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革命發源地廣東,曾幾何時粵系軍閥們就是代表中央軍。 國父曾在粵期間,更是倚靠廣東本土的軍隊,才敢下決心北伐。 ![]() 可就是這么強大的粵系軍閥,卻始終未能擰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與桂系一樣后來居上,甚至到了抗戰時被老蔣趁虛而入,將其徹底瓦解。 甚至于在內部還爆發各種爭權奪利的內斗,常年以來的斗爭內耗,其斗爭形勢其復雜,不亞于川系的一眾草頭王。 ![]() 如果可以把軍閥分代: 第一代:皖系、直系、奉系 皖系軍閥:段祺瑞、徐樹錚; 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 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 ![]() 第二代:桂系、西北軍、晉系、東北軍 馮玉祥的西北系(西北軍); 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 閻錫山的晉系; 張學良的東北軍。 ![]() 其他軍閥 在西南地區:滇系軍閥集團和川軍軍閥集團(主要以劉湘、楊森、鄧錫侯、劉文輝、王陵基為首。 在華南地區:粵系軍閥集團。 ![]() 相比于第一代、第二代及其他軍閥,哪怕是滇系、舊桂系、西北三馬等,川系、粵系、湘系軍閥的前后變更甚大,沒有一個最具統治力的話事人。 ![]() 解放戰爭末期,桂系相繼在選舉中大獲全勝,逼老蔣下臺,掌管了國民政府。 而除了桂系之外,其他地方派系軍閥也有自己輝煌時刻。30年代的西北系、奉系和晉綏系也接連統治過北方。 ![]() 而相比之下,南方的地方勢力中,除了桂系之外,粵、川、滇和湘等雖有一定實力,但始終未能在國民政府中獲得更多話語權,終究成為老蔣等人的附庸。 ![]() 一、八任“粵王” 1.龍濟光派粵軍(1908-1918) ![]() 1908年創立,又稱濟軍,多次與孫中山護法政府作對,并依附袁世凱,袁世凱死后,依附皖系軍閥。 首領:龍濟光 核心成員:隆世儲、李嘉品、黃恩賜等 結局:1917年被廣西軍閥擊退,退守海南,1918年4月被擊敗下野。 ![]() 龍濟光兄弟 2.陳炯明舊派粵軍(1917-1925) ![]() 護國戰爭后,在孫文支持下,由廣東省長朱慶瀾撥出其親軍20營交由陳炯明統率,是為援閩粵軍。 隨后援閩粵軍移駐汕頭,攻取閩南二十六縣,建立閩南護法區。 陳炯明、許崇智等在閩粵邊境編練軍隊,擁兵號稱5萬。 于1920年夏回粵驅桂,將桂系的粵督莫榮新逐出廣東。 后因政見不一,陳與孫文決裂。 首領:陳炯明 核心成員:鄧鏗、熊略、葉舉、許崇智、鄧本殷、洪兆麟、林虎、徐連勝 結局:1925年2月至10月,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兩次東征,陳部1萬余人被殲滅,陳炯明敗退香港。 ![]() 3.許崇智舊派粵軍(1920-1925) 1917年許崇智任孫文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軍長,協助孫主持軍事,成為粵軍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 ![]() 1919年,援閩粵軍被編為兩個軍,許為第二軍軍長。 陳炯明叛亂期間,其從閩南入粵討伐叛軍,為討賊總司令。 后第一次東征,擊敗陳部主力。 ![]() 居然是許廣平的堂哥 首領:許崇智 核心成員:黃國華、張民達、孫本戎、林駒、黃大偉、李福林 結局:1925年8月,廖仲愷被暗殺,受廖仲愷案牽連,為蔣介石排擠,所部被瓦解。 ![]() 4.李福林舊派粵軍(1911-1928) ![]() 廣東土著武裝(福軍),于辛亥革命時組織3000余人。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后,被改編為第五軍 ![]() 首領:李福林 核心成員:李群、練炳章、梁林等 結局:1928年因參與張黃事變(擁護汪精衛),12月被迫去職,所部為李濟深派吞并。 ![]() 以上四任廣東王被稱為舊派粵軍,注定要被消滅 ![]() 5.李濟深新派粵軍(1925-1929) ![]() 源于陳炯明所屬廣東第一師。 北伐時該部擴編為第四軍 一部隨副軍長陳可鈺參加北伐 一部隨李留守廣東。 首領:李濟深 核心成員:陳銘樞、陳可鈺、鄧演達、張發奎、葉挺等 ![]() 結局:因李出身廣西,故政治上較接近新桂系。 1928年11月,張發奎發動“廣州事變”,李濟深被送出廣州。 1929年1月,蔣桂戰爭期間,李濟深被蔣介石誘騙至南京,軟禁于湯山,所部被分化瓦解。 ![]() 6.