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日更寫作的第659天 ![]() 嗨,你好,我是羅羅~ 昨天上午,有個伙伴來找我聊天—— 她說自己曾經嘗試過日更,但后來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F在想重啟公眾號,但總覺得沒有素材可以寫。 小伙伴的困擾,讓我想到了2022年我剛開始學習寫作那個時候,我也有類似的煩惱。 現在,已經寫作1年多了。一邊學習,一邊摸索,終于找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 接下來,和小伙伴們分享,我的寫作流程,這套流程總共分為7個步驟,希望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1/確定選題 寫文章之前,我們一般都要先確定下中心思想,想好寫什么話題。 比如我現在這篇,主題就是分享寫作干貨。 那如何找到這些選題呢? 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選題庫。 首先我們要知道,寫作=輸入+思考+輸出 輸入就占了50%。當自己沒有靈感日更的時候,就會不自主的覺得是自己讀書少了。 但其實,自己每天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總之everything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輸入源。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日更寫不出的原因歸結到沒有讀書,他就自責、苦惱、批評、內疚自己今天怎么又沒有時間看書呢? 當自己處于自我批評的狀態之下,就會更加容易放棄寫作,因為他會覺得寫作是一件痛苦而且繁瑣的事情。 對于持續寫作的來說,寫自己就永遠都有寫不完的話題。 因為平時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比如——
從這些方面入手,用碎片化時間去思考這些東西,其實是可以當成寫作的素材的。 我們在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順手也能解決他人的問題。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同時讓他人受益。 比如我現在這篇的靈感,便是來自于小伙伴私信找我聊天的。 我當時想著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不如寫一篇文章,讓我自己可以把這個話題思考得更加清楚。 如果還是覺得難,就可以套用最簡單的黃金思維圈去表達,比如——
平時讓自己內心有波動的事情,有了靈感和想法后,要及時記錄到選題庫里,避免后面忘記了。 比如我經常會在有靈感的時候,就及時去發朋友圈或者知識星球,及時輸出。 因為靈感很容易消失,如果哪天突然不知道寫什么話題了,也可以到選題庫里面看看,比如一些案例,等到自己有空的時候,就去背誦。 為什么要背? 背的原因是思考該什么時候用?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會更合適? 用片段思考不僅可以減少日更的壓力,還可以讓自己養成思考的習慣。 不要讓自己產生積壓很久一次爆發的習慣,這樣的壓力會讓惰性也一次爆發。 勻速前進才是正解,每天一點,每天一點,這樣更容易讓我們解決自己寫作焦慮的問題。 2/列提綱 選題有了,接下來,我們就會想怎么去寫,分哪幾個方面去寫,要學會先列提綱。 我最開始寫文章的時候習慣提筆就寫,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這樣很容易出現寫著寫著就跑偏了,或者變成碎碎念、流水賬的情況,或者寫著寫著就“卡住了”,不知道該寫什么了。 后來我吃過幾次虧,總結了一些失敗的教訓之后,才發現列提綱,先有框架思維是很重要的。 還是拿我今天寫的這篇舉例。我的寫作步驟總共分7步,那么,寫之前我就會列好提綱: 1)昨天有伙伴來找我聊天,引出開頭; 2)列出寫作的7個步驟,也就是7個小標題; 3)每個小標題下面加一些大致內容; 4)結尾總結。 框架思維很重要,就像我們起房子之前要事先畫好草圖一樣,如果不提前設計好,可能起的房子就是歪歪斜斜的,又或者起了一個高樓,但最后發現瓷磚的顏色不好看,那再去改就很麻煩了。 3/搜集素材 其實就是根據自己列的提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填充的過程。也就是骨架搭好了,往里面填“血肉”,讓“紙人”豐滿起來的過程。 我們在平時看別人文章,或者書籍的過程中,平時看到合適的素材,也可以順手記錄到自己的素材庫里面。 素材可以分為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身邊朋友的經歷故事。 也可以從公眾號、知乎、小紅書、或者平時看書看到的一些他人的故事經歷。 目前我寫文過程中,用的素材更多的還是我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 因為我寫作有一個原則就是寫自己,因為我無法給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都不了解,卻整天想著,站在用戶角度,給別人提供價值,要別人來關注自己,持續漲粉,那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為什么要寫自己? 因為當我能把自己,寫得清楚、明白。 那我寫自己的過程,就一定會對別人有啟發,幫助。 只有當我自己變得有價值了,別人就會愿意關注我,信任我。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會學習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關心自己,勝過關心自己學到的知識。 