,是最大的壓力。而在宋令文的培養下,三個兒子分別繼承了宋令文的三個能力。 長子宋之問繼承了詩詞,次子宋之悌繼承了武術,幼子宋之遜繼承了草書。 這樣看來,宋之問無論多么努力,都無法超越,甚至是比肩父親。 所以宋之問選擇劍走偏鋒,正道不走走邪門歪道。 宋之問也曾進士及第,開始自己的官途,這時也是武則天即將君臨天下的開始。 此時的武則天雖然還沒有稱帝,可是已經為稱帝做準備,所以武則天急需要培養一批新的官員,做自己手中的權力。 進士及第的宋之問,就這么被武則天選中了。 同時被武則天選中的還有楊炯,楊炯就是初唐四杰之一,可見武則天眼光的含金量。 宋之問和楊炯成了同事,也是武則天為自己培養的人手。 宋之問當了官,不想著忠君報國,而是想著如何討好武則天。 這個時候的宋之問正年輕,而且英俊有才華,天天主要研究怎么讓武則天更開心,武則天有這么一個馬屁精,更加的寵愛宋之問。 而宋之問嘗到了好處,更加努力的奉承武則天。宋之問為武則天歌功頌德的馬屁詩,在唐朝的叫法是應制詩。 雖然宋之問討好了武則天,可是他的風評也隨之變差,可是宋之問少了文人脊梁,因為他根本不在乎。 有了武則天的喜歡,九品變成五品。 可是宋之問還是不滿意,他認為武則天喜歡自己,不僅是因為自己的才華,更是饞自己的身子,所以宋之問自薦枕席。 武則天看不上宋之問,宋之問轉頭開始討好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 為了上位,宋之問已經開始不擇手段。 可是武則天退位了,張易之也被殺了,身為馬屁精的宋之問也被牽連,貶謫到瀧州參軍。 宋之問不認命,認為自己只要找到一條好大腿,還能青云直上。 所以應該參軍的宋之問偷跑了,然后住到了好友王同皎家中。 王同皎因為看不慣武三思,準備除掉他,可是被宋之問知曉,宋之問告密,王同皎被處死。 王同皎死后,百姓議論紛紛,宋之問再次穿上的五品官服,是王同皎的血染紅的。 直到宋之問得罪了太平公主,被唐中宗發配做長史。 李隆基繼位后,十分厭惡宋之問的所作所為,處死宋之問。 其實宋之問想要上位,大家都能理解,無論你怎么折斷自己的脊梁,都是你為自己前程付出的。 可是宋之問最后的結局,不是因為討好任何一個人,而是出賣自己的好友,一個在你伶仃時援手的好友,被出賣,這才是世人無法原諒宋之問的原因,也是宋之問必死的因由。 若宋之問這樣的人茍活,該有多少忠義之士慘死?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