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他最漂亮的廣義相對論,描述物質和能量如何彎曲時空,時空彎曲又如何影響宇宙中的物質運動. 100年后,愛因斯坦場方程決定了今天GPS的精準度能達到米量級。 Keep跑步軟件、咕咚跑步軟件實時記錄跑步軌跡,我們每天導航都在使用的GPS定位系統,很多人都無法將它們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做關聯。 高坐神殿的物理科學,離我們的生活實際上那么近。而揭開這層面紗的,是一場長達4小時的物理課。 2023年的最后兩小時,搜狐張朝陽身著西裝手持煙斗致敬愛因斯坦,直播推導廣義相對論。 滿滿5大塊公式黑板,在新年鐘聲敲響前完成推導,用硬核方式探索時間奧秘。張朝陽從廣義相對論與時間的原理出發向大眾科普了日常生活道理,他以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經歷出發,探討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叭绾尉徑鈺r間流逝產生的焦慮”,“一招治愈拖延癥”等與時間有關的生活妙招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物理網紅”和廣義相對論的硬核魅力 張朝陽致敬愛因斯坦的“模仿秀”,只進行了20分鐘。講到興奮處,道具煙斗不知不覺就放下了。轉而拿起了粉筆,與最得心應手的搭檔在黑板上共同攻克晦澀的物理問題。 4小時課程完全脫稿,他從廣義相對論基石“等效原理”出發,解釋了加速度和引力在局部區域內的不可區分性,幫助網友理解引力如何被視為時空彎曲的結果。在這基礎上,最終順理成章推出愛因斯坦場方程。 大量的知識干貨在極短時間內涌入,沒有任何水分,很多網友直呼燒腦。張朝陽表示:“聽不懂也沒關系,每個人都能感受一下相對論是怎么回事?!?/p> 推導完成后離新年還剩十幾分鐘,他又補充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史瓦西解,以及如何從中計算出黑洞這個進階知識點。整場直播緊張又硬核,演講以“時間”為題,但實際上更像是一輛通往過去連接未來的“時空列車”。 2021年11月5日,張朝陽“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課”開播,從經典力學的基礎公式推導開始,物理課便成為了與網友相伴的固定課程,目前已經開展了近200期課程直播。在物理課直播間的白板上,物理先驅們一個個偉大而迷人的公式被張朝陽虔誠地反復演算,這種大道至簡的魅力不僅感染著他的心中熱情,也令無數看客網友折服于物理的神奇。 (張朝陽在物理課中演算過的部分物理公式) 《張朝陽的物理課》還會與時事熱點緊密結合。超級月亮、七星連珠等罕見天象現身時,張朝陽向網友科普天象背后的宇宙運行規律;去年電影《奧本海默》上映期間,張朝陽復刻了奧本海默的寬檐禮帽+復古西裝形象,以獨特有趣的形式科普 “玻恩-奧本海默近似理論”。 1月17日,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張朝陽以“物理網紅”身份現場觀禮火箭發射全程,還實地探訪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在涉及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軌道方程、霍曼轉移、雙橢圓轉移的物理知識中研算推導解密火箭飛天的科學奧秘。 張朝陽觀禮火箭發射的相關話題也相繼登上抖音、頭條、知乎熱榜。 兩年多的時間里,張朝陽用上千張餐巾紙的演算引導大家探索物理奧秘,從流體力學到量子力學,小到湯圓大到恒星末日,觀微洞真,俯仰天地。兼具硬核科普與生活物理的豐富課堂,深受網友喜愛與認可,直播間等候上課的學生越來越多。作為知識直播IP樣本,物理課也帶動了科學學習熱潮。 基礎科學的殿堂觸手可及 “物理網紅”“硬核科普”是貫穿《張朝陽的物理課》的關鍵詞。他一直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學習物理不僅是滿足好奇心,工程和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方面都有應用。”張朝陽曾在直播課中解析物理原理在醫療設備、汽車、電器等工業領域的應用,比如汽車方向盤轉彎、核磁共振成像、紫外光殺菌等。 比如湯圓的餡是非牛頓流體、人體血管中血液的流動與伯努利方程有關、溫室效應的形成可以用物理公式推演得出、同溫度下鐵棍為什么比木棍溫度更低、恒星末日可以用錢德拉塞卡演算…… 正如每日都會使用的GPS定位,每夜抬頭都能看見的星空,近在咫尺之處都充滿了真理與科學。 對于普通人而言,基礎科學離我們很遠嗎?其實不然。生活中萬物皆有理。 隔墻有耳、破鏡不能重圓、真金不怕火煉、但聞其聲不見其人、如坐針氈、紙包住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四兩撥千斤……不僅這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詞、耳熟能詳的成語中暗藏宇宙,被風扇、菜刀、燈泡、鏡子、汽車、彩虹、開水、雷達、電、水等環繞的日常生活也處處關乎物理知識。 為什么一靠近火車會有一種被吸進去的感覺?為何飛機的機翼、船舶靠碼頭、地鐵、火車站臺上的那條安全線如此醒目?這是流體力學給予的警示。 如果動作到位,繡花針也可以借助水的表面張力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運用凹面鏡對光的聚合作用,把一個裝滿干玉米粒的錫紙盒放置在太陽底下,兩個小時后你就會收獲炸得到處是的“太陽爆米花”。 怎樣不打破雞蛋去區分是生還是熟?在物理的世界里,可以把熟雞蛋看成一個剛體,在雞蛋狀剛體旋轉時,把雞蛋橫著放使其旋轉,它就會自己翻個身,變成豎著轉的狀態,這樣一個簡單的生活實驗與物理學中的“科里奧利力“有關。 “舉重冠軍”昆蟲為什么能舉起比自己重幾十倍的物體?但若把昆蟲放大,其體重的增長會快于其承受重量的能力。也就是說放大到人類大小的昆蟲非但舉不起大重量,甚至有可能被自己的體重壓垮,這里可以用物理學中的“標度律”進行分析與解釋。 有人利用熵增定律來對待房間的衛生問題,有人用x射線衍射分析送給女友的施華洛世奇到底是不是是玻璃,還有老教授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自證無責,為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劃上完美句號。 基礎科學的學習和研究并非科學家和高精尖人才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皆需懷揣的求知欲。 正如張朝陽所說,“在象牙塔里很多演算不只是滿足人們對于未知世界好奇心,而是距離創造美好生活、解決人類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此之近。” 去了解生活背后蘊藏的道理,去探索宇宙運行的規律,不僅可以賦能科技創新,還能更好去理解我們存在的世界,發現精彩探索奇妙,應對生活的不確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