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 楚漢相爭時,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為劉邦爭奪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由于他累立戰功,后來被劉邦封為齊王。劉邦還親口許下諾言:在大庭廣眾之下,允許韓信與自己平起平坐,同桌而食,并肩而行,而且還答應韓信可有三個不死,那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器不死”。所以,當時的人們對韓信無不刮目相看,佩服得五體投地。 誰知韓信功成名就之后就趾高氣揚,目空一切,自命不凡起來,久而久之便受到劉邦的猜忌和群臣們的妒忌。劉邦為了防患于未然,自建立漢朝后,便找借口奪了韓信手中兵權,削去韓信的王位,將他降為淮陰侯。這個時候的韓信,早已驕氣入骨,哪經受得住這樣的挫折?于是整日里牢騷滿腹,看什么也不順眼,后來便假托有病在身,長期閉門不出,再也不肯上朝面見皇上。于是,一些對他不滿的人私下議論,說他心懷不軌,早有謀反之心。韓信對此雖也有所耳聞,卻依然我行我素,仍舊沒有上朝見駕之意。 有一天,手下人報告韓信,說是位居當朝相國的蕭何上門探病來了。韓信想到當年蕭何極力保薦自己之情,覺得故人來訪,如避而不見良心上過不去,只好親自出門相迎,且與蕭何攜手而入。雙方分賓主坐定,寒暄一番之后,蕭何便告訴韓信:“近日來,皇上在外平叛得勝,已有捷報傳來?!苯又?,蕭何便勸韓信趕快進宮賀喜,以便與皇室消除誤會,并可借此平息流言。韓信覺得蕭何句句話都說在理上,也就答應同蕭何進宮面見呂后,向她賀喜。 一路上,蕭何從言談之中,發現韓信果然驕狂極了,不由暗暗嘆了一口氣。原來,蕭何今日是奉呂后旨意,來勸韓信進官朝見賀喜的。蕭何接旨后就立即猜出十有八九是呂后對韓信動了殺機,但他想到韓信是個有才之人,有心想救韓信,只因皇家的旨意難違,只得前來勸韓信進官。蕭何原已想出一條可救韓信不死的妙計,現在見韓信如此嬌氣,不免暗暗躊躇,倒拿不定主意來了。 到了官門前,韓信忽然停住腳步,對蕭何說,“老相國,你可記得皇上當年封我為齊王之事?"蕭何聽了一愣,心想,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提那陳芝麻爛谷子。便順口答道:“哎呀,我這年邁之人,記性不太好,怕是記不太清楚了。"不料韓信哈哈大笑,說:“老相國真是貴人多忘事哪!想當初,皇上親口封我平起平坐,同桌而食,并肩而行,天下誰人不知這件事呀?"韓信這番話一出口,蕭何全身一顫,覺得韓信已經沒藥可醫了,便打消了救韓信的念頭。蕭何表面上卻不動聲色,依然作出一副老邁昏聵的樣子,說:“哎呀,我真是老糊涂了。如此說來,還請王爺先走!"他當場就后退三步,把腰一躬,做了個“請”的手勢。 韓信哪里識得其中奧妙,心中還在暗暗得意,覺得自己果然是虎瘦威風在,連老相國至今還讓自己三分,就洋洋自得地進了呂后的住處長樂殿。不料韓信剛一進門,兩扇官門就馬上緊緊閉上了。等韓信察覺不對,回頭一看,呀,連蕭何的影子也不見了!他心頭一緊,知道今日大限已到,但為時已經晚了。這時候,專等韓信前來送死的呂后端坐在長樂殿中,怒聲喝令:“誰敢私闖官門?還不給我拿下!”兩旁的衛士聽了哪敢怠慢,立即一擁而上,緊緊揪住韓信的雙臂。 韓信見狀心里一急,竟急出了一個主意。他仰天狂笑道:“哈哈哈哈!好吧,我也不多申辯了。不過,皇上當年親口封王,答應我的話,娘娘想必不會不知。" 呂后冷笑一聲,問:“你指的就是那'三個不死’?”“正是。""好吧,叫你今天死個明白。韓信!你抬頭看天,可有天?你低頭看地,可有地?"韓信上下一看,不由得大叫一聲:"啊呀!"他為什么這么吃驚呢?原來,他抬頭看屋頂,屋頂已有木板隔開天;低頭看地面,地面也有木板鋪滿地。但是,韓信想想還是不服氣,便大聲爭辯說:“且慢!當年皇上答應我'三個不死’還有一條'見兵器不死’。請問,不用兵器,如何將我處死?”呂后連聲嘿嘿冷笑,把手一招,馬上有人上前把三樣東西丟在韓信腳下,由韓信自己看著辦。韓信一看,大驚失色。 這三樣究竟是什么東西呢?一把削尖的竹劍,一塊磨快的瓷片,還有一根結實的長繩。韓信一看,這三樣東西中的任何一樣都能治自己于死地,卻不觸犯“三個不死”中的“見兵器不死"那一條。韓信到此已無話可說,只得拾起竹劍,頓足長嘆:“唉,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完,他把竹劍的劍尖對準自己的咽喉,直刺了進去。 韓信雖然這么死了,但他臨死時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卻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還在引用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