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云英教授。 開欄語 “耳朵里就像有吹風機在耳邊呼呼的吹,晚上更加吵,吵的晚上睡不好覺,白天又沒精神,聽力也越來越差......” “我也會耳朵響,整個腦袋都在嗡嗡地響,響了很多年,我以為大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一直沒有重視,但是最近加重了......” 每個人耳鳴的聲音都不一樣,甚至是同一個人兩側耳朵的耳鳴聲也有不同。 什么是耳鳴?耳鳴是指在沒有任何外界聲源的前提下,耳內聽到聲音,比如有蟬鳴聲、嗡嗡聲、機器轟鳴聲、吱吱聲等,聲音或單調或嘈雜,也有脈搏跳動聲,有的耳鳴出現在特定動作條件下,例如吞咽或轉頭時出現等。 根據耳鳴對人的影響,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類,一類是惱人性耳鳴,還有一類是非惱人性耳鳴。 惱人性耳鳴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導致個人本身變得特別焦慮,或出現頭暈、睡眠質量變差等相應的癥狀,令人十分煩惱,需要積極治療。 非惱人性耳鳴在多數情況下不刻意留意時,不會發現耳鳴的存在,日常生活狀態佳,睡眠質量好,也不會出現頭暈、聽力下降,耳堵的情況,因此這類情況不需要特別治療。 發生耳鳴的原因有很多,它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作為其他疾病的伴發癥狀,臨床上我們首先建議排除聽覺系統器質性病變,比如耵聹堵塞、中耳炎、突發性耳聾、老年性耳聾等,包括鑒別排除部分頭頸部占位性疾病,比如鼻咽癌,聽神經瘤;其次,需要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鳴,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貧血、頸椎病、抑郁癥等;還有部分耳鳴找不到明確病因,通常與免疫力下降,睡眠質量差、情緒不佳有關。 耳鳴發生的原因可能與聽覺系統疾病相關,也可能與全身疾病相關,常見的耳鳴病因有: ![]() (1)外耳疾病:外耳道耵聹堵塞(耳屎堵塞)、外耳道腫物、真菌感染、異物堵塞等。 (2)中耳疾病:各種類型的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癥、聽骨鏈中斷、咽鼓管功能障礙等。 (3)內耳疾病:老年性聾、突發性聾、梅尼埃病、噪聲性聾等。 (4)聽神經:聽神經占位性病變(如聽神經瘤)等。 ![]() (1)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低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 (2)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 (3)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更年期)、抑郁、焦慮等。 (4)其他:顳頜關節紊亂、神經退行性變(如脫髓鞘性疾病)、病毒感染、外傷、藥物中毒、頸椎病、抗癌藥物的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耳鳴的出現 如果耳鳴持續出現時間短暫,幾秒至幾分鐘,間歇性發生,不伴有聽力下降、眩暈、耳痛等癥狀,耳鳴對生活和工作沒有明顯影響,這一類耳鳴可以暫時觀察,忽視其存在,嘗試做耳鳴保健操,不用著急前往醫院治療。 如果耳鳴長時間存在,或短期內加重,甚至在嘈雜環境下也能被識別,或者出現耳鳴的同時出現聽力下降、眩暈、耳痛、流膿等伴隨癥狀則需要前往醫院檢查。 常規檢查后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耳鳴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后,耳鳴大部分能改善的,治療耳鳴的手段也比較多,包括對癥用藥,針灸療法,耳穴刺激,聲音療法,按摩導引法等,但是由于耳鳴涉及全身多臟器、多項功能,耳鳴的治療需要較長周期,治療周期因人而異。 如果發現有具體的器質性病變,如聽神經瘤,鼻咽癌等則需要進一步對癥處理。 耳鳴的出現常常是身體的一種警示信號,我們需要排查引起耳鳴的重大疾病,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控制病情,大部分的耳鳴是可防可治的。 目前耳鳴可選的治療手段比較多,治療方案的選擇要遵循醫生結合檢查結果對病情的判斷。對于能明確病因的耳鳴,比如耵聹堵塞、中耳炎、突發性耳聾等,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治療后耳鳴癥狀一般會有所改善或消失。若是焦慮、抑郁癥和失眠等心理障礙患者,可通過心理咨詢和糾正睡眠障礙,減輕耳鳴癥狀。對部分搏動性耳鳴(如乙狀竇骨壁缺損、乙狀竇憩室、乳突管靜脈畸形等),可通過手術治療。 推薦一種可保健 若所有的檢查都沒有明顯異常,應放松心情,嘗試做耳鳴保健操對耳朵進行養護。耳鳴保健操作為一種易上手,不受地點場所限制,可操作性高的一種保健治療方式,能起到防治耳鳴耳聾的效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廣。 中醫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于耳,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耳部都有對應的位置,通過刺激耳部穴位,可以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從而起到調理全身的作用。耳鳴保健操來源于中醫的按摩導引法,主要針對耳部經絡進行按摩,可以刺激耳部及耳周穴位,促進頭頸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肌肉痙攣,使局部血液循環通暢,以此改善耳內缺血、缺氧狀況,可以較好的預防和治療耳鳴癥狀,對于治療頭脹耳鳴、耳脹堵塞等癥狀,同樣有著不錯的功效。 人人均可做耳鳴保健操,每天堅持做兩次,同時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勞逸有度,不僅可以治療耳鳴,亦能對耳部起到保健作用,持之以恒,對耳鳴康復有利,讓你我遠離耳鳴。 李云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杰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杰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癥的診治。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 供稿:李云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李嘉琪 李松鍵 執行編輯:王軍飛 審核校對:張靚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