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一章》中講:“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決定的,而一個人的面相則是由心靈折射出來的。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面相是人的外在表現,藏著一個人的修養;面相是人的面部特征,暴露一個人的脾氣。 而面相更是人的歲月沉淀,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道德經·第二章》中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也就產生了,可這世上并沒有無緣無故的美與丑。 雖說以貌取人并非毫無道理,但取的并不是美麗的外表,而是內在的修養。 唐朝有個少年叫裴度,生活貧苦,雖然博學多識,但考試卻屢屢失敗。按今天的話來說,這吊毛沒考運,一天,他經過一座道觀,看到道長正給人看相,便上前讓道長給自己也看一看。 道長觀察了他許久,說道:“你眼睛無神,縱紋入口,面部骨瘦如柴,是因饑餓而死的面相。” 裴度聽后無比絕望,便轉身往家走。 剛出道觀大門,發現地上有一個包袱,打開一看竟裝滿了銀兩。 裴度并未將銀兩占為己有,而是在門口等著丟包袱的人回來尋找。 不久,一位婦人回到了道觀,心急如焚地找著丟失的包袱,那里面的銀兩是婦人給家人看病用的救命錢。 裴度立即物歸原主。 后來,裴度又與之前那位道長相遇,道士說:“你定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看你的面相,縱紋入口為玉帶紋,此生定會衣食無憂,封官進爵。” 果然,這一年的科舉考試,這吊毛中了進士。數年后,官至宰相。 惡人,有惡相;善人,有福相,心慈則貌美。 若是與人尖酸刻薄,投機取巧,面相必定陰沉無光,愁眉緊鎖。這說的就是我 若是心地善良有修養,為人厚道,品行端正,大多都是一臉福相。 你的面相藏著你的修養,而你的修養也決定了你的面相,修好自己的品行,才能擁有持久的福相。 |
|
來自: 海云c79vnfwmz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