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早期及早期詩 (小河西) 一、岑參出身 岑參曾祖岑文本,字景人,太宗時宰相,貞觀十九年(645)病卒。 岑文本兄叫岑文叔。岑文叔子岑長倩,武后時為宰相,鄧國公。岑長倩載初二年(691)被殺。 岑參祖父岑景倩,曾為麟臺少監、衛州刺史、昭文館學士。岑景倩兄岑曼倩,曾任雍州長史,襲爵。岑曼倩子岑羲,為中宗、睿宗時宰相,開元元年(713)遭誅。 岑參父岑植,明經擢第后解褐同州參軍事,后任蒲州司戶參軍、云安縣丞、衢州司倉參軍、潤州句容縣令、仙州刺史、晉州刺史。 岑參有三個叔叔。一個叫岑棣,曾任徐州沛縣令;一個名岑椅,曾任監察御史;還有一個叫岑棓,曾任唐定州安喜縣令。 岑參兄有岑謂(澄城丞)、岑況(天寶末曾任單縣令,湖州別駕);弟有岑乘(太子贊善大夫)、岑垂(長葛丞)。 二、岑參生年 岑參于開元六年(718)生于仙州。理由如下: 一、岑參至德二載(757)初春在北庭詩:《北庭作》:“可知年四十,猶自未封侯。”至德二載秋在鳳翔詩作《行軍二首》:“吾竊悲此生,四十幸未老。”至德二載,岑參四十歲。由此上推即可。 二、岑參《感舊賦》作于天寶五載(746),《初授官題高冠草堂》作于天寶六載(747)。【《感舊賦》:“參年三十,未及一命。”《初授官題高冠草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天寶六載,岑參三十歲,由此上推亦可。 三、岑參廣德元年(763)自稱“四十強”與其年四十六歲相合。【《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年紀蹉跎四十強,自憐頭白始為郎。” 四、岑參至德二載春夏間至鳳翔,六月任中書省右補闕。十月隨肅宗返長安。岑參約在年底曾至石鱉谷草堂作詩《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其中有“偶逐干祿徒,十年皆小官”二句。自天寶六載至至德二載十年稍多,無不合。 五、據岑參《感舊賦》中“十五隱于嵩陽,二十獻書闕下”、“我從東山,獻書西周,出入二郡,蹉跎十秋”幾句可知,岑參開元二十五年(737)二十歲時赴長安上書,自此至天寶五載(746)作《感舊賦》時,恰好“出入二郡,蹉跎十秋”。 仙州于開元三年設立,開元二十六年并入汝州。汝州距洛州不遠。【《舊唐書-玄宗紀》開元三年二月:“析許州、唐州置仙州。”《元和郡縣圖志》卷6河南道:“汝州,臨汝。望。……葉縣,緊。西北至州二百一十里。本楚之葉縣。……開元三年,于縣置仙州,以漢時王喬于此得仙也。二十六年廢仙州,屬許州。其年,又割屬汝州。”】岑參雖生于仙州,出生不久即轉至晉州。 三、岑參早年經歷 據岑參詩文,岑參早年簡歷如下:岑參開元六年(718)生于仙州(時父親任仙州刺史);一、二年后,因父親改任晉州刺史,隨父居晉州;八、九年后(開元十五年,約十歲)遷居王屋(河南府王屋縣);約五年后(開元二十年,約十五歲)遷至嵩陽(屬河南府登封縣),后又遷至少室(屬河南府潁陽縣)及緱氏西(屬河南府緱氏縣);開元二十五年(約二十歲)赴長安上書,自此開始“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期間,天寶三載進士高第;天寶六載(三十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 以下幾點需說明: 一、據岑參詩《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題下原注:“參曾居此郡八九年。”及岑參詩《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中“早年家王屋,五別青蘿春”二句,岑參曾在晉州(平原郡)居八九年,又在王屋居五年。(王屋居處或岑植在晉州任職時所置。)岑參遷離王屋時十五歲。現存岑詩中,未見十五歲以前詩作。 二、岑參在登封、潁陽、緱氏均有居處。據晚年在巴蜀的回憶之作《巴南舟中思陸渾別業》,岑參在河南府陸渾縣也有舊業。【李白詩《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有“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岑征君應為岑參同族,鳴皋山在陸渾縣東北十五里。】岑參這幾個居處的具體位置、遷徙時間均不可考。現存岑詩中,確有若干首詩作于登封、潁陽、緱氏等處。這些詩多數作于“出入二郡”期間。 三、岑參在長安至少有三個居處。一是城內天門街西;二是鄠縣高冠草堂;三是萬年縣石鱉谷草堂。岑參在授官前后或居于前兩個居處。(天寶后期曾居石鱉谷。)現存岑詩中,有若干首詩作于高冠草堂。開元末及天寶前期,岑參與王昌齡等文人有不少交往,留下不少送別詩。這些送別詩或多作于天門街西舊宅。 四、據《岑嘉州集序》,岑參“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擬公于吳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又據《感舊賦》,岑參“荷仁兄之教導,方勵己以增修”,可推測其父或卒于晉州刺史任。父卒后,岑參由其兄教導成長。岑參在兄長教導下,于“天寶三載進士高第”。 五、岑參在進士舉第之前,除在居處周邊有短暫游歷外,未見其遠游蹤跡。【有一點存疑:在《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一詩中有“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二句,岑參父親岑植確實在富春江一帶任過“衢州司功參軍”。岑參在青年時期,是否曾到過富春江一帶已無考。】 六、岑參進士高第后,有一次時間較長的河朔游。這次河朔游經過衛州(新鄉縣)、相州(臨河縣、鄴縣)、貝州(臨清縣)、礠州(邯鄲縣),冀州,最遠到達定州(安喜縣)(時岑參叔父岑棓任安喜縣令)。回程又經過恒州(井陘縣)、滑州(匡城縣)及汴州。之后可能還在河南府的幾個居處逗留,于天寶五載春回到長安。 七、岑參約天寶六載得到第一份工作: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正九品下。)具體時間或是春夏間。【《初授官題高冠草堂》:“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闌。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四、岑詩目錄 本目錄包含岑參開元末及天寶前期(三十歲以前)“出入兩郡”期間的詩作。【開元末:指開元二十五“獻書闕下”后至二十九年;天寶前期,指天寶元年至六載授官前。】此間,岑參時居河南,時居長安。 此間詩作共有61首。其中:五律29首;五古16首;五排1首;五絕5首;七絕4首;七古5首;雜言1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