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80后和部分90后來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思想根深蒂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是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行列,太陽系從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那么冥王星為什么會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呢?它到底冤不冤? 隨著天文學家對冥王星的深入探索,發現冥王星確實很奇葩,與其他八大行星有很多不同之處。甚至有些科學家一度認為冥王星本不屬于太陽系,而是流浪行星,流浪到太陽系之后被太陽捕獲的。 那么,冥王星到底有多奇葩? 第一,冥王星的偏心率比較高。我們都知道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概念,在運行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點是近日點,反之是遠日點。如果近日點與遠日點相等,那么運行軌道就是圓形,否則就是橢圓形。 當然,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運行軌道沒有完美的圓形,都是橢圓形,不過橢圓形的偏心率并不像冥王星那么高。 拿我們的地球舉例說明,地球的軌道雖然也是橢圓形,但更接近圓形,近日遠日點比值達到0.97,非常接近1。 再看冥王星,近日點為44億公里,遠日點為74億公里,兩者的比值約等于0.6,非常扁平的橢圓,與圓形相差很大。 由于冥王星偏心率如此之大,一部分軌道還會與海王星重合,于是有時候冥王星距離太陽甚至比海王星更近。 第二,冥王星運行軌道更加傾斜,軌道與黃道面夾角達到17度。而其他八大行星傾斜角都很小,最大的水星傾角只有7度而已。 第三,冥王星表面溫度非常低,之后大約零下240度,僅比絕對零度高了33K而已。冥王星如此寒冷,如此孤獨,又如此另類。結果在2006年的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們舉手表決,奇葩的冥王星還是被踢出了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 下面來看看冥王星與其他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恩怨情仇。 牛頓在17世紀提出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很好地描述了太陽系不同的天體的運行規律。行星受到太陽引力的同時,還會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影響,這也被稱為攝動。 天文學家們在觀察天王星的運動情況下發現有些不對勁,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天王星附近應該還有一個天體,而且質量不小。 終于在19世紀中葉,第八顆行星海王星被人類發現。之后又在1929年發現了冥王星,它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一開始天文學家們認為冥王星質量很大,與地球質量相當。不過隨著人類觀測手段不斷升級,冥王星的真面目終于浮出水面,人們發現它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百分之一而已,它的身價也一落千丈。 之后,隨著美國水手2號探測器近距離觀測冥王星,人類終于掌握了它的很多確切數據。冥王星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千分之二,我們的月球質量都能達到冥王星質量的6倍! 而冥王星的運動軌道也很不好,它的軌道處于遙遠的柯伊伯帶,那里有大量的隕石彗星等小型天體,天文學家們在柯伊伯帶甚至發現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鬩神星,之后又發現了與冥王星差不多大的天體。 如果冥王星被定義為行星,那么太陽系里的行星真的太多了。 于是,在2006的天文學大會上,人類重新定義了行星。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也是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一條是這樣的:必須清除軌道內的其他天體才能被定義為行星。 冥王星位于柯伊伯帶,它不可能清除其他天體,不但不可能,冥王星甚至會被更大的鬩神星等其他天體聯合起來清理掉。 冥王星的軌道有一部分與海王星重合,它更不可能清理掉海王星,結果只能被降級為矮行星,成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小弟。 如果冥王星仍舊被定義為行星,鬩神星等肯定不服氣,它們肯定也會要求被升級為行星,因為鬩神星等幾大矮行星看起來并不比冥王星差多少。 還有一點,冥王星與其衛星卡戎看起來更像是雙星組合,嚴格來講卡戎并不是冥王星的衛星,因為卡戎的直徑超過冥王星直徑的一半,兩者是相互環繞運行的,并不能說“卡戎圍繞冥王星運行”。 由此看來,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一點也不冤。雖然被踢出了行星行列,但人類對冥王星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冥王星仍舊十分好奇。 其實不管是行星還是矮行星,都只是人類的定義而已,并不會對冥王星等天體有任何改變和影響,冥王星一直在那里,一直等待著人類進一步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