把寫作當成一個工具,將知識為我所用,才是我日更倒逼自己成長最快的方法。 當然,每個人寫作的目的不一樣,有的伙伴可能是為了投稿變現,所以,平時建立素材庫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如果前面的主題、提綱以及素材都準備齊全了,那么到了寫初稿這一步就會非常簡單,甚至可能一氣呵成。 4/加金句 金句,也可以說是素材的一部分。 在文章中,適當應用些金句,會讓文字更有說服力,故事更有記憶點。 有個說法叫峰終定律,也就是說結尾總結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上合適的金句,更容易起到升華主題,引起大家的共鳴以及想轉發文章的沖動。 我目前查找金句的途徑主要是自己平時看的書籍,朋友圈,他人的文章,如果有看到一些讓我心動的句子,我會摘抄放到flomo里面。 同時我會貼上標簽,方便自己有空的時候背誦,或者后續通過關鍵詞查找。如下截圖: 5/寫初稿 寫初稿的時候,不需要太在乎細節,按照框架,把文章寫完就好。先完成再完美。 著名作家海明威說過:“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所以不要想著剛開始就可以寫得很好。 有的伙伴可能一邊寫,一邊懷疑自己,或者批判自己寫不好,當一個人進入“過度的自我評價”的心理狀態,他就會在寫作的時候,不停地回看自己寫過的文字,而這個過度回看的過程,會干擾他繼續往下寫。 其實破解的方法就是盡快往前寫,先讓自己把想說的都寫完,寫完之后再來調整,克制自己中間頻繁回跳的欲望,減少阻礙。 我們可以把寫作當成是一種練習,練習往往都是越做越熟練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熟練程度,完成的速度才會提升。至于這一次練習做得好不好,可以在練習之后進行復盤優化,所以,這就是日更的好處,讓自己可以高頻復盤。 所以我會對那些感到自己寫作有困難,經常寫不出東西來的同學說,可以先嘗試慢慢放下這種焦慮的心態,可以安慰自己,反正也不能更差了,不如先認真寫一寫,寫一稿出來。 因為所有的焦慮都是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想象的目標里,而不是活在當下。 焦慮的本質是因為缺乏可控制的當下行動,一旦行動開始,逃避模式就轉化成了戰斗模式,焦慮自然也就沒有了。 所以,大家如果在寫作的時候感受到困難,就踩一腳油門沖過去,先把這一稿寫完然后再來梳理,這樣你的完稿率就會更高一些。 6/不斷修改優化 初稿寫完,感覺完成一大半了。接下來就是修改優化環節。 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朋友,在寫完初稿后往往“不知道改什么”、“不知道怎么改”、“不會改”甚至“改不動”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 我一般都是從頭到尾的多讀幾遍,逐字逐句看一下自己有沒有些跑題、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有時候寫完也會休息一下,把文章涼一涼,等頭腦清醒后再逐字逐句地反復讀、反復修改,直至滿意。 海明威曾說過,“第一稿只是你給自己講故事,真正的寫作在重寫中展現?!苯邮軇e人的建議,反復修改文章,寫作能力才能日漸提升?!?/span> 很多大號的文章的投稿,都是經過反復打磨多次,最后才能通過審核。 所以,有時候修改文章,反而比寫初稿更重要,因為修改的過程就是讓文章變得更優秀的過程。 7/確定標題 當文章寫完后,先自己的風格進行排版,排版之后,我們可以再看下全文,著重再看下標題是否合適。 花時間思考標題很重要,因為標題直接影響文章的打開率。 很多伙伴在起公眾號文章標題的時候,會很克制,擔心別人說自己是標題黨。 但是作為一個公眾號作者,一個內容創造者,我們花了時間,精力,真誠用心地寫了一篇對用戶有幫助的文章,我們有責任,讓它被更多人看到。 起一個好標題,就是第一要做的事情。 反之,你明明寫了一篇好文章,對很多人有幫助,但你因為面子問題,不想被個別人評價標題黨,所以起了一個平平無奇,90%人看了都不想點進來的標題。 最后讓很多需要看這篇文章的人,沒看到,那就太可惜了。 起標題的時候,可以用到我們之前文章里面分享的一些方法,比如數字、好奇、借勢等等,來吸引讀者。 有需要的伙伴,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寫的一篇:請笑納:我日更300天,取文章標題的6大套路和2個心法! 標題也是靠我們平時多看別人的文章,思考為什么別人的標題會吸引我們,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大大提升我們文章的點擊率。 以上就是我目前寫作的7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后,我想說的是:寫作是一項技能,和任何方法相比,多寫才是最重要的。 如賣油翁說的:無他,唯手熟爾。 佩吉·蒂特斯曾說過,“學習寫作唯一的方法就是寫作”。 不行動永遠不會有結果,只有讀多寫,才能讓自己書寫流暢不卡殼。 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刻意練習,成為寫作高手。 與你共勉。 2024年羅羅建立了一個年度陪伴群,帶著大家早起、復盤、閱讀寫作,通過自律和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你也渴望改變自己,擺脫平庸,歡迎你加入我們。 歡迎加我微信 如果你的朋友也在成長自己! 歡迎你轉發、分享給TA 感謝你的慷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