陳銘樞新派粵軍(1925-1934) ![]() 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 寧漢分裂后,陳銘樞支持寧方; 李濟深被蔣扣押后,陳又選擇擁護中央 首領:陳銘樞 核心成員:蔣光鼐、戴戟、楊其昌、蔡廷鍇等 結局:1932年,“一·二八”抗戰,第十九路軍和日軍對抗,損失慘重。 后被蔣介石調往福建與紅軍相戰。 因抗日問題,與蔣矛盾激化,遂發動福建事變,失敗后部隊被陳濟棠和中央改造或解散。 ![]() 7.陳濟棠新派粵軍(1924-1936) 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師。 ![]() 李濟深被蔣扣押后,陳選擇擁護中央,并開始統治廣東。 后借胡(漢民)蔣(中正)交惡,成為廣州國民政府(粵方)中堅力量。陳濟棠自稱“南天王”。 首領:陳濟棠 核心成員:余漢謀、香翰屏、陳章甫、鄧龍光、李揚敬等 結局:1936年6月,陳濟棠與桂系聯合,以“抗日救國軍”名義反蔣,余漢謀等被蔣介石收買。 9月,兩廣事變結束,同時也結束了陳濟棠的統治,其部隊被改編。 新派粵軍,最終還是要并入中央 ![]() 8.張發奎新派粵軍(1926-1930) 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 ![]() 寧漢分離后,張派粵軍成為武漢國民政府支柱力量,多次參與反蔣 首領:張發奎 核心成員:薛岳、歐震、黃鎮球、繆培南、吳奇偉、黃琪翔、張達等 結局:蔣桂戰爭后,蔣介石想要收編其部隊未果,張發奎投靠桂系。 張桂聯軍被陳濟棠擊敗。 中原大戰又被粵軍陳濟棠擊敗,退回廣西,自己所部的一個軍僅剩下兩個團。 后因軍費無著落,部隊被迫交與中央,成為中央軍旁系,成為“半陳誠系”。 ![]() 二、粵系軍閥 1.龍濟光時代 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龍濟光靠袁世凱的支持,任廣東都督寶座,開始了龍濟光在廣東的軍閥統治。 ![]() 2.桂系統治時代 1917年陸榮廷就任兩廣巡閱使,開始了舊桂系軍閥對廣東的統治。 ![]() 3.陳炯明時代 1922年粵籍軍閥陳炯明發動叛變,并勾結滇、桂軍閥禍害粵省。 ![]() 4.北伐四、五軍 1925年粵軍各系被廣東國民政府分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五軍,次年出師北伐 ![]() 5.內部混戰 1927年背叛北伐大革命后,粵系各派參加國民黨新軍閥的紛爭和混戰。1930年后,形成了粵系軍閥陳濟棠對廣東的統治。 ![]() 6.抗戰時期 抗戰時期,粵系各派參加抗日戰爭 ![]() 7.粵系終結 1950年海南島解放,粵系大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粵系結束。 ![]() 三、粵系主要勢力 (一)三股勢力 雖然,民國時期的粵軍集團,是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 但在民國亂世,由陳炯明領導的粵軍集團也發生了叛亂,炮轟總統府,中山先生在警衛員的掩護下,退守永豐艦。 ![]() 盡管后來,這場叛亂被平息了,但粵軍集團,在中山先生病逝后。 因遭到蔣介石的排擠,也慢慢地形成了獨立的地方軍閥集團。 在北伐戰爭時期,粵軍統一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成員,將領幾乎都是粵軍戰士。 ![]() 包括后來,幾任粵軍大佬,都是從第四軍走出去的。 要知道,在北伐戰爭勝利后,粵軍第四軍得到了擴編,形成了三方勢力。 1.以陳銘樞、蔡廷鍇為首第10師。 后擴編成第11軍,后來與蔣光鼐的第61師,組成了第19路軍。(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中,就是第19路軍,打的日寇幾次易帥) 2.以陳濟棠、余漢謀為首第11師。 占據廣東老家,利用蔣介石北伐的時候,擴充自己的勢力。 在廣東一家獨大,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天王。 鼎盛時期,陳濟棠麾下粵軍被擴充至15萬人,并擁有獨立的海軍,空軍,實力十分強大。 而廣東也在他的治理下,形成了半獨立局面。 3.繼承了第四軍的張發奎。 也是粵軍集團大佬之一。 不過,在第一次北伐戰爭勝利后,張發奎是汪精衛的忠實粉絲,反對蔣介石。 (二)三股勢力結局: 粵軍集團第四軍被分成三方勢力后,他們曾經都起兵反對過蔣介石,可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導致粵軍漸漸地走向衰敗。 1.由陳銘樞、蔣光鼐、蔡延鍇等人領導的19路軍,因發動福建事變,被蔣介石平息后。 ![]() 番號被取消,部隊遭到收編,重要的粵軍指揮官通通下野,都換上了蔣介石的嫡系將領。 這一路粵軍算是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陳銘樞、蔣光鼐、蔡延鍇三位粵軍大佬,后來,再也沒有受到過重用。 ![]() 2.陳濟棠、余漢謀這一路粵軍,也是因為與桂系軍閥李宗仁聯合發動兩廣事變,遭到了蔣介石的鎮壓。 ![]() 部下將領臨陣倒戈,投靠了蔣介石,導致陳濟棠下野,廣東也從此失去了半獨立地位,成為蔣介石軍集團的直轄省份,粵軍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3.張發奎的第四軍在中原大戰中損失慘重,第四軍僅剩兩個團,又無地盤,心灰意冷的張發奎,最后選擇投靠蔣介石,成為蔣軍集團中的旁系部隊(也就是半嫡系部隊)。 ![]() 四、粵系大佬結局 ![]() 民國時期的粵軍集團,除了張發奎、陳濟棠、余漢謀、陳銘樞、蔣光鼐、蔡延鍇等人外, 還有吳奇偉、黃琪翔、薛岳、李漢魂、許崇智,包括葉挺將軍,都是從粵軍集團,走出來的民國時期風云人物。 ![]() 1.薛岳:最能活的抗日名將。 薛岳是廣東樂昌人,人稱老虎仔,他是一頭華南猛虎。薛岳一生有三件事不得不說 一是反蔣,薛岳一生多次反蔣,讓蔣介石非常頭疼,可惜最終也沒有成功,這是他人生的正義面。 ![]() 二是“圍剿”紅軍,在這方面薛岳可謂是急先鋒,他人生的陰暗面。 三是抗日,薛岳殺得鬼子之多,也是鮮有其匹,他人生的光輝面。 薛岳最終老死于臺灣,活了103歲。 2.張發奎:死于香港的國民黨陸軍總司令 廣東韶關人,客家人,和薛岳、葉挺并稱為“粵軍三劍客”,曾經當過孫中山的警衛營長。 ![]() 張發奎一生位高權重,當過集團軍總司令、兵團司令、戰區司令、方面軍司令以及陸軍總司令等等。 晚年的張發奎寓居香港,最終死在香港 3.余漢謀:晚年種菜下棋的國民黨陸軍總司令。 ![]() 余漢謀是廣東高要人,他也當過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陸軍總司令。 “余漢無謀”,余漢謀負隅頑抗到最后,也不得不敗退臺灣。 晚年過著種菜下棋的悠閑生活,其實是無人問津的棄子。 4陳濟棠:突發腦血栓去世的國民黨一級上將。 ![]() 陳濟棠應該是最后一位霸占廣東的軍閥,他的出生地在那個時候屬于廣東,現在屬于廣西,但陳濟棠顯然是粵軍將領。 他統治廣東八年,始終不讓蔣介石的中央軍踏入廣東,是個有種的南天王。 尷尬的是,晚年陳濟棠也不得不去了臺灣,1954年,突發腦血栓去世。 5.李漢魂:死于美國的國民黨集團軍總司令。 ![]() 李漢魂是廣東吳川人,畢業于保定六期,一生當過兵團司令、集團軍總司令,還當了為期6年多的廣東省主席。 ![]() 國民黨垮臺前夕,李漢魂去了美國,最開始開餐館,生活很不容易。 李漢魂最終死在美國。 6.許崇智:被蔣介石排擠出國的結拜兄弟。 許崇智是廣東番禺人,蔣介石的又一個結拜兄弟。 ![]() 在孫中山剛剛去世那會,許崇智很牛的,他是粵軍總司令、國民黨五大巨頭之一。 而且主管軍事,可惜許崇智卻上了蔣介石的當,被迫出國考察出局。 許崇智最終死于香港。 7.蔣光鼐:堅決反蔣的十九路軍總指揮,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蔣光鼐是廣東東莞人。 ![]() 在歷史教科書上,蔣光鼐的名氣非常大,日軍進犯上海,他率領第十九路軍英勇抗日,讓國人為之點贊,卻讓蔣介石很不高興。 后來,蔣光鼐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蔣,堪稱是反蔣斗士。 建國后,擔任過部長,于1967年病逝,死后葬八寶山。 8.蔡廷鍇:和外甥都是國軍名將。 蔡廷鍇,廣東羅定人。 他的名字和蔣光鼐是連在一起的,也當過第十九路軍總指揮。 ![]() 1968年,蔡廷鍇病逝于北京。 需要說的是他的外甥區壽年,當過兵團司令官。 9.黃琪翔:葬于八寶山的國民黨遠征軍副總司令 黃琪翔是廣東梅縣人,人長得也是和葉帥一樣帥氣,和葉帥一起并稱為四大美男。 ![]() 黃琪翔曾任鐵軍第四軍的軍長、集團軍總司令,遠征軍副總司令。 1970年病逝于北京,葬八寶山。 10.李福林:籍籍無名的北伐第五軍軍長 李福林是廣州人,出身綠林,蔣介石出師北伐的時候,總共有八個軍長,他是第五軍軍長。 ![]() 八位軍長后來都是民國風云人物,只有第五軍軍長李福林籍籍無名,后來很快消失在歷史舞臺,晚年死在香港。 ![]() 附注:北伐戰爭八個軍長結局一覽 何應欽:第一軍軍長,享年98歲 譚延闿:第二軍軍長,享年50歲 朱培德:第三軍軍長,享年49歲 李濟深:第四軍軍長,享年74歲 李福林:第五軍軍長,享年79歲 程 潛:第六軍軍長,享年86歲 李宗仁:第七軍軍長,享年78歲 唐生智:第八軍軍長,享年80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